【素材展示】
女百萬富翁耗盡家財
收養75名棄嬰
“愛心村”位于武安市午汲鎮上泉村的一個廢棄鐵礦廠,一片溝壑縱橫的廢棄鐵礦井中間,建有20多間低矮簡陋的民房,房子里先后有75個孩子入住過。屋子的主人李利娟今年45歲,從小在縣城長大,十幾歲就在外打拼做生意,24歲時就成了百萬富婆。后來,她變賣房產、耗資數百萬元,19年中先后收養75個孤殘孩子,被人稱為“大愛媽媽”。
第73個孩子患唇腭裂、先心病等多種疾病,第68個孩子是腦癱患兒,第22個孩子雙目失明,第16個孩子是汶川地震孤兒……在李利娟收養的75個孩子中,80%是因殘疾或重病被遺棄,20%是因家庭突然遭遇變故變成的孤兒。
“我最見不得無家可歸的孩子了,我想給他們一個家,我不想讓他們經歷我兒子那樣的痛苦。”聊起收養棄嬰的初衷,李利娟潸然淚下。原來,她親生兒子小文在4歲時有過一段被拐賣的經歷,因此她見到被遺棄的孤兒心里就特別難受。19年前,李利娟在武安市區遇到乞討的四川籍孤兒小超,了解其爸爸遭遇礦難、媽媽離家出走后,她當即決定收養小超。從那以后,她走上了收養棄嬰之路,沒想到一下子堅持了19年。
“出身不能選擇,但命運可以通過努力改變。不能讓這些孩子再吃沒文化的虧。”李利娟非常重視對孩子的教育。她已經培養出3個大學生,其中1個還考上了公務員。
湖北當陽父子
15年接力守護千年古墓群
陳甫志是湖北省當陽市河溶鎮前進村5組的村民,他的另一個身份是磨盤山遺址看護員,而這個身份,除了村民和文物部門,外界鮮有人知曉。
前進村阡陌縱橫,沃野綿延,距離該村200米處,便是磨盤山遺址。這里沉睡著數量眾多的東周時期的楚國中小型墓葬,屬于周代古文化遺址,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從2000年開始,陳甫志與父親義務看管、守護這里的千年古墓群。2013年7月父親去世,臨終前留下遺言,希望兒子繼續守護好這片古墓,此后陳甫志便獨自擔起了守墓的重任。
在陳甫志眼里,這里不僅是“寶地”,更寄托著父親永不忘懷的牽掛與思念。關于這片古墓的歷史、分布情況,陳甫志坦言,自己知道得并不多,他只知道,父親說過,這里有文物,是國家財產,必須保護。
“盜墓者都是白天踩點,晚上盜墓,尤其是下雨天,要特別警惕。”陳甫志說,不管多忙,每天夜里都一定要巡查。
自擔任看護員以來,陳甫志父子常常受到盜墓者的威逼利誘,但二人一直不為所動。今年已經50歲的陳甫志白天打理田間農活,晚上還要照顧80多歲的老母親。
當地文化部門負責人介紹,當地正積極爭取設立磨盤山遺址安保工程,屆時將有效預防遺址內文物被盜、破壞和火災等安全事故,遺址的安全將會得到合理安全的保障。
宜賓4歲幼童捐獻眼角膜
讓愛與光明傳遞
“我們想把孩子的眼角膜捐獻出來,把光明送給有需要的人。”近日,4歲的白明浩由于身患惡性腫瘤不幸去世。白明浩的爸爸媽媽按照孩子生前的意愿,將眼角膜捐獻出來,讓愛與光明傳遞下去。
年僅4歲的白明浩小朋友一出生就患有先天性心臟病,2013年在成都做完手術后病情有所好轉。可是在2015年3月的一次身體檢查中,發現竟然是惡性腫瘤晚期。孩子的病情給原本經濟就不寬裕的家庭帶來了沉痛的打擊。通過媒體的報道,社會愛心人士迅速行動起來,三天時間共為白明浩募捐到了29347.9元的費用,即使這樣也沒有挽留住他幼小的生命。
6月28日上午9時10分,白明浩離開了這個充滿著愛的世界。在白明浩臨終前,爸爸媽媽和孩子溝通,想捐獻出白明浩的眼角膜,幫助別人。聽到可以幫助其他人,躺在病床上的白明浩重重地點了點頭。
白明浩的家人隨即聯系到了南溪區紅十字會表示愿意將孩子的眼角膜捐獻出來,把光明送給有需要的人,并愿意將沒有用完的社會捐款拿出來,留給更有需要的人。28日下午,白明浩的母親李明新在南溪區紅十字會工作人員和媒體的見證下,為兒子白明浩代簽了中國人體器官捐獻自愿書。在場的眾人都為白明浩的不幸離世感到難過,并對他捐獻眼角膜的行為充滿敬意。
魏雪:有生命力的慈善
發乎情感,成長于理性
她是《大宅門》里“白家老號”的后人,她是國際公關公司的中國區總裁,她與TCL集團掌門人李東生的婚禮曾被譽為“中國企業界最具影響力的婚禮”,如今,她以慈善家的身份被更多人知曉——TCL公益基金會執行理事長、華萌基金創始人、亞洲女性發展協會創會會長魏雪。從立志成為“中國公關第一人”到如今實現自己“投身慈善事業”的夢想,憑著多年的堅持與專注,魏雪正成為中國當代慈善界舉足輕重的人物。
“三代才能培養一個貴族”,這里的“貴族”不僅指經濟基礎,更指修養和氣質層面的內涵。出身于傳統大家庭的魏雪擁有著百年老字號家族背景所賦予的文化和底蘊。家族長期以來堅持慈善的故事,讓魏雪從小培養了一份“濟天下”的心境。
2010年,在歷經創業、收獲財富之后,魏雪選擇將自己的主要精力從商業與工作逐漸轉移到慈善與家庭,將更多能力投入到貧困鄉村教育、關愛女性發展等公益慈善領域當中,開始了公益慈善的人生新征程。“我們無法做偉大的事,但我們可以用偉大的愛做些小事。”偶像特蕾莎修女的這句話已成為魏雪慈善理念的最好闡釋。2014年末,魏雪被《南方人物周刊》評選為“年度慈善家”。
2015中國慈善榜發布
馬云榮膺“中國首善”
中國慈善榜于2015年4月28日晚在京發布。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云以124億元的捐贈位列中國慈善家榜首,成為了新一屆的“中國首善”。
“做公益和慈善,在我看來是人生一種很大的福報,我們努力的結果,既能幫助自己,也能幫助別人。”榮獲“中國首善”的馬云當天更新了他的微博,“我們今天捐贈的任何一筆錢,不管多與少,對改變世界甚至別人都是微不足道的,但幫助別人是改變自己,讓自己的內心發生變化,更加豐富。”
在中國慈善榜發布會上,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公益研究院院長王振耀對馬云獲得“中國首善”稱號作出了這樣的評價:“十年前,中國每年的慈善捐款不足百億,而現在馬云一人的捐助額就達到了百億級別,他的善舉是劃時代的。”
孟麗紅再捐3000萬
資助特困大學生
2015年4月27日,由中國扶貧基金會主辦的“新長城·孟麗紅助學基金”捐贈儀式暨愛心見面會、“女大學生創業平臺建設項目”啟動儀式在人民大會堂舉行。北京市婦聯常委、祈福集團副董事長孟麗紅再次捐助3000萬資助特困大學生。同時,全國首個“女大學生創業平臺建設項目”啟動。
“新長城·孟麗紅助學基金”用來資助北京大學、中國農業大學、中國傳媒大學、中華女子學院等10所高校的特困生完成學業,每人每年獲得3000元資助款。捐贈儀式上,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顧秀蓮副委員長為孟麗紅女士頒發“教育扶貧慈善家”的榮譽牌匾。
另據介紹,除了經濟、就業方面的支持外,“新長城·孟麗紅助學基金”將采取“授之以魚,也授之以漁”的全新慈善模式培養優秀女大學生。在北京市婦聯和首都女教授協會的支持下,孟麗紅捐資創立了“女大學生創業平臺建設項目”,支持貧困女大學生實施創業計劃,為她們搭建成才平臺,助其成為有理想、有愛心、有能力的社會優秀人才。
《等著我》彰顯國家力量
呼吁社會愛心傳遞
央視大型公益尋人節目《等著我》進入黃金檔播出以來,收視率一路攀升。節目以“愛心接力,助力團圓”為宗旨,與全國紙媒、廣播、網絡與新媒體等全媒體平臺聯手,同時攜手公益事業單位以及上萬名志愿者,并得到公安部與民政部的大力支持,聯合官網、微博、微信、貼吧、APP等全媒體尋人平臺幫助了5600位求助者、600多個家庭實現了團圓夢。
通過全媒體尋人平臺,《等著我》幫助很多人實現了尋人夢想。在充滿曲折的尋人過程中,《等著我》彰顯了國家力量的強大,更體現了社會文明和精神價值的回歸。同時,《等著我》還是一檔倡導愛心傳遞的節目。節目通過一個個經典案例,傳遞著滿滿的正能量,呼吁全民公益奉獻愛心,彰顯了央視作為國家級主流媒體的責任和擔當。
沙特王子“裸捐”320億美元
將用于慈善事業
沙特阿拉伯富豪王子阿勒瓦利德·本·塔拉勒7月1日宣布,將把個人全部資產320億美元全部用于慈善事業。
阿勒瓦利德在沙特首都利雅得舉行的記者會上說,這些錢將用于女性權利、文化、健康、災難救助等事業,以創造一個更加包容的世界。
這些資產將由以阿勒瓦利德命名的基金會管理,在今后“多年”陸續用于慈善事業。阿勒瓦利德承諾,在他死后,他的資產仍將繼續用于慈善。
他稱,這一慈善捐獻計劃不會影響他的投資事業。
阿勒瓦利德的兩個兒子與他一起出席記者會。他稱,兒子們支持他的決定。
為愛行走,讓愛有力
4月18日由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北京愛力重癥肌無力罕見病關愛中心、動吧體育聯合主辦的“愛行走·找回失去的力量——平谷半程馬拉松徒步慈善賽”在北京平谷國際徒步大道成功舉辦。
活動共吸引了來自上海、廣州、武漢、煙臺等地超過500名徒步愛好者參與,還有10余位重癥肌無力患者參與,有人報名參賽挑戰25公里,也有人做現場服務志愿者忙前跑后。如果不加以介紹,很難知道他們的患者身份。
“路人甲公益”作為活動的協辦方,積極組織并參與了此次活動。為了讓公眾更多有效了解體驗重癥肌無力的疾病特點,獲得對患者的“感同身受”,它在活動沿途和終點的打卡處圍繞重癥肌無力患者的癥狀表現設計了由九個關卡組成的系列趣味游戲,如體驗患者復視的“戴老花鏡夾豆子”,體驗四肢無力的綁沙袋運氣球等。
截止活動當天結束,籌款累計16.6萬元。活動雖已結束,愛心還將繼續,公眾可以通過“路人甲公益”APP的項目鏈接繼續支持重癥肌無力患者,幫助他們回歸正常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