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記性,是越來越差了。”這句話,似乎成為很多人的抱怨。
如今,地鐵上、大街上,“低頭族”隨處可見。手機、iPad、電腦等電子設備已經成為很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隨著人們對這些電子產品的依賴度越來越高,不少人有了一樣的困惑:電子閱讀是不是引發記憶力下降的元兇?究竟是什么偷走了我們的記憶力?
酷愛讀書的王女士一直很感激科技的發展,一部手機,便可以輕松實現海量閱讀,讓她讀書的效率提高了一倍。“而且,比購買紙質書便宜太多了。”王女士很開心。可眼下,她對自己的這種新閱讀方式產生了質疑。上周,王女士去配眼鏡,驗光時才發現,一年時間,兩眼近視鏡片的度數分別上漲了75度。更讓她擔心的是,自己的記憶力明顯下降。自己看過的小說被改編成了電視劇,可是,她卻怎么也想不起來原著中主人公的名字了。“以前我可是過目不忘的。”王女士嘆著氣說。“視力下降肯定跟電子閱讀有關。記憶力下降難道也是讀電子書引起的?”她很疑惑。電子閱讀是記憶力下降的元兇嗎?
“如果只是適量閱讀,并沒有明顯證據顯示,電子閱讀會導致記憶力下降,不過,如果長時間地用手機等電子產品進行閱讀,會引發記憶力下降。”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徐永川說。
趙春華是沈陽市第二中醫院(遼寧省血栓病中西醫結合醫療中心)康復醫學科主任,主要研究解決腦損傷后的功能障礙,包括語言、認知、記憶等功能障礙。他說,單從肢體角度來講,電子閱讀就對記憶力有害無益。人在低頭玩手機、進行電子閱讀時,低頭角度在60度左右。如果低頭超過兩個小時以上,頸部承受重量相當于20公斤。長期下去,對頸部損傷非常大。他預言,用不了幾年,頸椎椎體疾病患者可能會大幅度增加,其主要成員便是“低頭族”。
這跟記憶力有什么關系呢?趙春華解釋,頸部有兩根血管,專門向大腦輸送養分。頸部長期受壓迫,壓力增大,肌肉緊張,導致血管受壓迫,供血受影響,人會出現頭暈、頸痛等癥狀,并導致記憶力下降。同時,電子閱讀與傳統紙質閱讀方式的不同,也使得電子閱讀會影響記憶的效果。趙春華說,人的記憶來自于多種器官的刺激,包括視覺、聽覺、觸覺刺激等。這些刺激,由反射弧反射到大腦,最終形成人的記憶。
電子閱讀的構建方式與紙質書不一樣,缺乏畫面感,沒有頁面的分隔,更不像有些紙質書還有插圖等。由于缺少了輔助刺激,讓電子閱讀變得“干巴巴”。而且,人們閱讀紙質書時,往往習慣拿一支筆,看到精彩的段落,便用筆勾畫圈點,作以標注。或者,有了感慨,便在書的空白處,寫下自己的感悟。這種手寫刺激,都有助于增進我們的記憶力。所以,與閱讀紙質書相比,閱讀電子書,記憶的效果會打折扣。
(選自《遼寧日報》2015年6月5日)
文章開宗明義,交代了論證主題——電子閱讀正在提前你的健忘年齡。通過舉例子,引用專家言論,從人體生理結構和生活習慣兩方面,佐證了中心觀點——電子閱讀導致記憶力下降。本文觀點鮮明,論證有理有據,是一篇優秀的社論文章。
1.你是否同意“電子閱讀正在提前你的健忘能力”這一觀點?請聯系自身實際和文章內容談談你的看法。
2.你認為應該如何處理電子閱讀和紙質閱讀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