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崎勇、天野浩的成功之道
赤崎勇,20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即使從1973年他從事研制氮化鎵藍色發光二極管開始算起,至1989年他至少經過了16年的奮斗。實際上,他此前在神戶工業公司和名古屋大學所做的在基板上生成熒光材料薄膜和單元素半導體薄膜之類研究和后來的藍色發光半導體二極管研究都有著一定程度的關聯。如此看來,說赤崎勇為研制氮化鎵藍色發光二極管奮斗了近40年也不為過。
如果說赤崎勇是因為執著、永不放棄而獲得成功的,那么他的學生天野浩則是因為獲得幸運女神的厚愛而取得成功的。首先,天野浩1983年本科畢業就幸運地進了赤崎勇實驗室,至1989年獲得博士學位為止,跟隨赤崎勇7年。倘若跟了別的導師,他就不可能有機會做藍色發光二極管研究。其次,天野浩能夠找到在藍寶石基板上制作氮化鋁緩沖層的最佳條件不能不歸功于實驗裝置的那次恰到好處的故障。氮化鎵單晶體制造不出來,他就不可能獲得2014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多維解讀】
1.運氣與成功。諾貝爾獎獲得者無一不是突破了重重困難而后獲得成功的。即便是天野浩很幸運地搭上了導師的“順風車”,但若他自身不努力,僅憑運氣也是不可能成功的。 2.堅持。我們應該看到,若沒有導師赤崎勇堅持到底的精神,就不會有兩個人的成功,也不會有此項技術的進步。
煙臺青年組織志愿者群體專為農民工上網搶票
一天,甘宜強偶然看到了一則新聞——南方某個地方,有一群人幫農民工買票,但是每張票收取10元手續費被判刑。“幫農民工買票?我怎么沒想到,我可以不收錢啊!”他深知像父母一樣的農民工不懂網絡,只能排隊,還很可能空手而歸的痛苦。受到觸動的阿甘.決定發起志愿者活動.幫助農民工買票返鄉。
甘宜強是國家電阿煙臺供電公司的員工。他牽頭發起的“阿甘志愿者”,是一個免費給進城務工人員阿上代購火車票的志愿者群體。該群體從2012年發起以來.已經成功地幫農民工訂了60多張火車票。阿甘說,他最大的愿望是,希望這個團隊能夠堅持得更久.幫助更多的工友。
【多維解讀】
1.農民工。春節回家的火車票,可謂一票難求。農民工因不熟悉網絡,或是不具備上網條件.很難享受到網絡帶來的便利。
2.社會資源。由于網上訂票比車站售票早,票一放出來,就被人們從網上搶購一空,不會網上搶票的農民工只有嘆息的份兒。
3.社會責任感。甘宜強發起的志愿活動幫助了這個特殊的群體.充分體現了年輕人的社會責任感。
山西700余名早點攤主國學課上誦經典
“書日,滿招損,謙受益。”700余名特殊的“學員”集體誦讀明代修身治世類教育書籍《了凡四訓》,并聆聽國學講師授課。他們是太原市街頭500個早點攤位的經營者,平時清晨四點半就在寒風中開始工作。盡管他們衣著參差,學歷不一,但誦讀時仍一臉莊重。
“謙德是一種傳統美德,我們平時要多行善事。”北京師范大學國學博士楊生軍在授課時循循善誘。他表示,《了凡四訓》是成書于明代的一本種德立命、修身治世類教育書籍,融通儒道佛三家思想,教人向善。希望此類經典能夠教會聽課者更好的處世為人方法.
“平時工作比較辛苦,每天一大早就出門賣早點。夏天還好,冬天尤其冷。”一位大姐憨厚地說,“但正因為我們這500個早點攤位,才讓更多的市民能夠吃上早飯。尤其學習了國學經典著作后,更覺得自己的工作很有意義。”
太原市雙合成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趙光晉表示,之所以組織這次活動,除了讓早點攤主們領略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外,更是想借此倡導大家多做善事,以更好地為社會大眾服務。
【多維解讀】
1.傳統文化。早點攤主走進國學課堂,聆聽國學講師授課,現場誦讀國學經典。希望這樣的活動能更好發揚中國傳統文化,讓國學的魅力影響社會各個階層。
2.道德。中華傳統文化中有很多關于社會道德方面的內容。這些內容在我們的社會中生根發芽,會讓更多的人積極踐行社會公德,提升自身素質。
李樹干:用一輩子守護孤島平安
江蘇省揚州市寶應縣汜水鎮汜光湖,方圓63平方公里,分布著7個行政村,共計1.4萬人口.這里四面環水,靠擺渡連接外界,被人稱為孤島。島上設有一個警務室,55歲的李樹干是警務室唯一的民警。李樹干生在汜光湖農村,至今仍和妻子種著10畝田。從1990年起,李樹干就在島上工作。1999年撤鄉并鎮,其他機關人員陸續離開,只有李樹干一直堅守在這里。
在李樹干守護的這24年里.汜光湖沒有發生一起兇殺案,刑事發案率壘市最低,近3年來僅發生三起刑事案件。轄區刑事發案率低,李樹干功不可沒。他堅持一條原則:無論發生大小案件,都要全部拿下。
別人眼中的尋常現象,在他看來卻非小事。他非常注意觀察,總在現象背后深挖細想。2010年,瓦甸村有幾個村民買了八九成新的電動車,只花了500元錢。類似線索,一般人也就一聽而過,李樹干卻順藤摸瓜,一舉破獲一個系列團伙盜竊案件,繳獲贓車13輛,價值數萬元。
“平安像莊稼,只有日復一日地辛勤耕耘,才能換來好的收成。”李樹干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24年來,李樹干進過當地幾乎每一戶家門,上過每一條漁船。光記載社情民意的筆記他就用了足足80多本,平均每天要奔走40多公里。
“腿長一些、嘴勤一些、耳朵靈一些、眼睛尖一些、腦子反應快一些。”這是李樹干總結的“五個一”工作法。也正是這種實干精神,換來了汜光湖24年的安寧。
【多維解讀】
1.無私。談及緣何選擇留下,決心一輩子守護汜光湖,李樹干淡淡地說:“新來的民警怕不會像我一樣吃住在汜光湖,情況也不熟,不放心。”這是一種無私的愛。為了保一方平安,他事必躬親,毫無怨言。
2.平凡與偉大。雖沒有轟轟烈烈的英雄事跡,但李樹干確實是一個偉大的人。
“中國科幻第一人”劉慈欣:
沒有情懷,就沒有科幻
中國的科幻電影在哪?這個問題,常常與劉慈欣這三個字聯系在一起。根據中影集團最近公布的電影計劃,預算最高的3部電影都改編自科幻作家劉慈欣的作品。加上此前已被買下版權的《鄉村教授》和《三體》,這位被譽為“中國最會寫科幻小說”的作家,將有5部作品被搬上大銀幕。
劉慈欣不諱言,科幻題材是中國電影的薄弱環節,在全世界范圍內,依然是美國科幻大片席卷票房。點燃不少人科幻熱情的《星際穿越》,在劉慈欣眼里,“創意不是很新鮮,是杰作但還不是神作”。
“科幻電影是一個創意密集的產品,不論是中國科幻電影,還是西方科幻電影,創意都是挑戰。”劉慈欣認為,當前l中國科幻電影,缺的不是資金與技術,而l是創意。
那么,怎樣才算“神教”科幻片?“情懷”是關鍵。“科幻片導演的內心深處,應該有對宇宙廣闊時空的敬畏感。對于終板哲學命題要有追問的欲望。沒有這種情懷,就拍不出好的科幻片。”劉慈欣說。
【多維解讀】
1.想象力。科幻文學最大的作用就l是拓展人類的想象力。
2.創新。是走向星空深處,還是耽于安樂?劉慈欣堅信,盡管當前人類日趨“內向”,但外向之路,才是人類繼續走下去的道路。這關乎人類的尊嚴以及生命的延續。
“老頑童”惠樺:為孩子們的成長創設快樂環境
“大忙人”“童謠爺爺”“老頑童”“春不老”……這些都是蘇州市中小學幾十萬師生給惠樺的稱呼。這位75歲的老人,如今仍然活躍在蘇州中小學校園里。在退休的15年里,他為蘇州的孩子們寫了一百二十多本“情景劇”“校園劇”“課本劇…‘英語情景劇…‘幼兒生活劇”,為各中小學校創作了校歌和卡通形象,還用蘇州話編寫校本教材。孩子們一見到他就親切地叫他“童謠爺爺”。
說起“春不老”,那是蘇州的一道菜,又脆又香的蘿卜干。退休已經15年的惠樺,常把自己比作“春不老”。雖已經是古稀之人,他卻仍活躍在教育一線上,與孩子們一起快樂地玩耍,任誰也看不出這是一位70多歲的老人。
現在惠樺每天都要跑三四個學校上課,交通工具就是公交、地鐵。由于他每天不停地倒車,地鐵站的工作人員都認識了他,還給他起了個“大忙人”的綽號。“人要年輕,最好的辦法就是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動。”惠老師笑稱自己特別喜歡這些綽號,“這樣說明我討人喜歡,我還很年輕……”
【多維解讀】
1.教育。以高尚的人格去感染人,以和藹的態度去對待人,以豐富的學識去引導人,以博大的胸懷去愛護人,才能做一名真正的教育工作者。
2.用心、用情。惠樺特別提倡與孩子們“交心”,而不是“教書”。幾十年來,惠樺從不計較自己的榮譽。他說:“一個好教師的一生,其實就是一部與孩子們的戲,要寫好、演好必須要用心、用情,用真心、用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