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譚》有言曰:“世人為榮利纏縛,動曰塵世苦海,不知云白山青,川行石立,花迎鳥笑,谷哭樵謳,世亦不塵、海亦不苦,彼自塵苦其心爾。”是啊,“塵苦其心”,自然墜入苦海,“累”不堪言;如果心之所向,樂在其中,那么,又何“累”之有呢?
這讓我想起了新中國憲法學奠基人之一——許崇德先生。他于“文革”時期在政法刊物上發表文章,宣傳新憲法,因此被下放到江西省錦江鎮。堅守理想付出的代價常常是慘重的,他每天都要挨家挨戶去挑大糞,可他卻說:“汗水何如信水長,書生翻作種田郎。肩挑大糞穿街過,大糞臭污人發香。”即使生活困頓,與親人分離,摔斷右臂,但仍高呼“老天不忘災星降,十倍艱難我笑當。”為了生活,為了忠于自己的內心,為了為中國的憲法保留學術的火種,即便遭受艱難困苦,又有何怨言呢?
金岳霖先生,一生鐘情于林徽因。他的愛坦坦蕩蕩。他既不學心碎浪子遠走天涯,也不學鄉里霸王強拆鴛鴦,正如電影《一生一世》中的那句經典臺詞:“愛過就是一生一世。”對金岳霖來說,他為林徽因守候一生,等待一生,孤獨一生。周遭的人都嘲笑他的“死心眼”和癡情,但他卻不為所動,甚至樂在其中。于他而言,林徽因便是心之所念,縱使萬人阻擋、嘲笑他,仍淡然一笑。何談什么“累”呢?
《為奴十二年》中的主人公所羅門由自由人而被誘拐為奴隸,在眾人都甘心接受命運的安排,漸漸被奴化的時候,他卻發出了“我想到的不僅僅是生存,而是生活”的咆哮。他忍受著奴隸主的壓迫,只為求得與家人重聚的時刻,最終在一個澳大利亞人的幫助下重獲新生。正如《肖申克的救贖》中所說:“有一種鳥兒是永遠也關不住的,因為它的每片羽翼上都沾滿了自由的光輝。”為了心中的自由和希望,暫時忍受一些生活中的磨難與打擊又有何畏懼呢?
眾人皆曰人生太累,孰不知是你沒有追求那些真正會讓你幸福的東西。心之所向,無論在春風得意中奔馳,還是在艱難困頓中蹣跚,都不會有累可言。
本文首先闡釋只要追求會讓你感覺幸福的東西,便會樂在其中,不會覺累的道理。這一立意在眾多剖析“為什么而累”的文章中已經是獨樹一幟。再加上《菜根譚》、許崇德、金岳霖、《為奴十二年》《肖申克的救贖》等材料的運用,更是錦上添花,增添了文章的說服力。
【作者系山東省微山一中小荷文學社社員,指導并置評:張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