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文章,材料新穎,組材巧妙,行文才能洋洋灑灑,如天馬行空;結構亮眼,行文才能氣貫長虹,如高屋建瓴。那么,考場作文應如何巧妙構思呢?大體有以下幾種:
一、一線貫串式
線,指文章的線索。所謂線索,指貫串全文的、起串聯全部材料作用的人或事物。它是維系文章各部分內容的一條紐帶,對全文起著重要的、不可取代的組織作用。線索有虛有實,有明有暗,有雙有單。充當線索的,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事物,還可以是時間的推移、地點的轉換等。如優秀作文《守護靈魂》以“奶奶的老屋”為線索,串起了種種往事,層次明晰,行文自然,情感真摯。考生沒有空洞地記敘抒情,而是用“奶奶的老屋”將“奶奶”“我”“老屋”的故事串起來進行敘述,傳達出一種對老屋的深切的“愛”,令人動容。而2014年高考江蘇卷滿分作文《琴》則用“琴”作為全文的主要線索,串起了爺爺的人生經歷,從而使文章一氣呵成,天衣無縫。
二、片段連綴式
這種組材方法即將相對獨立而又有一定內在聯系的記敘、描寫、議論、抒情性文字材料,用小段形式(有時用空行或加序數的方式隔開)排列。這種文章框架結構,就是片段連綴式結構。這種文章結構在表意上有更大的自由度,材料選擇上有更大的靈活性,文章則給人一種流暢清新、層次分明的感覺,給人一種散文式的韻味。如優秀作文《我想生活在唐朝》以“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三個小標題分段結構全文。作者對唐詩有較為透徹的理解和豐富的積累,并且能根據表達的需要對唐詩進行重新整合,以片段的方式,將材料以并列的形式進行敘述,讀起來給人一種流暢、清新的感覺。
三、并列承接式
即在表現文章中心時打斷時間的連續和打亂空間的位置,圍繞中心來連綴相關的生活片段或事件,按事情的性質選擇幾個相同或相似的材料,采用詳略結合的方式組織材料,從不同角度來表現中心。如優秀作文《慈善須行之有道》緊扣“慈善須行之有道”為中心,用“慈善須省人”“慈善還須以適應受者的心理的方式施行”“慈善還必須行之得處”等分論點來貫串全文,突出中心。文中所列分論點都是并列關系,而且豐富,恰當。作者有自己真切的認識與思考,進而從不同角度證明中心論點——“慈善須行之有道”。而2014年高考湖南卷滿分作文《有心最要緊》用“王萬青”“德摩斯梯尼”“鄧前堆”三個事例來支撐中心論點“有心最要緊”。這三個事例都是并列關系,不僅典型而且都有一定的分量,從而讓文章脫穎而出。
四、對比突出式
即用相互對立的,或用同一事物不同方面的材料進行比較,從而顯示出人或事物的真假、善惡、美丑,使形象鮮明,特征突出。如2014年高考江蘇卷滿分作文《狂童之狂也且》在組材方面的成功之處就是運用了正反對比突出法,先從正面來贊美《詩經》中為追求愛情而大膽表白的女子的英勇與青春,再對“上世紀的倫敦,剛畢業的醫科大學生曾流行蓄起絡腮、戴上金絲鏡,以此來表示自己的經驗豐富”的行為的批評,對比鮮明,鏗鏘有力,既有震撼力,也能感召讀者。
五、層層遞進式
即圍繞一件事以事物本身發展的進程以及時間的推移為線索,層層遞進、步步深入地安排材料。這種方法是我們習作時常用的組材方法。如2014年高考廣東卷滿分作文《透過那泛黃的老照片》運用了層層遞進的結構方式,在準確把握材料含意的基礎上,選擇現代技術對當下人們日常生活的“侵蝕”為觀察角度,由黑白膠片進一步聯想到生活中其他方面,由現代科技帶來種種方便的同時也帶來了古典與美感的消磨與喪失,論述了新電子技術時代帶來的“美好”,接著進一步論述了傳統的遺失。這篇文章在組材上面最突出的就是運用層層遞進法,由果溯因,不斷挖掘,進而讓觀點越來越明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