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2014年12月12日正式通水。它歷時11年建設,源起湖北漢江丹江口水庫,終點是北京團城湖,全長1432公里,每年可向北方輸送95億立方米水量,相當于1/6條黃河。
這是迄今為止人類最浩大的單項調水工程,北京、天津、河北、河南4個省市沿線約6000萬人將直接喝上水質優良的漢江水,近1億人間接受益。我們完全可以用“偉大”這個詞來描述這項工程。
大概只有在今天的中國才可能實現這樣的調水工程。它從設計到完成,同中國的地理氣候和人口經濟布局,同中國的政治制度都息息相關。南水北調緩解了中國水資源分布和使用不均衡的局面,也增加了我們國家的凝聚力。
誠然,圍繞這么大的工程,必然會存在爭議。在批評聲中,指南水北調“破壞生態”的最多,另外把這項工程看成僅僅是為了“保障北京用水”因而產生“不公平感”的也有不少。
從嚴格意義上說,所有大型人造工程都有對生態不同程度的干擾,關鍵要看它們帶來的正面效果有多大。南水北調的正效果與負效果相比,顯然是壓倒性的,它能立竿見影地緩解北方用水困難,而且對漢江流域的負影響則是可控,可接受的。
為建設這項工程,丹江口庫區幾十萬人移民。對此,北方人民除由衷地致敬和感謝之外,還須有一個合理持續的補償機制。漢江的水不能白用,全社會共同利益的實現要由各地域和人群的利益保障來合成。南水北調工程中線一期得以完工通水,反映了中國社會有能力協調重大關系,平衡各種訴求。南水北調說到底既是超大型土木工程,也是考驗這個國家的社會工程。
中國的“大一統”是不斷累積的,自然地理、人口、發展進程的因素錯綜交織,這個國家自覺或不自覺地變得越來越緊密。南水北調將經受歷史的檢驗,它的“水”之外的那些意義也將在未來讓人們看得更清楚。
當然,南水北調不應是被僅僅用來贊揚的,它還應促進中國社會反思和警醒。華北從全球范圍內看并不是缺水最嚴重的地區,它的用水危機更多緣于人口密集和高耗水經濟活動。京津的人口聚集一如其他超大城市一樣紅紅火火,而水資源緊缺的限制卻不明顯。
我們希望,南水北調是解北方之急,而不是對北方繼續粗放發展的鼓勵。北方的城市不能無限朝著超大方向猛跑,高耗水的產業必須節制發展。中國北方需要真正下決心走一條節水型的發展之路。
中國是老問題不斷解決、新問題紛至沓來的復雜社會,南水北調工程就是在新老問題中的一次穿越。我們可以從不同角度拷問它,但我們更須珍惜它。中國需要不斷解決當下的問題,還要能夠看得更遠。我們既不能因為解決一個問題而制造更多問題,更不能因為有不確定性而膽怯,什么都不做。
南水北調無疑不是解決中國水資源問題最理想的方案,但它是中國最現實的選擇。我們為這個國家能夠理性、穩健地建設出這一曠世工程而感到驕傲。
南水北調的歷史評價不是今天就能定了的,它的很大一部分取決于我們如何利用它,能否把它的正效果盡量擴大,同時將它的負效果盡可能克服、化解。從這個意義上說,此次通水不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句號,而是它從土木工程真正成為跨時代偉大社會工程的開始。
(選自《環球時報》2014年12月13日,有刪改)
對于南水北調工程的利與弊,本文都有所介紹。雖然南水北調的歷史評價不是今天就能得出的,但我們如何利用它將它的正效果盡量擴大,才是我們應該思考的。文章的評價相對來說是比較客觀的,比諸一味批評與一味頌揚,都更能正確看待這一工程。正反對比,理性思考,這是我們在寫議論文時應該學習的。
1.請你談談你對南水北調工程的看法。
2.對我們應如何有效利用和保護生態環境,談談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