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題在線】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自己的感悟和聯想,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鄉間有諺語:“絲瓜藤,肉豆須,分不清?!币馑际墙z瓜的藤蔓與內豆的莖須一旦糾纏在一起,是很難分辨的。
有個小孩想分辨兩者的不同,結果把自家庭院里絲瓜乖內豆的那些糾結錯綜的莖葉都扯斷了。
父親看了好笑,就說:“種它們是用來吃的,不是用來分辨的呀!你只要照顧它們長大,摘下瓜和豆來吃就好了。”
要求:①選準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擬題目;③除詩歌外,文體不限;④文體特征鮮明。
向兒童致敬
山東一考生
因為一句人們所熟知的諺語.就萌生出好奇心,并試著親身驗證,在這世上,大概也只有孩子會這樣做了。我不禁笑了,這是多么天真,多么可愛,又多么可貴??!
兒童的身上有很多成人所不具備的高貴品質。王開嶺在書中寫道:“向兒童學習。”那么,我也要向兒童致敬,敬他們的無畏,敬他們敢于質疑求真的心,敬他們自由的靈魂。
孩子的心靈總是一塵不染的,他們真實而無所畏懼。當皇帝身披并不存在的新裝,游行并接受人們贊美的時候,一語道出真相的只有一個孩子。孩子是純潔無瑕的天使.不曾被權威震懾,不曾被世俗玷污,他們是非分明、求真求善的天性也不曾被人群的潮涌吞沒。當他們如一顆顆閃亮的星辰照亮黑暗的天空時,怎不值得我們向他們致敬?
然而,現實中,人們對待兒童的態度卻并非如此。當孩童試圖分辨糾纏的莖蔓時,這難得的求知故卻被其父親視為可笑的事情。在他父親的眼中,所謂的定理已然取代了真理,眼中只有瓜豆的食用價值,仿佛在物質面前,孩子的好奇心根本不值一提。我們該為誰而感到悲哀呢?
幼年的瓦特因看到跳動的壺蓋產生疑問,或許,有人會覺得他很可笑,但是,我們從他的未來看到了兒童看似“可笑”的想法中的閃光點。
我們怎么能讓那些可愛的閃光點不被抹殺呢?圣·??诵衽謇锏摹缎⊥踝印繁环Q為“給成人讀的童話”,作者借小王子之口訴說:“大人們的世界可真奇怪?!边@是不是很值得我們思考?當大人們滿不在乎地笑話兒童的可笑行為時,殊不知在兒童的眼中,成人的世界是多么荒唐。大人們為名利無數次背叛自己的內心,是多么奇怪?。∷麄兺浟藦淖约嚎谥袀魇诘那笳嬷?,這是多么地令人悲哀啊……
更令人悲哀的是,失去了光環的大人們,卻無情地將孩子的閃光點抹去?!白甙桑碎g的孩子,與一個精靈手拉著手,走過荒野和河流,這世界哭聲太多,你不懂。”葉芝如是哀嘆時,我們也該捫心自問,是否該以成人的意志統領兒童的精神,使他們迅速老化,達到所謂的成熟?
當一個孩子毫無感覺地從瓜豆的莖蔓前經過時,他也失去了純真的天性,求真的品質,與不拘于時的自由靈魂……
請拉起兒童的手,向兒童們致敬,請喚醒那自由的光輝!
佳作點評
本文是一篇精彩的議論性散文。以“向兒童致敬”為題.發出“童心可貴、可愛”的贊嘆,極盡對兒童的贊美與褒揚。這在時下童心泯滅,兒童老化的現實映照下,足以振聾發聵。選材上旁征博引,有理有據。結構上步步深入,環環相扣,條理清晰。此外,文章語言親切中肯,感情充沛。
價值觀念決定選擇
山東一考生
“生活是一種綿延不絕的渴望.渴望不斷上升,變得更偉大而高貴?!倍刨栠@樣定義生活。在生活中,人們帶著渴望不斷追尋,有的人在物質的享樂中迷失自我.深陷在無盡的物質旋渦里.而有的人樂享精神的富足,獲得高貴的人生。人生價值觀念的不同決定了選擇的不同。
人們因為精神的高貴而選擇堅定的前行。畫家、作家木心客居紐約時期,在物質極度匱乏的條件下,在異國他鄉開講“世界文學史”,開始長達五年的一場“文學的遠征”,那時他已六十二歲。他的一生,密集伴隨愈演愈烈的文化斷層。在累累斷層之間、之外、之后,木心始終將自己盡可能置于世界性的文學景觀,倘若不是出走,這頑強而持久的掙扎,幾乎瀕于徒勞。他“在自己的身上,克服這個時代”。這也是木心留給世界的禮物。
生命總有一種情懷,是在物質條件極度匱乏的條件下,如木心這般“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生活困苦卻樂在其中。在生活中,每個人都需要為自己的未來而不懈努力,這就需要擁有這種樂享生活的情懷,擁有一種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瘋狂渴求物質會使一些人深陷物欲橫流的旋渦中。當人們只被物質生活所綁架的時候,也就失去了生活的快樂,只能每天苦于難以得到滿足。這種強烈的物欲甚至會逼迫有些人走上邪路,如陳希同、劉志軍、王錦思等,正是因為這些人選擇了錯誤的人生價值觀,所蛆最后走向了毀滅。
除了貪官如此,生活中還有不少類似的人。眾多本應該踏踏實實做學問的大學教授和科研人員深陷論文抄襲、學術剽竊的泥潭,在追求物質利益的過程中,他們舍棄了對精神財富的追求與渴望,既失去了學術的靈感,也丟失了生活的快樂。對每個人而言,決定成功的因素又有所不同,如勤奮、天賦、價值觀念等等,勤奮、天賦能夠給生命帶來奮斗與前進的動力:而樂享生活的價值觀念能夠給生命帶來靈感。選擇從容淡定的生活,會發現生活中許多不一樣的美景。我想,與其追求物質利益的”快”,倒不如堅持精神情懷的“慢”,選擇精神富足的價值觀念。
“春是自然界一年中的新生季節,而人生的新生季節,就是一生只有一度的青春?!蔽魅_這樣定義青春。身處于青春期的我們,唯有選擇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又擁有樂享生活的情懷,才能找到一條正確的發展道路,才能真正充實自我,走向成功,才能使自己的人生更加精彩。
佳作點評
1.中心明確,內容充實。本文的中心論點是“要選擇正確的價值觀念,同時擁有樂享生活的情懷?!眹@此論點,作者通過正反事例的對比論證,明確了主旨,豐富了文章內容。
2.引用名言,含蓄典雅。本文引用名人名言開篇和收尾,具有形式美,語言美。
是誰奪走了我們明亮的雙眸?
山東一考生
我心里有些微微的酸澀——如果是我,我必定會像“父親”那樣,嘲笑那個不諳世事的“孩子”:只要能吃便可,何必分清哪是藤,哪是須呢?
我已忘記了“好奇”這個詞在什么時候從我的世界里消失。我想知道是誰無情地剝奪了我們好奇的權利,是誰奪走了我們明亮的雙眸?
我們本該睜大好奇的眼睛,去欣賞每一朵初醒的花兒,去探訪每一棵長出新芽的樹木。我們本該好奇地追問:“為什幺媽媽曬的被子有香味?”“為什么雨水可以染綠小樹枝頭稚嫩的幼葉?”可是我們不是這樣,每天清晨,我們睡眼蒙眬地醒來,演演霧霾蒙住了好奇的雙眸。我們機械地執行著一天的任務.我們不記得去看一看校園里那粉色的是什么花兒,有著怎樣的花期:我們不會在美麗的夕陽下仰頭看看無上的云,好奇地問一問長輩,這預示著怎樣的天氣。
我們的世界本該是充滿幻想、充滿詩意的,我們本該震撼于那宇宙的浩渺與神秘,好奇地想象著其他的星球上是否有著像我們一樣忙碌的生靈??墒俏覀儾皇沁@樣。我們每天泡在無邊無際的題海中,大腦機械而笨拙地轉動著,丟開好奇與創新,在枯燥的數字中掙扎:我們每天死記硬背著那些冗長的公式,卻從來不去問一問它們從何而來.為何如此奇妙?是誰扼殺了我們的好奇心?是老師,是家長,還是我們自己?
也許都是,又都不是。也許一切還是因為我們自己放棄了對知識的渴望,丟失了好奇的心理。
環境固然重要,可是如若我們擁有一雙發現神奇的眼睛.那演淡霧霾又怎能擋住自己的視線?如若我們癡迷于對絲瓜藤與內豆須的探索,那他人的嘲笑與勸誡又怎能阻擋住我們探索的腳步?
一九九五年,當懷爾斯證明了費馬大定理時,他忽然感到一種深深的失落,他知道,人類就此失去了一個迷人的謎。好奇的真正意義,不在于探索出怎樣的結果,更不在于達到功利性的目的,而在于表現出對知識的尊重,在于收獲了一個不斷努力與拼搏的過程。
像那個孩子一樣去問藤須究竟有何區別,我們也要多問幾個為什么,愿我們都能找回那份單純的好奇心.找回那雙明亮的雙眸。
佳作點評
1.擬題新穎別致。本文運用問句設題,并使用比喻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引入深思。
2.對比論證運用得當?!氨驹摗薄翱墒俏覀儾皇沁@樣”分別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孰是孰非,孰優孰劣,自見分曉。
3.語言清新自然。本文語言不華麗,也不深邃,淺顯易懂,清新自然。
學術與實用的對峙,誰勝?
山東一考生
中醫用藥極為講究,白術、茯苓各為幾克,比例的分配是其中的關鍵。此外,對藥草的分辨是用藥的基礎,若三七與姜黃混淆則難以保證中藥用藥的準確性和安全性。
二者無一不是外觀極為相似,若像父親所說不用分辨,則世間有多少患者會用錯藥物。在我看來,孩子分辨藻蔓與莖須的好奇抑或獵奇心理代表著專心學術,而父親則代表實用主義。在學術與實用的對峙中,若實用主義過于泛濫,則會像古代中國的科技,只得在近代西方工業文明的碾壓下折經斷脈。
學術的研究若能刨根問底,則必能推動實踐的發展。陳寅恪教授堅守學術的“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潛心致學,以一個純粹的文化人的姿態,維護著學院研究的純潔性,在晚年目盲體衰的情況下仍口述完成《柳如是別傳》;還有那一個個為學術而戰的名字,存在主義文學大師加繆,被稱為“法蘭西思想之王”的伏爾泰……他們無疑是學術的斗士,雖飽受磨難侵襲,卻依舊潛心學術。
北大學者盧新宇在她的演講《在懷疑的時代仍然需要信仰》中說:“我唯一的害怕,是你們已經不相信了——不相信規則能戰勝潛規則,不相信學場有別于官場,不相信學術不等于權術,不相信風骨遠勝于媚骨?!比羧藗冎蛔非髢r值利益,只追求實用主義,像那位不辨藤蔓和莖須的父親,最終只能成為錢理群先生所言的精致的利己主義者。
羅素在《我為何而生》中寫道:對愛情的渴望,對知識的追求,對人類苦難不可遏制的同情是支配我一生的單純而強烈的三種感情。對知識的追求,對學術的執著理應是每一個學者所堅持的信條。堅持學術便應像馮友蘭那樣為學術自由而抗爭,像薩特那樣拒領諾貝爾獎只為安心治學,像梭羅那樣在瓦爾登湖畔專注思索……
孩子對知識的渴求與父親的實用主義均是人生選擇.沒有絕對的對與錯,只是需要我們在正確的時候做出合適的選擇。
點評
立意上,文章將材料中父親的做法引申為實用主義,將孩子的做法引申為學術行為,將二者進行比對,可謂獨立高標。選材上,文章寫到了中藥用藥知識,陳寅恪等名人事例,新鮮而獨特。結構上考生以談中藥用藥開篇,新人耳目。語言上,文章用語典雅,富有學術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