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宗璞,當(dāng)代女作家。她以細(xì)密從客的敘述方式,建立起優(yōu)美溫豌的語言風(fēng)格。在她的文章中,眾多的人物命運(yùn)和世相心態(tài),在看似平淡的生活情境和細(xì)節(jié)中緩緩展開.起伏有大氣磅礴的布局。她吸取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與西方文化之精粹.學(xué)養(yǎng)深厚,氣韻獨(dú)特。
選文1
看不見的光
宗璞
這座小屋是約翰·彌爾頓一六〇八至一六七四年住過的,至少有三百余年歷史了。據(jù)說有一部分重修過,還時常修葺,所以不是很破舊。但那磚砌的煙囪和窄窗都表現(xiàn)出它的古老。低矮的門,狹窄的門道,不大的房間,這就是二十年奔走革命以后彌爾頓老人活動的場所。
他四十四歲雙目失明,在黑暗中過了二十年。他的偉大詩篇《失樂園》《復(fù)樂園》乖《力士參孫》都是在這一時期寫成的。它們給人怎樣燦爛的光輝!有的評論家說,人們常用崇高這一字眼,但真正當(dāng)?shù)闷鸬模挥泻苌贁?shù)的藝術(shù)品,彌爾頓的史詩是其中之一。
作為一個詩人,彌爾頓有兩個特點(diǎn),一是有生活,一是有學(xué)問。他用一生三分之一的時間參加政治斗爭,為國為民也為他的教會,積極反對君主專制。他主張人人生而平等。最先大聲疾呼支持赴決查理一世。他擔(dān)任克倫威爾共乖國政府的拉丁文秘書,為共和國政府做了很多宣傳方面的工作。他在《為英國人聲辯正續(xù)篇》里說:基督教徒不應(yīng)有任何國王,既已有一個.他應(yīng)是國民的公仆。他在《失樂園》里歌頌了撒旦反對上帝的斗爭.也對后來成為獨(dú)裁者的克倫威爾有所批評。我想這是能寫出稱得上偉大、崇高作品的一個重要原因。
彌爾頓的政治生活使他取得直接的經(jīng)驗.他的博覽群書使他取得間接的經(jīng)驗。《失樂園》里有這樣三行詩:
途中,它(指撒旦)降落在塞利卡那。那是一片荒原,那里的中國人推著輕便的竹車,靠帆和風(fēng)力前進(jìn)。楊周翰先生從這幾句詩出發(fā),寫了一篇文章《彌爾頓(失樂園)中的加帆車》,文中論及知識與創(chuàng)作的關(guān)系。說彌爾頓的學(xué)識使他的作品獲得高致。高致,是看不見的,也不是能夠唾手可得的。只能在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中漸漸地高起來。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八個字不知出自何典.它形象地說出生活乖學(xué)識對于創(chuàng)作的必要性。
小屋外是普通小花園,整潔宜人。但我在小園中少立,覺得屋內(nèi)外都給人寥落凄清之感。比較起來,彌爾頓比勃朗特姐妹的知音少得多了。也許最好的藝術(shù)總是高高在上:也許他太古老了:也許詩歌本身總是更受語言限制,不易翻譯,不易理解。老實說,我就只讀過《失樂園》的片段,還不是很認(rèn)真,更不要說他的其他詩作。但是他的革命精神,他的政治活動,他的學(xué)識都融會在他的詩里,發(fā)出看不見的光。他在英國文學(xué)史上的地位是不朽的。
再向西行,到一個十六世紀(jì)古鎮(zhèn)愛默先姆。這是一條很有趣的街,仿佛是故意搭起來拍電影用的.兩旁房屋有的不免東倒西歪,但因維修仔細(xì).不顯風(fēng)雨侵蝕的痕跡。英國就有這個特點(diǎn),到哪兒總能找出點(diǎn)古跡。他們深以悠久深厚的文化傳統(tǒng)自豪,不遺余力地保護(hù)稱得上是古跡的一切.從前有人說.英國人善于用舊瓶裝新酒,中國人善于用新瓶裝舊酒。他們的新想是指資產(chǎn)階級革命而言,現(xiàn)在也不見得新。我們的舊,想是指封建主義而言,也總該換掉了。人不能把自己束縛在過去。過去應(yīng)該像彌爾頓的生活底子和學(xué)識一樣,要在這上面寫出偉大的史詩來,發(fā)出看不見的光。
歸途中足下雨了,綠色的田野在薄暮的朦朧里,隨著山坡起伏。彌爾頓故居的小村在田野間,很快就看不見了。
1984年5月
(選自《霞落燕園》,有刪改)
含英咀華
本文通過描寫作者在彌爾頓故居的所見所想.展示出了彌爾頓的人生歷程和精神品質(zhì),語言清新委婉,意境深遠(yuǎn)。
思考練習(xí)
1.請簡要分析,文中引用《失樂園》詩句的作用。
2.通讀全文.解說“看不見的光”在文中的含義。
3.文章最后一段.表達(dá)了作者的哪些情感?
選文2
樂書
宗璞
多年以前,讀過一首《四時讀書樂》,現(xiàn)在只記得四句:“讀書之樂樂何如?綠滿窗前草不除”“讀書之樂樂無窮.瑤琴一曲來熏風(fēng)。”這是春夏的情景,也是讀書的樂境。
經(jīng)常讀書,接觸的都是別人的精華。讀書本身就是一件聰明的事,也是一件快樂的事。陶淵明說:“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金圣嘆讀到《西廂記》“不瞅人待怎生”一句,感動得三日臥床不食不語。這都是讀書的至高境界。
我不是一個做學(xué)問的讀書人,讀書缺少嚴(yán)謹(jǐn)?shù)挠媱潱J桥d之所至。雖然不夠正規(guī),也算和書打了幾十年交道。我想,讀書有一個分——合——分的過程。
分就是要把各種書區(qū)分開來,也就是要有一個選擇的過程。現(xiàn)在書出得極多,有人形容,寫書的比讀書的還多,簡直成了災(zāi)。我看見那些裝幀精美的書.總想著又有幾棵樹冤枉地獻(xiàn)身了。開卷有益可以說是一句完全過時的話。千萬不要讓那些假冒偽劣的“精神產(chǎn)品”侵蝕。即便是列入必讀書目的,也要經(jīng)過自己慎重選擇。有些書評簡直就是一種誤導(dǎo),名實不符者極多,名實相悖者也有。當(dāng)然可讀的書更多。總的說來,有的書可精讀,有的書可泛讀,有的書瀏覽一下即可。書經(jīng)過區(qū)分,選好了,讀時就要合。古人說讀書得間,就是要在字里行間得到弦外之音,象外之旨,得到言語傳達(dá)不盡的意思。朱熹說讀書要“涵泳玩索,久之自有所見”,涵泳就是在水中潛行,也就是說必須入水,與水相合,才能了解水,得到滋養(yǎng)潤澤。王國維談讀書三境界,第三種境界是“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這種豁然貫通,便是一種會心。在那一刻間,讀者必覺作者是他的代言人,想到他所不能想的,說了他所不會說不敢說的,三萬六千毛孔也都張開來.好不暢快。古時有人自外回家,有了很大變化,人們議論,說他不是遇見了奇人,就是遇見了奇書。書對人的影響是非常大的。不過要使書真的為自己所用,就要從合中跳出來,再有一次分,把書中的理和自己掌握的理參照而行。雖然自己的理不斷受書中的理影響,卻總能用自己的理去衡量、判斷、實踐。
其實,這些都是廢話,每個人有自己的讀書法,平常讀書不一定都想得那么多,隨意翻閱也是一種快樂。
寒暑交替.我們的忙總無變化,忙著做各種有意義和無意義的事。我和老伴現(xiàn)在最大的快樂就是每晚在一起讀書,其實是他念給我聽。朋友們稱贊他的聲音厚實有力,我通過這聲音得到書的內(nèi)容,更覺得豐富。書房中有一副對聯(lián):。把酒時看劍,焚香夜讀書。”我們也焚香,不過不是龍涎香、雞舌香,而是最普通的蚊香.以免蚊蟲騷擾。古人焚香或也有這個用處?
四時讀書樂,另兩對記不得了。乃另謅了兩甸,日:“讀書之樂何處尋?秋水文章不染塵。”“讀書之樂樂融融,冰雪聰明一卷中。”聊充結(jié)尾。
(選自《書當(dāng)快意》,有刪改)
含英咀華
本文語言淳樸雅致.寫出了作者對讀書的一些心得,以及讀書時的快樂心情。讀之如同品味一杯甘醇的新茶.清新淡雅.令人回味無窮。
思考練習(xí)
1.閱讀文章第四自然段,簡要概括“分——合——分”的讀書過程。
2.結(jié)合文章,淡談你對“讀書的至高境界”的體會。
選文3
柳信
宗璞
少年時候.每到春來.見楊柳枝頭一夜間染上了新綠,總是若高采烈,覺得歡喜板了,輕快極了,好像那生命的顏色也染透了心頭。曾在中學(xué)作文里寫過這樣幾句:
嫩綠的春天又來了
看那陌頭的楊柳色
世界上的生命都聚集在那兒了
不是么?
那年輕的眼睛般的鮮亮呵……
老師在這最后一句旁邊打了密密的圈。我便想,應(yīng)該圈點(diǎn)的,不是這段文字,而是那“碧玉妝成綠絲絳”般的楊柳。
抗戰(zhàn)期間在南方,一個殘冬,我家的小花貓死了。那是我第一次看到什么是死。它躺著,閉著眼。我和弟弟用豬肝拌了飯,放在它嘴邊,它仍一動也不動。“它死了。”母親說,“埋了吧。”我們呆呆地看著那顯得格外瘦小的小貓,弟弟嗚嗚地哭了。我心里像堵上了什么,看了半天,還不離開。
“埋了吧,以后再買一只。”母親安慰地說。
我做了一篇祭文,記得有“嗚呼小花”一類的話,放在小貓身上。我們抬著盒子,來到山坡。我一眼便看中那柳傘下的地方,雖然當(dāng)時只有枯枝。我們掘了淺淺的坑,埋葬了小貓。冷風(fēng)在樹術(shù)間吹動,我們那時都穿得十分單薄,不足以御寒的。我拉著弟弟的手,呆呆地站著,好像再也提不起玩的興致了。
忽然間,那晃動的枯枝上透出的一點(diǎn)青綠色,照亮了我們的眼睛,那枝頭竟然有一點(diǎn)嫩芽了,多鮮多亮呵!我猛然覺得心頭輕松好多。楊柳綠了,楊柳綠了,我輕輕地反復(fù)在心里念誦著。那時我的詞匯里還沒有“生命”這些字眼,但只覺得自己又有了精神,一切都又有了希望似的。
時光流去了近四十年,我已經(jīng)歷了好多次的死別.到一九七七年.連我的母親也撒手別去了。我們家里,最不能想象的就是沒有我們的母親了。母親病重時,父親說過一句話:“沒有你娘,這房子太空。”這房子里怎能沒有母親料理家務(wù)來去的身影.怎能沒有母親照顧每一個人、關(guān)懷每一個人的呵叱和提醒!然而母親畢竟去了,拋下了年邁的父親乖她的兒女。
兩個多月過去,時屆深秋.園中衰草凄迷,落葉堆積。我從外面回來,走過藏在衰草落葉中的小徑——這小徑,我曾在深夜里走過多少次啊。請醫(yī)生,灌氧氣,到醫(yī)院送湯送藥,但終于抵擋不住人生大限的到來。我茫然地打量著這園子,這時,侄兒迎上來說,家里的大貓——“獅子”死了,是讓人用鳥槍打死的,已經(jīng)埋了。
這是母親喜歡的貓,是一只雪白的獅子貓,眼睛是藍(lán)的,在燈下閃著紅光。這兩個月,它天天坐在母親房門外等,也沒有等得見母親出來。我沒有問埋在哪里,無非是在這一派清冷荒涼之中罷了。我卻格外清楚地知道.再沒有母親來安慰我了,再沒有母親許諾我要的一切了。深秋的冷風(fēng)將落葉吹得團(tuán)團(tuán)轉(zhuǎn),枯草像是久未梳理的亂發(fā),豎起來又倒下去。我的心一直在往下沉,往下沉……忽然,我看見幾縷綠色在冷風(fēng)中瑟瑟地抖顫,原來是那株柳樹。在冬日的蕭索中,柳色有些黯淡,但在一片枯黃之間,它是在綠著。“這容易生長的、到處都有的普通的柳樹,并不怕冷。”我想著,覺得很安慰,仿佛得到了支持似的。
清明時節(jié),我們將柳枝插在母親骨灰盒旁的花瓶里,柳枝并不想躋身松柏等歲寒之友中,它只是努力盡自己的本分,盡量綠得長一些.就像一個普通正常的母親.平凡清白的人一樣。
柳枝在綠著,這些絲絲垂柳,是會織出大好春光的。
(選自《心的囑托》,有刪改)
含英咀華
作者通過選取平凡的景物和生活中大大小小的變故來抒真情,寫真意,文字樸素?zé)o華卻感人至深。
思考練習(xí)
1.文中兩次寫到貓死.作者這樣寫分別有怎樣的用意?請結(jié)合文意簡要分析。
2.聯(lián)系全文,分點(diǎn)概括題目“柳信”的內(nèi)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