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闡述】
創造和創新在漢語詞匯組合上不同,在英語中的含義也不同。創造表示一個從無到有的發生過程,創新體現對現有事物的更新改造過程。創造體現基本思維層面上的原創性;創新更多地體現認識論和方法論層面上的變革。創造完成了一個事物或理論從無到有的過程;創新接著繼續完成該事物或理論的修正、補充、完善以及新陳代謝的
【素材展示】
鬼谷子的創新思維
相傳中國古代著名軍事家孫臏的老師鬼谷子在教學中極善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其方法別具一格。有一天,鬼谷子給孫臏和龐涓每人一把斧頭,讓他倆上山砍柴,要求“木柴無煙,百擔有余”,并限期10天內完成。龐涓未加思索,每天砍柴不止。孫臏則經過認真考慮后,選擇一些榆木放到一個大肚子小門的窯洞里,燒成木炭,然后用一根柏樹枝做成的扁擔,將榆木燒成的木炭擔回來,意為百(柏)擔有余(榆)。10天后,鬼谷子先在洞中點燃龐涓的木柴,火勢雖旺,但濃煙滾滾。接著鬼谷子又點燃孫臏的木炭,火旺且無煙。這正是鬼谷子所期望的。后來,孫臏和龐涓學成出師,孫臏用兵出神入化,不拘于常理,百戰百勝;而龐涓則稍遜一籌,終兵敗馬陵道。
魯班:土木工匠的“祖師”
說起創造,中國人大多會想起魯班。魯班的發明創造很多。《事物紺珠》《物原》《古史考》等不少古籍記載,木工使用的不少工具器械都是他創造的,如曲尺(也叫矩或魯班尺),又如墨斗、刨子、鉆子,以及鑿子、鏟子等。另據《世本》記載,石磨也是魯班發明的。魯班發明磨的真實情況已經無從查考,但是從考古發掘的情況來看,龍山文化時期(距今四千年左右)已經有了杵臼,因此到魯班的時代發明磨,是有可能的。在兵器方面,據《墨子·公輸篇》記載,魯班曾經為楚國制造攻城用的“云梯”和水戰用的“鉤強”(又名“鉤拒”),在戰爭中發揮了比較大的作用。二千四百多年來,魯班一直被土木工匠尊奉為“祖師”,受到人們的尊敬和紀念。
兩位書法家
清代乾隆年間,有兩個著名的書法家——劉石庵和翁方綱。翁方綱極認真地模仿古人,講究每一筆每一畫都酷似前代的某某,例如這一橫要像蘇東坡的,這一捺要像李太白的。劉石庵則正好相反,要求每一筆每一畫都不同于古人,講究自然。有一天,這兩位風格不同的書法家碰到了一起。翁方綱有些嘲諷地對劉石庵說:“請問仁兄,你的字有哪一筆是古人的?”劉石庵卻并不生氣,相反還笑瞇瞇地反問了一句:“也請問仁兄一句,您的字,究竟哪一筆是您自己的?”翁方綱聽了,頓時張口結舌。齊白石先生說:“學我者生,似我者死。”走不出前人的框架,自然也就不會有自己的天地。
齊白石晚年變畫法
1920年,年近花甲的齊白石在藝術上已達爐火純青的境界。但是他沒有滿足于現狀,而是希望精益求精,追求卓越,顯示新意。一天,繪畫大師陳師曾登門拜訪,齊白石拿出自己的繪畫作品請大師指正。陳師曾看后,對齊白石的高超技藝大加稱贊;同時,他還指出了一些不足,希望齊白石能在此基礎上另辟蹊徑,形成自己的風格。從此,齊白石閉門謝客,苦苦鉆研琢磨,刻意求新。經過十年的艱苦探索,他終于走出了一條突破自己、超越前人的藝術新路!此時的齊白石,擺脫了民間藝術中粗糙繁瑣的成分,融合了文人畫簡練雋永的筆墨,并創造性地以篆刻和金石之筆入畫,終于形成了自己形神兼備的特色和剛勁清新的藝術風格,在中國畫壇自創了“紅花墨葉”派,達到了一個更高的全新的藝術境界。
花果書
通俗講,花果書就是一種“書本里能長出花花草草、瓜瓜果果的有機書”。花果書是一項革命性的產品,顛覆了人們對于養花配土的認識。它通過精確的配比,滿足植物生長所需營養成分但又不過量,同時運用高科技手段對營養物質進行固化,并控制其釋放速度,使得植物在生長過程中恰到好處地獲得養料。通過這些方法,植物所需土壤體積達到最小,即使是一本書內的方寸空間,也足以滿足龐大植株的需要。其附帶的溫度計等附件,也大大降低了操作管理的難度,只要按照指南上的簡單步驟去培養,人人都能獲得繁花碩果!同時,它也是一本活的植物科普讀物,有詳細而有趣的介紹說明,寓教于樂,成為人們的良師益友。“書中開花結果”的童話夢想終成真!
院士王選與“方正”集團
我國著名高校企業北大“方正”的創辦者王選院士,作為中國第一代漢字激光照排系統的發明人,被譽為計算機領域的“當代畢昇”。1988年,北大“方正”在學校的40萬元的資助下開始創業。如今,其漢字激光照排系統已占有國內市場的90%,海外華文報業市場的80%。1997年,其總產值近60億元,利稅3億多元,躍升中國500家最大企業之列。王選也開創了中國學者辦實業的成功先例。
這一切都是創新觀念的結果。王選一向主張“頂天立地”。“頂天”即要有前瞻意識,立足于國際成果的潮頭;“立地”即立足于市場前沿,開發與營銷緊密結合,轉化成果,形成產業。一流的科研隊伍與強大的營銷網絡直接掛鉤,尋求市場需求的刺激,啟發創新構思,有力地保證了企業的全方位領先。1993年,10多家著名的大公司參加中國香港明報彩色照排系統的競爭,“方正”連挫各路高手,榮登寶座,簽訂了1000多萬美元的合同。后來,“方正”又擊敗美日等公司,迫使他們退出海內外的華文印刷市場。
一只太空兔子的創新
“Hi,有人在嗎?”2014年2月13日早上,“月球車玉兔”醒來之后在其微博上的一句輕聲問候,獲得11萬轉發,7萬評論和8萬個“贊”。此前的1月25日,當玉兔微博以“啊……我壞掉了”的驚呼宣布自己出現故障的消息時,國內外輿論一片惋惜、祝福之聲。美國CNN當天甚至直接翻譯了玉兔微博上“晚安地球,晚安人類”等多段文字,“在Facebook上弄哭了各國小朋友”。網友們將這個微博稱為“中國航天史上最牛危機公關”,很多人為玉兔故障掉淚,又為它醒來而歡呼,一些網友還為這個堅強勇敢的“男孩子”繪制漫畫,講述“他”熬過月夜醒來的故事。
“月球車玉兔”微博及其集成報道,是新華社對外部強化新媒體思維,融通中外話語體系打造的一款輕巧靈活的集成服務產品,它不僅重視運用新媒體,更從新角度講述中國故事。
河南農民手工打造小型飛機可飛3000米高空
2014年8月19日,濮陽縣梨園鄉后時寨村農民郭學廣坐在已具雛形的飛機里,憧憬著飛上藍天的夢想。只上到小學四年級的郭學廣,16歲就開始在天津打工。2013年在天津打工期間,投資6萬多元,用9個月的時間,自己設計、全手工打造了一架串座兩人雙操縱的小型蜜蜂飛機(固定翼飛機),在天津飛行了10多次,可飛3000米高空,累計飛行38分鐘。他從天津將飛機運回了家鄉。他表示練飛熟練后,將為農民進行婚慶服務、噴灑農藥等。
學生自制“火箭”發射升空捧回“最佳成果獎”
近日,長沙市楓樹山大橋小學周逸航等同學在雨花區第十三屆“明德洞井杯”中小學生學科學之“我的發現”綜合實踐展示會上捧回了最佳成果獎。他們前往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實地考察火箭發射、了解火箭發射原理后,自制PPT還組成巡講團向同學們展示和分享考察成果,甚至還在火箭模型專家的幫助下在學校操場上成功“發射”了一枚“火箭”(模型)。
“現在孩子的視角越來越令人驚訝,實踐能力也越來越強。”雨花區教科中心一位評委告訴記者,以這次綜合實踐展示為例,來自12個涵蓋了小學、初中、高中的學生團體展示了科學實驗、創造發明、社會調查、社區服務等,充分體現了孩子們關注人與自我、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廣闊視野。
【運用示例】
創造力在實踐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當今時代,競爭日益加劇,創業并獲得財富成功不僅需要創業者個人的艱苦奮斗,更需要有別出心裁的創造力實踐并發揮自我的主觀能動性。成功需要有經典的創意,需要有獨特的點子。比如瓜果書就顛覆了書本只能用來看的傳統視點,從而打造出可以用來種的并且能從書中長出花花草草、瓜瓜果果的有機書。這是創造力實踐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