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題技巧】
一、考點梳理
“篩選文言文中的信息”,就是要求考生在理解文言文的基礎上,能夠對文言文的內容進行分析和歸類,或者答出某個論點的根據、某個事件發生的原因等。具體考查內容有:(1)表現人物行為舉止特點的信息。(2)體現人物志向和思想主張的信息。(3)反映人物道德情操或才智的信息。(4)某件事發生的原因信息等。
二、答題方法
1.通讀全文,弄清相關內容。整體速讀,弄清文章的體裁及大致內容。對于常考的“史傳類”文章,首先要分清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各類人物之間的關系、作者對他們的評價等;其次還要把握文章所寫事件以及事件之間的聯系;最后須分析作者借助所敘之事,所要說明的道理。對于“寫景抒情”類文章,要把握描寫對象的特點,分析景物描寫的方法以及作者的情感態度等。對于“議論性”文章,要確定文章的觀點和使用的論據以及作者要表達的情感等。
2.審清題干,定位信息區間。題干給考生辨析文句意義指明了方向,也為考生答題設定了限制。比如對象是誰,數量是一個還是幾個;內容指向的是思想性格、行為特點還是做某事的原因或作用;表現角度是“全部表現”還是“沒有表現”;范圍是整個選文還是某個片段等。
審清題干,然后找到題目與原文對應的區域和文字,即確定信息源,進而準確地捕捉所需要的重要信息。一般而言,有的信息在文本中可能只有一個信息源,有的信息在文本中可能有多個信息源。不管信息源有多少,在閱讀時都要把它圈畫起來,以備篩選之用。
3.披沙揀金,篩選重要信息。找到符合題目要求的信息區間之后,接下來就是篩選,這是解題的關鍵步驟。我們所說的篩選,就是對信息源中的信息作區分:哪些是重要信息,哪些是次要信息,哪些是冗余信息,對于難度較大的主觀題而言,還須建立在準確翻譯的基礎上。因此在平時的訓練中,考生一定要強化翻譯與表述的能力。
針對客觀題型,要注意分析選項內容與原文內容之間的區別。是否無中生有,添枝加葉;是否張冠李戴,偷梁換柱;是否以偏概全,言過其實;是否前后顛倒,因果混淆;是否詞語誤解,顛倒是非。主觀題型則需要考生提煉出關鍵的信息。有的信息可直接找出關鍵詞進行翻譯,有的信息則需要綜合句子的意思來分析。
【同步突擊】
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按要求回答問題。
臧霸字宣高,泰山華人也。父戒,為縣獄掾,據法不聽太守欲所私殺,太守大怒,令收戒詣府,時送者百余人。霸年十八,將客數十人徑于費西山中要奪之,送者莫敢動,因與父俱亡命東海,由是以勇壯聞。黃巾起,霸從陶謙擊破之,拜騎都尉。遂收兵于徐州,與孫觀、吳敦、尹禮等并聚眾,霸為帥,屯于開陽。太祖之討呂布也,霸等將兵助布。既擒布,霸自匿。太祖募索得霸,見而悅之。太祖之在兗州,以徐翕、毛暉為將。兗州亂,翕、暉皆叛。后兗州定,翕、暉亡命投霸。太祖語劉備,令語霸送二人首。霸謂備曰:“霸所以能自立者,以不為此也。霸受公生全之恩,不敢違命。然王霸之君可以義告,愿將軍為之辭。”備以霸言白太祖,太祖嘆息,謂霸曰:“此古人之事而君能行之,孤之愿也。”乃皆以翕、暉為郡守。時太祖方與袁紹相拒,而霸數以精兵入青州,故太祖得專事紹,不以東方為念。太祖破袁譚于南皮,霸等會賀。霸因求遣子弟及諸將父兄家屬詣鄴,太祖曰:“諸君忠孝,豈復在是!昔蕭何遣子弟入侍,而高祖不拒,耿純焚室輿櫬①以從,而光武不逆,吾將何以易之哉!”東州擾攘,霸等執義征暴,清定海岱,功莫大焉,皆封列侯。霸為都亭侯,加威虜將軍。又與于禁討昌豨,與夏侯淵討黃巾余賊徐和等,有功,遷徐州史。沛國公武周為下邳令,霸敬異周,身詣令舍。部從事謥詷②不法,周得其罪,便收考竟,霸益以善周。從討孫權,先登,再入巢湖,攻居巢,破之。張遼之討陳蘭,霸別遣至皖,討吳將韓當,使權不得救蘭。當遣兵逆霸,霸與戰于逢龍,當復遣兵邀霸于夾石,與戰破之,還屯舒。權遣數萬人乘船屯舒口,分兵救蘭,聞霸軍在舒,遁還。霸夜追之,比明,行百余里,邀賊前后擊之。賊窘急,不得上船,赴水者甚眾。由是賊不得救蘭,遼遂破之。霸從討孫權于濡須口,與張遼為前鋒,行遇霖雨,大軍先及,水遂長,賊船稍近,將士皆不安。遼欲去,霸止之曰:“公明于利鈍,寧肯捐吾等邪?”明日果有令。遼至,以語太祖。太祖善之,拜揚威將軍。
(選自《三國志·魏書》)
[注]①櫬(chèn):棺材。②謥詷:人名。
以下六句話分別編成四組,全能表現臧霸“勇壯”的一項是( )
①將客數十人徑于費西山中要奪之②因與父俱亡命東海③太祖之討呂布也,霸等將兵助布④從討孫權,先登,再入巢湖,攻居巢,破之⑤與夏侯淵討黃巾余賊徐和等⑥行百余里,邀賊前后擊之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⑥ D.②③⑤
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按要求回答問題。
陶庵[注]國破家亡,無所歸止。披發入山,駭駭為野人。故舊見之,如毒藥猛獸,愕窒不敢與接。作《自挽詩》,每欲引決,因《石匱書》未成,尚視息人世。然瓶粟屢罄,不能舉火。始知首陽二老,直頭餓死,不食周粟,還是后人妝點語也。
(選自張岱《陶庵夢憶序》)
[注]陶庵:張岱,號陶庵,出生仕宦世家,少為富貴公子,明亡后不仕,入山著書以終。著有《陶庵夢憶》等。
從第一自然段可看出張岱“國破家亡”后的生活狀況是
(用自己的話回答)。
三、閱讀下面的文言文,按要求回答問題。
重修盤門①雙忠祠記
余觀建炎②之事,宋之不亡者幸耳。方金兵破揚州,于時,高宗駐平江③,去敵尚遠,平江固可守也。蹙蹙焉去之臨安,而越④,而明⑤,不暇一夕息。已而敵破建康,道廣德,趨臨安,由越入明,縱掠海上而歸。使其時平江諸將帥,以勁旅遏其沖,俾只輪不反⑥無難者。奈何兵不戰而潰,城不攻而下,坐使五十萬人并命于鋒刃而莫之救!
相傳金兵從盤門入,有二士者拒敵于門外,一死于陣,一死于水,而盤門破矣。嗚呼!彼守城者,或則侍郎,或則宣撫使,非不顯且要也;委而去之,若棄涕唾。而獨遺二士者以殉國之烈,此不可為發憤而深痛者哉!
然自二士之死,里人神而祀之,迄今六百余年。而靈爽⑦益著。二士俱汴人,從高宗南渡守平江,其一劉姓鼐名,蓋死于陣者也;其一張姓鰲名,蓋死于水者也。祠有明永樂⑧中俞禎碑,以鼐為順國明王,職天壇傳奏司;以鰲為順濟龍王,職盤溪守御司。其封爵莫知何昉⑨,要其來也則遠矣。近者祠久不修,里人聚金千兩,新其宇。既成,屬予記。祠在盤門外靈巖鄉,俗名雙土地祠,余更之曰雙忠。夫其忠也,乃其所以自神也。遂書而記之。
(選自《續古文觀止》)
[注]①盤門:江蘇吳縣城南門。②建炎:宋高宗年號。建炎三年,金軍連陷南京、臨安,帝航海走。③平江:江蘇吳縣。④越:今浙江紹興。⑤明:今浙江寧波。⑥俾:使。反:同“返”。⑦靈爽:指神靈精氣。⑧永樂:明成祖年號。⑨昉:曙光初見,引申為開始。
1.作者為之“發憤而深痛”,是因為
(用自己的話回答)。
2.綜觀全文,本文所“記”的主要內容有:(1) ,(2) 。
四、閱讀下面的文言文,按要求回答問題。
光武帝紀
世祖光武皇帝諱秀,字文叔,南陽蔡陽人,高祖九世之孫也。光武年九歲而孤,養于叔父良。
六年春正月辛酉,詔曰:“往歲水、旱、蝗蟲為災,谷價騰躍,人用困乏。朕惟百姓無以自贍,惻然愍之。其命郡國有谷者,給稟高年、鰥、寡、孤、獨及篤癃、無家屬貧不能自存者,如《律》。”
七年春正月丙申,又詔曰:“世以厚葬為德,薄終為鄙,至于富者奢僭,貧者單財,法令不能禁,禮義不能止,倉卒乃知其咎。其布告天下,令知忠臣、孝子、慈兄、悌弟薄葬送終之義。”
中元二月戊戌,帝崩于南宮前殿,年六十二。遺詔曰:“朕無益百姓,務從約省。刺史、二千石長吏皆無離城郭,無遣吏及因郵奏。”
初,帝在兵間久,厭武事,且知天下疲耗,思樂息肩。皇太子嘗問攻戰之事,帝曰:“昔衛靈公問陳,孔子不對。此非爾所及。”每旦視朝,日仄乃罷。數引公卿、郎、將講論經理,夜分乃寐。皇太子見帝勤勞不怠,承間諫曰:“陛下有禹、湯之明,而失黃、老養性之福,愿頤愛精神,優游自寧。”帝曰:“我自樂此,不為疲也。”雖身濟大業,兢兢如不及,故能明慎政體,總攬權綱,量時度力,舉無過事。退功臣而進文吏,戢弓矢而散馬牛,雖道未方古,斯亦止戈之武焉。
(選自《后漢書》)
1.光武帝如何推行他的殯葬改革措施?(用自己的話概括)
答:
2.最后一段敘述光武帝與皇太子的對話,其用意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