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咬效應
俗話說:“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蛇咬效應,就是公眾在經歷“扶老人被訛”這樣的新聞事件后.每當看到類似新聞不經辨別就認為又是一起“訛人”事件的反應。要想改變這種不良效應,必須高擎公平正義的旗幟,給見義勇為的人解除后顧之優。
父母潮
父母潮,是指大學校園中由家長組成的人群。在中國的大學校園里,每年新生入學時都會出現送孩子的“父母潮”。在中國父母看來,孩子考上大學是最值得慶賀的事情,因為這不僅意味著孩子有了美好的前程,而且也給父母帶來了榮耀。所以,大張旗鼓地送孩子入學就成了順理成章的事。
相比之下,美國大學校園里的“父母潮”卻出現在一年一度的畢業典禮時。孩子獲得了學位,不僅父母要來參加畢業典禮,而且爺爺奶奶兄弟姐妹甚至親朋好友也會來祝賀。父母的經濟投資得到了回報,學生的付出得到了肯定,沒有什么比這個更值得慶賀的事情。
一種“潮”兩個時間,一頭一尾,前后差別正好四年。這背后反映出的教育理念差別十分重要,它直接關系到青年學子的發展與成才,值得全社會思考。
城堡心態
城堡心態,是指一種畏難茍安、故步自封、敵視外界的心理。城堡心態起源于歐洲步步為營、廣建城堡的歷史,并殘存于歐洲一些人的思維習慣中,表現為對歐盟之外的產品的排斥拒絕和敵視行為。在全球化的今天,任何拒絕開放、封閉自己,或者搞小集團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而沖破“城堡”的藩籬,攜手共進,互助共贏,才是明智之舉。
等第制
等第制,是一種新型的學業評價體制。實行等第制后,學生成績單上不再出現具體的分數.取而代之的是知識技能、課堂習慣、綜合實踐等板塊,每一板塊下還細分若干“小項目”,每個板塊都以A、B、C、D四個級別評價,并附上老師的學習建議。學校、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不再僅僅聚焦于學生的成績,同時還關注學生的負擔、師生關系、學生的身體和心理發展狀況等方面。用“等第制”評價學生可以模糊分數的概念,轉而將關注度重新投注在對孩子學習過程中的各種能力、興趣、習慣、態度等重要素養的培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