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是什么?是春夏秋冬季節交替變換的神秘莫測?是海平面的那一輪冉冉升起的火紅太陽?是瀑布傾瀉而下時的雄偉壯麗?臺灣知名文化人蔣勛認為:“美就是做回自己。”一切隨心,美何嘗不是跟著自己的心走?
美就是跟著自己的心走。想想小時候,對世界無限的好奇驅使著我們“早出晚歸”。我們會于田野之間追逐青蛙,會向小伙伴們炫耀自己打退水蛇救了青蛙的偉績,也會因為一顆小蝌蚪的突然死去而痛哭流涕。再看看現在,看見昆蟲就像看見死敵一樣,必然上前用拖鞋將其拍得血肉模糊。為什么?因為心變了。隨著年齡的增長和與社會的磨礪,我們似乎變得殘忍,貪婪……當心不再純潔,我們看待任何事物都認為不再美好了。去尋找自己的心吧!無論它在哪兒,有多遙遠,我都相信,它終會回歸。
美就是跟著自己的心走。如果你無意中發現有人在背后議論你、批評你,你需要的不是立即反駁或者報復,而是好好問問自己,是什么讓他人反感自己呢?光明磊落的人從不懼怕黑暗,心胸寬廣的人從不與人斤斤計較。跟著自己的心走,你會感覺到世界的美好。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我倒認為應為“吾日三省吾心”,行動從心,心正身才能正。
美就是跟著自己的心走。好奇心,是探索問題的動力。時常保持一顆好奇心,用孩子的眼光追求事實的真相,遠比你絞盡腦汁就為了答出規范答案有效得多。與他人為友,必然有紛爭和誤會,當你選擇“退一步海闊天空”的時候,你的朋友會舒適得多,也許下次他們就會為你著想。寬容心讓你更具親和力和更美好的人格。而耐心則是我們行走于世、為人處世的必備心態。“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這些名言已經將耐心的作用闡釋得淋漓盡致。當你找到目標,那么剩下的就是跟著好奇心、寬容心和耐心走。
其實,還有更多的心,需要我們去發現,去感受。當積累成為一種習慣,經驗也就蜂擁而至;當經驗達到一定程度,機會就會自然而然地出現。有了準備,又有了機會,成功就會向我們招手。
跟著你的心走,堅定地做自己,你就會變得更“美”!
文章開頭用四個反問句,引起讀者的思考。作者構思匠心獨具,文章主體部分三段都以“美就是跟著自己的心走”起句,分別從不同的側面闡述“跟著自己心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無論是對童真的呵護,還是對人際關系的處理,都需要跟著自己的心走。強烈的好奇心,仁慈的寬容心,足夠的耐心,都是生活的必備心態,都是人生之“美”的重要元素。文章結尾簡潔而有力,給人以啟迪。
【作者系浙江省臺州市路橋中學高三(6)班學生,指導并置評:王學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