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爾仁尼琴說:“一句真話,比一個世界都重要。”沒有誠信,世界將會崩塌;沒有誠信,人無法立足于社會;而擁有誠信這個背囊.人生之路才可走得坦坦蕩蕩。
背起誠信的行囊,摘一朵真實潔白的蘆花。
它是蘆花叢中的隱者.是從未被讀者遺忘的《南方周末》。創刊30多年來,《南方周末》始終恪守著以真實的報道展現當代中國風貌的信念,堅守著當代媒體的責任。它宛如萬花叢中的“蘆花道人”,只愿遵從本心,追求真實,在中國報業中獨樹一幟。
背起誠信的行囊,撒一把赤誠清香的草籽。
他是天山深處的守墓人陳俊貴。一個饅頭,挽救了一個生命:一句承諾,有效期為一生。誓言在心,恩情在懷。他懷著一顆感恩的心.二十多年來苦苦尋覓班長的家人,十年如一日地掃墓。他在對赤誠感恩的追求中,播撒著一縷縷清香的種子。
張騫出使西域,蘇武北海牧羊,李大釗發出振聾發聵的革命呼聲,黃裳“挖心”寫作.韓美林真誠傳藝……這些人無悔付出的背后,有堅定的信念作支撐,更有一言九鼎的承諾作動力。
反觀當下,為了追名逐利,有些官員違背良心,濫用職權:有些明星沒有實才,只靠炒作出名;許多商家使用“毒淀粉…餿水油”……如此行為,怎不令人痛心疾首。我們急需誠信的回歸。
《弟子規》有言:“見未真,勿輕言;知未的,勿輕傳。”幾百年前,李毓秀也這樣殷殷教誨我們,莫要信口開河,丟失誠信。誠信無形,卻可以經天緯地;誠信無色,卻可以耀人眼目;誠信無味,卻可以散發出醇厚的芬芳。無形、無色、無味的誠信有著撼人心魄的力量。它是一盞明燈,引導我們走向光明:它是一根拐杖,幫助我們在荊棘中前行:它是一盆清水,洗凈我們心靈的污垢,
三毛曾說:“每個人心里一畝田,用它來種什么?種桃種李種春風,開盡梨花春又來。”我們何不在背囊里裝滿誠信的種子,將它播撒在心田,讓誠信之花綻放開來,芬芳四溢。
點評
本文思路清晰,論據充分,彰顯出“誠信”的可貴,給A以深深的震撼:另外,多處對名A名言的引用更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整篇文章內涵豐富,論證嚴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