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題亮相】
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人說小草也美麗,落葉也美麗,殘月也美麗;也有人說平凡也美麗,樸素也美麗,簡單也美麗;還有人說挫折也美麗,失敗也美麗,苦難也美麗……請以“這也是美麗”為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立意自定,文體自選(詩歌除外),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思路導航:
這則材料由三個類比分句構成.每個分句又由三個排比句構成,分句之間以及分句內部之間都是并列關系。每個句子列舉的都是些不夠完美的事物或現象,但是材料卻認為這“也美麗”。
通過綜合分析,我們會發現文題有三個關鍵詞:這、也、美麗。“這”是一種抽象的代指,從材料中可以看出它既可以是具體的事物,也可以是抽象的生活方式或人生經歷,也可以兼而有之:而“美麗”是作文的重點,只有寫出“美麗”才能體現出“這”存在的價值或意義:相比之下,很多人會忽視題目和材料中的關鍵詞“也”.其實它才是材料的脈搏和文題的思維方向。雖然材料中列舉的都是些不夠完美的事物或現象,但是材料本身卻從另一個角度去理解、認識,認為“這也是美麗”,因此我們的文章中一定要有一個發現、認識、理解的過程,即從原來認為某事或某物“不美麗”轉變為認為“美麗”的過程。只有這樣才算把握住材料的脈搏,抓住審題的中心。
【原作雛形】
這也是美麗
這里是美麗的江南水鄉,這里是奶奶的故鄉。(寫作的重心不在于“什么是美麗的”,而在于“為什么這也美麗”。文章一開始就迫不及待地說水鄉是美麗的,這并不符合題目中“也是美麗”的認知過程。)
這里是生長閑情的江南,似乎每一滴雨水,每一點落花,每一株草木,每一堵白墻,每一片黛瓦,都有著不為人知的美麗故事。這個假期,我要在這里尋找美麗。
坐上小船,漂蕩于清澈的湖水之中。陽光在粼粼波濤上輕盈舞動,好似撒下了一片金色的細鱗片。清澈的湖水、靈動的魚兒、河畔的蒹葭、林立的白墻黑瓦……視線所及皆是美麗,簡直令人眼花繚亂,可這些,似乎并不是我要尋找的美麗。我有些迷茫。(這兩段描寫的混亂體現出作者思路的糾結,一方面說這里“皆是美麗”,另一方面又說“這不是美麗”,這是因為作者也意識到了文章要體現出“也”,所以想及時調整寫作方向,可惜此處的景和下文的人物描寫脫節,缺乏整體性。)
遠遠地,便看見奶奶倚在門邊,笑意盈盈地注視著我。船還未停穩,我便風風火火地跳上岸,一頭扎進奶奶的懷抱中。奶奶溫言軟語謝過船娘,捏著我的臉頰嗔怪道:“你呀,總是這樣,萬一摔了可怎么辦?”一面將我領進屋內,倒了一杯花茶給我,自己則準備飯菜。(這里的細節描寫沒有反映出人物性格特征的典型性,而且和主旨也有點游離。)
我嗅著縈縈繞在鼻端的淡淡香氣,注視著奶奶的忙碌身影。奶奶年輕時是出了名的美人,這么多年過去,時光已難以避免地在她臉上留下痕跡,只能依稀看出當年的風韻。但是,所有見過奶奶的人都說她是美麗的,我也注意到奶奶身上有一種不同尋常的美麗,那是什么呢?
與一般的女人不同,奶奶從不涂脂抹粉,刻意打扮,聽說爺爺當年為她從國外帶回了當時還十分稀奇的化妝品,她卻從未使用過。她總是穿戴得體,言辭溫和,處世從容。使每個接觸她的人都感到舒適這便是她的美吧?這又究竟是什么呢?我百思不得其解。
晚上奶奶坐在河邊擇菜,我也端了個小馬扎坐著。夜涼如水,晚風習習,草叢間不知名的蟲兒在歌唱,天上幾顆明亮的星星稀疏排列著,云絮半遮半掩,襯得月亮愈發的圓。奶奶安靜地擇著菜,一如既往的優雅,我不禁又陷入了沉思。(這部分寫作方向對了,想表達已經發現了奶奶的美麗,但是表述的比較含混哆嗦。)
許是感覺到了我的目光,奶奶回過頭來,輕輕戳戳我的額頭,笑道:“想什么呢?今天一整天都心不在焉的。”我呆呆地答道:“奶奶,你真美。”奶奶愣了愣,隨即笑道:“又瞎說了,奶奶都一大把年紀了,哪里比得上你們這像花朵似的女孩子,”頓了頓,又感嘆:“不過每個人都抵擋不了時間,像現在這樣從容老去,也挺好。”
我猛然醒悟:每個人都無法抵擋時間,當時光兵臨城下時,與其丟盔棄甲,落荒而逃,不如從容面對,優雅老去,我脫口而出:“淡定也是一種美”。(文章至此,終于突出了材料中的“也”字,但對“淡定也是一種美”的內涵闡述不夠,使得文章缺乏深度。)
奶奶笑著,并不說話,月光在她的臉上投下或深或淺的影子,她的眼眸溫和似水。我呆呆地望著,心想:這如同篩出來的月光一般的淡定優雅,不也是一種美麗?(點題部分和上文有點重復,而且景色的描寫不能純粹地為了寫景.應該把對景的認識和對人的認識統一起來,這樣文章才能更有整體感和深度。)
【升格支招】
這篇文章的構思還是很巧妙的,由景到人,從水鄉景色的美麗寫到水鄉奶奶的美麗,而且文筆優美,感情細膩,乍讀之下不覺得有什么不妥。比如:第三、七自然段的景物描寫,簡潔傳神,把水鄉的優美寫了出來:對奶奶的細節描寫體現出了人物淡定從容的性格特征:而且文章始終扣住材料的重點“美麗”展開,值得稱道的地方不少。但仔細推敲,我們會發現文章最大的問題是沒有把握材料的脈搏,只寫出了“美麗”二字,卻沒有體現出“也”來,導致華而不實。文章應體現出認識轉變的一個過程。之前認為“不美麗”的原因是什么,現在發現“也美麗”的原因又是什么.這應該是文章的重要部分。
【升格佳作】
這也是美麗
王豪杰
這里是江南的水鄉,奶奶的故鄉。小時候在這里住了一段時間,稍大以后便和父母搬到了城市,對于這里的印象更多的來自每年一次暑假回來探親。每次回來,奶奶總會嘮叨著說她的家鄉是最美的,可我是真的沒發現這里美在哪,觸目所及,不過是石橋小溪、白墻黛瓦,單調而枯燥,既沒有文學作品中的詩情畫意,也沒有想象中的熱鬧繁華,真不知道奶奶為什么覺得這里美。(文章開始不能立刻描寫水鄉景色的美麗,這樣才能讓我的感覺和奶奶的話語形成鮮明對比,為下文我發現水鄉“也美麗”作鋪墊。)
我的思緒隨著顛簸的小船飄散著,遠遠地便看見奶奶倚在門邊.笑意盈盈地注視著我。她身上那套洗得發白的碎藍花布衣服.讓她無論置身何處.都能被人一眼認出來。奶奶一眼看去還是往日的樣子.不過細心觀察還是能發現她的變化。雖然頭發依舊一絲不亂,但是多年前的青絲如今宛如罩了一層白霜,曾經善睞的明眸也不再如水一般清澈,眼窩旁那些飽經風霜的皺紋仿佛刀刻的一般。望著日益老去的奶奶,我不禁感慨.畢竟歲月不饒人.曾經漂亮的奶奶如今也不美麗了。(增加了奶奶的肖像描寫,刻畫她并不美麗的容貌,為下文的“也”,即發現她真正的“美麗”作鋪墊,也與結尾時描寫“人景合一”的美麗相呼應。)
船還未停穩,我便風風火火地跳上岸,一頭扎進奶奶的懷抱中。奶奶溫言軟語謝過船娘,捏著我的臉頰嗔怪道:“你呀,總是火急火燎的。記住,做任何事都要從容淡定,萬一摔了可怎么辦?”說著便領著我進了屋子,安頓好我以后,就獨自從容地去準備飯菜了。(通過奶奶的語言描寫,暗中點明美麗的內涵就是從容淡定。)
注視著奶奶忙碌的身影,嗅著縈繞在屋內的飯菜香,我的思緒再一次地飄散開來。奶奶年輕時是出了名的美人,但這么多年過去了,她的臉上也不可避免地留下時光的痕跡,只能依稀看出當年的風韻。但是所有認識奶奶的人都說她依然美麗,這種美麗我感受得到.卻不知如何形容。而且與一般的女人不同,奶奶從不涂脂抹粉,刻意打扮,聽說爺爺當年為她從國外帶回了當時還十分稀奇的化妝品,她也從未使用過。但是不論在什么情境下.奶奶她總是穿戴得體、言辭溫和,舉止優雅、處世從容,每一個和她接觸過的人都會感到舒適。也許這就是她的美麗所在吧。
晚上奶奶坐在河邊擇菜.我也端了個小馬扎坐過去。夜涼如水,晚風習習,草叢間不知名的蟲兒在歌唱.無上幾顆明亮的星星稀疏排列著,云絮半遮半掩,襯得月亮愈發的圓。奶奶安靜地擇著菜,一如既往的優雅。
許是感覺到了我的目光,奶奶回過頭來,輕輕戳戳我的額頭,笑道:“想什么呢?今天一整天都心不在焉的。”我呆呆地答道:“奶奶,你真美。”奶奶愣了愣,隨即笑道:“又瞎說了,奶奶都一大把年紀了,哪里比得上你們這樣花朵似的女孩子,”頓了頓,又感嘆,“唉,每個人都抵擋不了時間,與其忐忑地活著,不如像現在這樣從容地老去,這也是美麗。”(奶奶的話表現了一種閱盡人世滄桑后的豁達從容,最后直接點明“這也是美麗”,不僅豐富了人物的形象,也扣住了文題中的重心“也”。)
我猛然醒悟:是啊,年華易老,光陰難追,每個人都無法抵擋時間,當時光兵臨城下時,與其丟盔棄甲,落荒而逃,不如從容面對,優雅老去。奶奶身上的這種風輕云淡的從容、寵辱不驚的淡定不也是一種美麗么,一如這里的石橋小溪、白墻黛瓦,沒有城市霓虹的耀眼,沒有江河海洋的壯闊,但它們像這里的人兒一樣在時間的長河里淡定從容。月光在粼粼波濤上輕盈舞動,好似撒下了一片銀色的細鱗片,清澈的湖水、靈動的魚兒、河畔的蒹葭、林立的白墻黑瓦……視線所及皆是美麗。(文章把原文開頭對江南美景的描寫放到最后,一方面是為了和前文對水鄉的認識形成對比.使得認識有一個變化的過程:另一方面,最后的由人到景與開頭的由景到人相呼應,巧妙地達到人景合一,都突出這兩者“也是美麗”的,使文章的結構更加嚴謹縝密。)
【升格小結】
升格文章采用先抑后揚的手法,開頭部分寫對水鄉和奶奶認識的偏差,最后深化對這兩者的認識。結構上由景及人再由人及景,最后人景合一,非常完整:內容上通過對水鄉和奶奶的細節描寫,使水鄉景色和人物的描寫有機地統一到一起。全文始終圍繞著“也”字來做文章,突出對美麗的認識過程。通過對內容的調整,文章很巧妙地把握住了材料的脈搏,抓住了審題的重心,使文章收到了文質兼美,形神兼備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