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時代》周刊10月19日封面文章
遷徙者,何日是終點
敘利亞危機爆發以來,大批敘利亞人為了生存被迫逃亡歐洲。從離開故土的那一刻起,他們都有了一個共同的身份:難民。
二戰結束時,數十萬猶太人由歐洲各地遷往以色列,自那以后,半個
多世紀以來,平安富足的歐洲快忘記了什么叫大遷徙。如今,敘利亞的人口大遷徙將成為21世紀的一場史詩——一場源自戰爭、人道主義危機的史詩。他們與歐洲人在民族、宗教信仰和文化背景上存在巨大差異,卻要與歐洲人共同競爭工作機會。他們的涌入給歐洲注入了苦澀的滋味,部分國家的民族主義者開始視他們為“入侵者”。
對任何遷徙者來說,能夠活著抵達目的地就已經是勝利。歷史上的每一批遷徙者,都經過了數代人在漂泊和生根之間的掙扎,才最終融入當地。2015年這場勇敢又充滿悲劇的旅程將在何時真正結束,還是個未知數。

英國《旁觀者》10月10日封面文章
普京的勝利
為了幫助好友阿薩德,普京出手了。當敘利亞極端組織占領大片領土,阿薩德總統內外交困時,俄羅斯出兵空襲敘利亞境內極端組織,給阿薩德帶來了一線生機。雖然美英等西方國家也在討伐極端組織,但他們的打算是一石二鳥,打垮極端組織也打垮阿薩德。唯有俄羅斯軍隊仍想維護阿薩德的統治。普京當然知道,俄羅斯出兵會給自己帶來麻煩,但他取得了西方國家從未有過的成果——深入敘利亞腹地,深得阿薩德依賴。從這點來說,他勝利了。

俄羅斯《星火》10月12日封面文章
一位大使的抉擇
20世紀70年代,住在西德的弗里奇收到一封從柏林墻另一側寄來的信,他身在東德的堂弟請他幫忙逃往西德。于是,弗里奇面臨兩難抉擇——是冒險幫助還是裝聾作
啞?他決定放手一搏,為堂弟偽造了護照。但是,因為缺少仿造簽證所需的一種稀缺染料,堂弟不得不在東德多待了一年。最終,弗里奇用水彩涂料偽造出的簽證足以以假亂真,堂弟成功逃進了西德。現在,弗里奇已經成為德國駐俄大使,他公開了這段驚心動魄的往事。

《新聞周刊》日文版10月6日封面文章
另辟蹊徑
許多聰明的游客游離在東京、大阪這些大都市之外,他們選擇更能貼近日本人生活的旅程。他們飛到北海道感受洞爺湖的靜謐;乘著新干線穿過清水隧道、慕名來到《雪國》中湯澤町的高半旅館泡駒子湯;走入埼玉縣川越市探訪“小江戶子”延續百余年的匠人之心;駛入滋賀縣甲賀市的忍術村尋找神秘的忍術文化;就連街道上背著書包奔跑的小學生,都成了他們眼中的獨特風景。比起都市購物,這些或許才是日本游的“正確打開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