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是日本著名企業家,創辦了京瓷、第二電信這兩家世界500強企業,被稱為“經營之圣”。他從小就顯現優秀的領導能力,孩子們都喜歡跟著他。南野秀一就是其中一位。
南野秀一家有棵柿子樹,他常邀請稻盛和夫前去摘柿子吃,但稻盛和夫起初沒什么興趣。直到有一天,南野秀一說:“我爺爺也想請你去。”終于把稻盛和夫說動了。在一個午后,稻盛和夫帶著朋友們到了南野秀一家。孩子們看到滿樹的柿子,十分高興。一群人搬梯子、找籃子,很快就把柿子摘光了。
第二天,稻盛和夫剛到學校就被老師叫去了辦公室。原來,南野秀一的爺爺看到柿子樹被摘得精光,十分生氣,便找到學校。稻盛和夫不服氣,反駁道:“是你們再三邀請我去的。”“我是邀請你去搞破壞嗎?”見稻盛和夫仍不悔改,老師對他說道:“南野秀一邀請你去他家摘柿子,本是一片好意。但你將滿樹的柿子都摘光,可曾考慮過他的感受?如果你能學會站在他人的角度去思考,你就會明白,是你濫用了南野秀一的盛情。”
“站在他人的角度去思考”,這句話對稻盛和夫的觸動極大。在后來的創業過程中,稻盛和夫一直堅持這樣自問,倡導“利己則生,利他則久”的“京瓷哲學”。
林清玄與毛竹
胡立成
他從小就夢想成為一個作家。17歲時,他發表了幾篇作品,便以為自己的作家夢將成真。但此后很長時間,他的作品再未被采用,不是被婉言拒絕,就是杳無音信。
有一天,他實在忍受不了這種失落,走進了老師的辦公室,向老師傾訴自己的苦悶與煩惱,“我也許應該放棄當作家”。老師靜靜聽完后,對他講了一個故事:“有一種毛竹,在它一生的最初5年里,幾乎觀察不到它的生長。但只要5年一過,它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樣,迅速生長。因此,它被人們稱為‘有魔法的毛竹’。”稍稍一頓,老師繼續說道,“當然,世界上并沒有魔法。毛竹的快速生長依賴的是它的根系,它用5年時間深深扎根,最終創造自己的神話。”
聽完這個故事,他若有所思,回去后開始大量閱讀,同時靜下心來學習文學理論,更加深入地觀察生活。20歲時,他推出了自己的第一本書《蓮花開落》。30歲前,他就得遍臺灣所有的文學大獎。他就是臺灣著名作家林清玄。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這句話不能僅從結果的角度去機械理解。在成功之前,默默積累的能量,不也是一種收獲嗎?但有多少人能堅持住“最初扎根的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