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指導】
“符合題意”是高考語文《考試大綱》作文考試要求“基礎等級”部分的第一項。“符合題意”意思有二:一是文章確立的中心、選取的材料、切入的角度要符合文題的命題意圖。命題意圖的核心即是作文所要求表現的中心。二是所寫文章內容要與文章題目相符。
文章符合題意,必須過審題、立意關。審題,就是分析研究命題的意義要求;立意,就是確立主題思想。因此,考生應認真審讀文題各個部分的文字,力求全面、準確地理解,做到不漏、不改、不誤。考生審題時,可從以下環節入手:
一、審概念
題目、材料或題干中的重要概念是命題者設置的限制,是高考作文內容選擇的依據。
二、審主旨
文有文眼,題有題眼。題眼,就是文題材料或題目的表達重點或主旨所在。若不明題眼,就會造成文章中心不明。
三、審內容
寫材料作文不能“脫離材料內容及其含意范圍”,作文是否在材料的“內容”和“含意”范圍內,是判斷作文是否“符合題意”的關鍵。所以,審題的重點應是弄清材料的“內容”和材料的“含意”。筆者認為,對“內容”的理解,側重于文字的表層信息;對“含意”的把握,偏向于材料的隱含信息。
1.許多試題往往有兩個或多個概念或事理、事物。考生審題必須辨明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考生要準確理解話題中涉及的各個概念的含義。這里的“話題”,是指一篇文章的寫作范圍。它可以是話題作文的話題,也可以是材料作文中的材料的話題或命題作文所定的命題。如果話題由幾個概念構成,考生就要在動筆前辨明這個話題由幾個概念構成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
2.審題材。高考文題一般都會對取材范圍有所限制,一般體現在時間、空間、數量、人稱及材料的性質、類別、范疇等方面。
四、審提示
高考文題常常設置一些對作文內容進行分析、解說并起提示作用的文字。這些提示文字中透露出來的信息,可幫助考生更好地貼近并切合命題意圖。
五、審要求
高考文題在題目或材料后往往以“注意”“要求”“說明”的形式呈現出寫作要求。考生作文時,要嚴格遵循這些要求,切不可疏忽遺漏。
作文時,為使作文符合題意,防止偏離題旨,考生可采用以下方法:
一、鑲入主題擬標題
自擬標題時,可在標題中鑲入體現文章主題的字眼或詞語,以彰顯立意。
二、文章下筆點題
作文開頭,可用一段或一句話,點明題旨。文章開頭若缺少點題,繞得過遠,容易給閱卷老師產生扣題不緊或偏題甚至離題的印象。
三、文章中間反復點題
主體部分,可圍繞題目擬一組小標題,穿插其間;可依據標題擬定一些中心句子,穿插其間;或圍繞中心論點,擬寫幾個分論點。這樣,不斷地強化題旨,可保證文章扣題;也可在各段落里運用內容相關、結構相同的句子,點明題旨。
四、結尾回歸巧點題
結尾處,可通過歸納概括或深化文章主題、總結觀點或深化觀點、畫龍點睛的議論或抒情來巧妙點題,呼應開頭。
以上方法可單獨運用,也可綜合運用。運用得好,可使文章符合題意,緊扣主題。
【文題呈現】
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思想,讓我們痛并快樂著;思想,讓我們在見證歷史前進的同時,也目睹了凄慘的滅亡;思想,讓我們睿智,讓我們站在人性的高度,俯視生命。
但人,不應該屈從于思想,做思想的奴隸,被偶然襲來的理念所控制,只有辯證地接受思想,有選擇地讓它們融入自身,成為思想的主人,才能讓生命綻放在希望的田野上。
要求選擇一個角度、一個側面構思作文,立意自定;除詩歌外,文體自選;標題自擬;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其含意范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
【例文展示】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葦草
□彭秋珺
我思,故我在
他舉起了一把黑色的手槍,看著黑色的天空,逆風而過的烏鴉,扭曲的世界。然后,“嘭”,槍響了,一個瘋子死去了,一個天才誕生了。他,叫作梵高。
梵高死于一場蓄謀已久的謀殺,殺死他的正是世人銷金蝕骨的流言與不屑。這個瘋子大概到死都不曾想過,他那些比廢柴還要不值錢的畫在幾百年后的今天,要以相當于一座小島的高價來換取。
梵高是個受人唾棄的瘋子,也是一個孤獨的天才。他的思想,他的靈魂無人能懂,于是便有了《向日葵》中那一抹絕望頹廢的明亮,便有了《星空》中那扭曲的天空,便有了《烏雅群飛的麥田》中那呼嘯而過的烏鴉,便有了《鳶尾花》中的那片湖藍色的絕美花田。
梵高的思想澎湃,如暴烈的火山,何其熱烈,絕望!但他卻死得如此倉促與輕易。他的生命如此脆弱,但他的思想卻永遠地保存在了他的畫中。千金難求,是世人對這位孤獨的天才的最終評價。
人可以被打死,卻不可以被戰勝
老人桑地亞哥是個平凡的老漁夫。不,他不是,他并不平凡!他是一個與鯊魚群搏斗并勝利歸來的英雄,他是一個精神上的巨人。
老人說:“嘿!你這該死的。再多來些。是的,再多些。好吧,去死吧你們。”
老人就是這樣一個人,同鯊魚群搏斗了整整83天,從未放棄戰斗,甚至最后到了沒有武器的絕境,還把舵把拆下來同鯊魚進行生死搏斗。雖然他的魚被吃得只剩一副骨架,但人們還是會驚嘆:“好大的魚呀!”
桑地亞哥只是個遲暮的老人,坐在他的舊棚子里,慢慢抽著煙,眼睛盯著前方,那是他在對人生進行思考——人可以被打死,卻不可以被戰勝。
牛頓、伽利略、愛因斯坦,人類思想史的星河中永遠閃耀著這些名字。他們是人類杰出的思想的代表,是人類認知世界、改造世界的先驅,是被歷史銘記和尊重的人們。生命如此脆弱,經不起大自然一絲一毫的傷害;人卻是如此頑強,在與自然搏斗的過程中,讓歷史永遠記住了他們的名字。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葦草,既脆弱,又堅強。但思想使人變得強大,生命的價值在思想中升華。
這篇作文緊扣文題所給材料的含意行文,符合題意,中心突出,主旨鮮明,觀點明確,材料豐富,言之有理,言之有物,言之有序。亮點頗多:
1.舉例敘述簡潔,切合題意,點面結合,詳略得當。
2.能精當地引用名人名言,既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和感染力,也增強了文章的文采和文化底蘊。
3.扣住事例,結合論點,作中肯而精辟的闡釋,體現出作者較強的分析論證能力。
4.文章結尾點明中心,收束有力,給人以豹尾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