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 要
文章通過對具體案例的描述和分析,指出了英語課堂最后五分鐘教學處理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并給出了建議,以期促進英語課堂教學水平的提升。
關鍵詞
英語課堂 最后五分鐘 教學處理
一、引言
在實際教學中,許多教師往往認為課堂教學出彩的“重頭戲”是一節課的導入和課中部分,忽視了對課堂教學最后五分鐘這個“壓軸戲”的設計和處理,給課堂教學留下了遺憾。下面,筆者結合某校同課異構的三節課例,談談英語課堂最后五分鐘的教學處理。
二、案例與分析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譯林版《牛津初中英語》9A Unit1 Star signs第一課時。第一位教師首先通過對每個星座的認讀和講解,教授了星座的名稱及每個星座的個性特點。整個導入和授課過程鮮有師生互動,課堂氣氛沉悶。最后五分鐘,教師設計了一個詢問朋友星座的匯報訓練,并給出了范式:My friend was born on
,so he/she is a/an . He/She is a person. He/She likes . 布置完任務后,教師沒有給出活動的指導和要求。幾分鐘后,教師開始讓學生匯報。不少學生匯報時結結巴巴,且內容大同小異。很明顯,學生準備不充分,缺少真實的互動和交流,學習效果大打折扣。一節課的最后五分鐘應該是學生對所學新知識進行鞏固運用的最好時機,但在本節課上,這樣的目標并沒有實現,因為教師沒有基于課堂和學生實際來整體設計教學,對最后五分鐘的教學活動缺乏必要的指導。教學時,簡單的“一言堂”并不能讓學生較好地掌握星座的相關知識,導致匯報時心有余而力不足。此外,匯報任務的對象是“我的朋友”,這就需要學生運用所學知識進行真實有效的溝通和交流。但由于教師教學設計不到位,導致學生出現無話可說的情況,因而這節課無疑是不成功的。
另一位教師同樣設計了一個詢問朋友星座的匯報訓練并給出了短文示范。在教完星座名稱后,教師設計了一個游戲環節,她將十二星座分別寫在十二張小卡片上,標上音標,分別發給每一列的一前一后兩個學生,兩頭同時開始傳遞卡片。學生邊傳卡片邊讀星座名稱,既緊張又有序、有趣。進過幾次反復,學生高效地掌握了這些詞匯,為匯報做好了鋪墊。在準備階段,她允許學生自由離座去與好友交流,進而完善并完成口頭匯報。由于游戲環節和真實溝通的較好鋪墊,學生完成匯報時沒有出現大的障礙,多數學生能較好地完成任務。教師只是在教學中加了一個游戲環節,減少了教師講的時間,把時間交還給學生,便產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三位教師的課堂教學展示最為成功。她巧妙地設計了如下教學環節:將十二星座及與該星座有關的形容人的個性的形容詞分別打印在十二張卡片上,再將學生按星座的不同分成十二個小組,每小組結合自身實際分別討論所屬星座的個性特點。這樣的設計真正觸及了學生的興趣點,極大地調動了他們的積極性。學生在活動中自覺地學習,效果自然更佳。接著,學生做了精彩的匯報,形式也豐富多樣。最后,教師布置作業,要求學生了解父母的星座及個性特點,將所學知識拓展延伸,同時通過有效的引導,對學生進行尊敬長輩、關心長輩的情感道德教育,從而將課堂教學和現實生活緊密聯系起來,拓展了英語學科的育人價值。
三、建議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要想提高英語教學的有效性,教師應注重日常教學活動的整體設計,并關注以下幾點:
1.深入研究教材,創造性地用好教材。
教師把握教材重難點和獨立處理教材的能力的強弱,直接影響教學質量的高低。教師首先要通讀教材,弄清各單元是如何組合安排的。具體到每個單元、每一節課,就是要清楚哪部分是要重點教學的,哪部分是可以讓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師沒有潛心地鉆研教材,就不能創造性地用好教材,那么,再好的教學理論、教學方法也只是好看的“花瓶”。
2.關注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主動思維。
關注學生的主體地位,首先要深入了解學生。教育的對象是一個個鮮活各異的個體,教師必須根據學生的學習基礎、能力高低來因材施教,而因材施教是建立在了解的基礎上的。教師要按照學生的成長規律開展教學,否則,師生的時間和精力都得不到有效的利用,教學效果也自然不會理想。
其次,教師需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課堂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的關注不同,所引發的教育效果也不同。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應幫助或允許學生根據實際水平選擇學習內容、途徑和方法,讓學生充分參與到課堂活動中,激發學生潛在的創造動因,提高英語教學的效率。
最后,教師還需要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和感受。“多一把尺子,就多一些關注,就會多出一批好學生”,教師要尊重學生獨特的學習體驗和感悟,多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學生,多用鼓勵的話語評價學生,激發學生的主動思維,實現高效的教與學。
3.精心設計任務,提高語言運用能力。
現代教學理論認為,有效的課堂教學其實是在一系列或明或隱、或大或小的“任務”的基礎上展開的。活動任務的設置不是為了課堂的熱鬧和“出彩”,而是以“高效”為出發點和歸宿,以引發學生積極主動思維并提高語言運用能力為目的。因此,英語教師要在遵循學生的語言學習規律及尊重不同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和發展需要的前提下,依據所學知識的難易程度和學生實際的語言水平,精心設計每一項活動;活動內容要靈活有序且具有可操作性,引導學生在主動參與活動中達成教學目標。
四、結語
要讓課堂教學扎實有效,既離不開教師對學生和教材的深入研究,也離不開教師對學生課堂主體地位的關注,更離不開教師精心的教學設計和巧妙的課堂活動安排。只有這樣,教師才能真正“唱”好英語課堂最后五分鐘的“壓軸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