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學段是基礎教育承上啟下的關鍵階段,被視為“立起人生的支點”。因此,初中教育要關注學生發展的三個緯度,其中身心健康(體)是基礎,學業成功(智)是關鍵,品性良好(德)是重點。然而,在現實中,這個“支點”卻沒有真正“支”起來。今年,北京提出初中教育要“寬”的命題,令人眼前一亮。我覺得,初中教育要“寬”的命題,具有針對性、現實性以及前瞻性。初中教育的“寬”,需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初中教育的“寬”首先應該體現在課程上。要通過資源的整合,穿越校際邊界,充分盤活、利用一切可用的教育資源,以“三個關注”為原則構建學校課程,讓學生的眼珠子都轉起來、亮起來、動起來、活起來。一是關注學生。以生為本,由關注學校轉變為關注學生,關注學生的差異、興趣、愛好和特長,使國家意志和學生意志融合,學校意志和學生意志融合,形成具有鮮明特色的課程體系。二是關注生活。就是結合學生的生活,把生活引入課程,做到課程生活化,生活課程化。三是關注選擇。豐富學校的課程內容、課程形態,從單一走向多樣,增強課程的選擇性與豐富性,為學生的自主發展、個性發展提供適性的資源。構建起給力的課程,使學生的學習內容不再被窄化,拓寬學生的視野。
初中教育的“寬”的價值取向不能停留在學生具有寬厚的知識基礎上,而要著力于提升學生學習的能力,使學生學會學習、學會自我發展,為學生今后的終身學習以及走向社會奠定寬厚的能力基礎。因此,在教學的模式上,尤其在課堂教學上要努力實現“三延”。一是延伸課堂空間的長度。學生每一次的學習都是建立在最接近的起點上的,老師要盡可能地將學生帶到離自己最遠的終點,這樣,課堂有限的時空就會延長。二是延展課堂空間的寬度。老師要適應學生的心理,以盡可能輕松的形式展開教學,幫助學生得到最有分量的收獲。三是延伸課堂空間的高度。教師要最大限度地尊重每一個學生,讓學生在課堂中獲得自由、解放和發展,使課堂成為有價值的課堂、有高度的課堂。
初中教育要實現“寬”,評價的改革是重要的保障。評價可以助力學生發展,也可能成為學生發展的瓶頸。初中學生可塑性強,處在發展的關鍵期,因此,初中教育的評價要用好“三面鏡子”:一是“放大鏡”,尋找每個學生的閃光點,并加以表揚,給予他們學習和生活的自信,發展他們的個性;二是“平面鏡”,客觀、平等地看待每一位學生,一視同仁;三是“望遠鏡”,摒棄形而上學的觀點,用發展的眼光看學生,充分相信學生的發展潛能。
“寬”的教育才能造就基礎寬厚、視野寬廣、能力寬實的充滿生命活力的初中學生!
作者單位: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