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 要
針對農村初中課堂教學高耗低效的現狀,總結課堂教學改革經驗,開展調研反思、學情分析、課例研究和微研究等活動,實踐探索轉變教師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方式,有效指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可以實現農村初中課堂教學的優化和創新。
關鍵詞
農村初中 "課堂教學 "低耗高效 "策略
在許多農村初中,不少教師視野狹窄、思想老化、故步自封,導致課堂教學目標模糊,教學內容繁雜,教學方法陳舊,教學模式單一,教學活動老套,教學過程一潭死水。結果,教師教得辛苦,學生學得疲憊。
我校也存在這樣的情況。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凡做一事,要用最簡單、最省力、最省錢、最省時的法子,去收最大的效果。”為此,我們從課堂教學入手,以課堂教學轉型為突破口,申報了蘇州市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2011年度課題“基于低耗高效視角的課堂教學策略研究”,積極探索低耗高效的課堂教學策略,進行了以下實踐。
一、在教學轉型中更新教學理念
教學理念決定教學行為。
經過研究與學習,我們認識到,低耗高效的教學理念切合省教育廳的“五嚴”規定,能夠實現課程教學三維目標的最優化。這一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幾層含義:
一是高效課堂的評價標準的核心是學生的進步和發展。教學是否有效,關鍵是看學生的學習效果,看有多少學生在多大程度上實現了有效學習,取得了怎樣的進步和發展,以及是否引發了學生繼續學習的愿望。
二是學生的進步和發展不單是傳統意義上的對知識和技能的掌握,而是指他們在教師的引導下,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上獲得了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如果背離或片面地實現教學目標,教學只會是無效的或低效的。
三是學生的進步和發展必須遵循教學規律,要通過科學的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和教學策略予以實現,而非通過加班加點、題海戰術、機械訓練等損害學生身心發展的方式獲得。
二、通過研究學生準確把握學情
我們課題組指導各學科教師通過研究學生,準確把握學情,及時調整教學內容,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一是緊扣課程標準,借助單元提示、課文注釋、課后習題等,深入研讀教材。二是聯系實際,結合各年齡段學生的心理、生理特點以及教學重點,選準教學切入點和訓練點,設計有效的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在課例研究中優化教學設計
在課題研究過程中,我們指導教師開展多種形式的課例研究活動,以各年級各學科備課組為單位,圍繞各學科課堂教學中高耗低效的問題,通過集體備課優化教學設計,通過聽課觀課后的反思對比研究課前預設與課堂生成之間的關系。通過這樣的課例研究,教師們逐漸落實了“以學定教”的理念,學會了綜合考慮課程標準、學生情況、課程資源等因素進行教學設計。
我們還通過學校發展共同體的聯動課堂教學展示活動進行課題研究,以各學科具有代表性的課堂教學活動作為課例,以學生學習和發展中出現的問題作為研究對象,從低耗高效的視角確立研究主題、設計教案、上課與觀課、評價與反思,最終形成課例研究報告。
四、通過微研究激發教學活力
為了將課題研究推向深入,我們倡導教師開展教育微研究活動。
近幾年來,我校開展的教育微研究活動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依據學校主課題和特色課題分解出的二級子課題研究,一類是教師自主申報的課題。這些研究的著眼點聚焦于課堂教學細節,研究內容是教學實踐中碰到的真問題、實問題、小問題,往往研究周期短、見效快。
五、在教科研融合中提升課題研究品質
課題研究必須立足教育現場。
我校通過實現教科研一體化,即由教科室指導管理各學科教研組,讓教師們將教學研究與實踐結合起來。我們要求每一位教師都以課題研究的理論為指導,帶著課題進課堂,以教學實踐作為驗證,不斷地反思教學、總結得失、吸取經驗、更新觀念、創新教法、改進課堂教學,最終形成學生樂于接受的、教學效果較為明顯的課堂教學案例。而這個過程,就是一線教師將教科研有機融合的過程。
我校還注重課題研究的梯度。目前,除校長主持的“基于低耗高效視角的課堂教學策略研究”這一蘇州市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外,學校教科室、教務處還承擔了兩項蘇州市級課題研究,另有多位骨干教師承擔了11項區級課題研究,從而形成了三個層次的課題研究網絡,而這些子課題也有力地支撐了學校主課題的研究。
我們要求各年級備課組圍繞低耗高效的教研主題,每學期至少開設兩節課題研究課或展示課,以此強化認識,交流反思,從而使每一位教師都能參與其中。
通過課題研究與實踐探索,教師們認識到,低耗高效的課堂,能夠讓學生在民主的氛圍下,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活動中,不斷內化、積淀相應的學習內容和經驗,生成學習能力,并在學習活動中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幾年來,我校立足于常態課堂,從“低時耗、低消耗、低損耗,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的全新視角來審視課堂、研究課堂、分析課堂,探索農村初中低耗高效課堂的教學策略,努力讓課堂成為鮮活的、發展的、生態的、師生共生共榮的天地。
作者單位: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七都中學
本文系蘇州市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2011年度課題“基于低耗高效視角的課堂教學策略研究”階段性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