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標準要求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倡導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放下架子,與學生構建平等的關系,把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教師應注意在以下幾個方面下功夫。
一、激發學生的興趣
有興趣的學習不僅能使學生全神貫注、積極思考,甚至會讓他們達到廢寢忘食的境地。而一旦達到了這種境地,學習就不再是一種負擔了。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借助課文中優美流暢的語言以及生動形象的插圖激發學生的興趣;或采用多媒體教學,讓課本內容“活”起來,使學生感受到美的熏陶。這樣,他們就會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
二、重視學生的質疑
教師在課堂中應重視學生的質疑,既不要輕易否定,也不能不聞不問,要使他們始終保有探究知識的強烈欲望。
例如,教學朱自清的《春》時,有一位學生提出,他感受到的現實中的春天或是淫雨霏霏,或是春寒料峭,遠沒有朱自清筆下的春天那般可愛,先生是否在說大話?乍聽起來,這個問題似乎是無稽之談,而且與課文內容也沒有什么關系,但細細想想,這恰恰從一個側面反映了該生平常注意觀察生活,正因為如此,他才會提出這樣的疑問。我在教學中,首先肯定了他的質疑,然后結合物候學、氣象學等方面的知識給他做了講解,并引導他課后閱讀相關資料,我們可以再做探討。這就保護了他質疑的積極性,促使他進一步去思考、探究。
三、尊重學生的觀點
每一位學生都有權利按照自己的方式解讀文本,因此,教師應當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不能以唯一的“標準答案”扼殺學生的個性。
例如,評價《皇帝的新裝》中的兩個騙子時,大多數人都認為他們是狡猾的無恥之徒,但也有學生提出,他們既然能把國王和眾大臣蒙騙過去,說明他們是機智聰明的。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樣的解讀不無道理,但是,這表明學生的價值觀出了問題。作為教師,我們要允許學生發表自己的觀點,然后因勢利導,告訴他們這樣的“機智聰明”沒有用到正道上,是損人利己的,從而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四、更新教學評價觀
傳統的教學評價觀往往靠考試成績來評價學生,這忽視了教育對象的全面發展。
新課程標準建議我們廣大教師對學生的評價要具有更強的指導性和操作性,評價內容應包括學習態度、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因此,教師要擺正自己的位置,承認學生的個體差異,運用委婉、積極肯定、充滿鼓勵性的評價語言,而且,要特別重視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這樣,學生在課堂中,就能時時刻刻感覺到自己被關注、被認可,真正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從而更好地投入課堂學習。
作者單位:江蘇省鹽城市樓王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