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說話能力是現代人必備的基本素質,對一個人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文章分析了學生說話能力弱的原因,并指出了培養學生說話能力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說話能力 影響因素 培養途徑
說話能力是現代人必備的基本素質,對一個人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針對學生說話能力弱的現象,教師要從多方面找原因,培養學生的說話能力,用心打造活力課堂。
一、學生說話能力弱的因素分析
1.教師因素:不讓說。
學生說話能力弱,有部分原因與教師有關。例如,有些教師不喜歡不合自己口味或與自己意見相左的觀點,會對學生的回答予以批評;有些教師跟不上學生的思維,為了維護自身尊嚴,索性不讓學生回答問題;有些教師認為多做題對學生更有幫助;等等。這些行為實際上剝奪了學生說話的權利,長此以往,就形成了課堂上“你講我聽”“你說我記”,沒有互動交流的情況。
2.心理因素:不敢說。
學生不敢說主要是由兩方面的因素造成的。
一是自卑心理。課堂上,一些學生沒有足夠的自信心,怕說錯了會受到教師和同學的取笑。這種心理使得他們將自我封閉起來,不愿主動開口說話。
二是從眾心理。社會心理學認為:每個人都分屬一定的群體,群體中的每個人都有共同的集體意識。當大多數學生不說話時,想說話的學生就會感到一種無形的壓力,這種無形的壓力會迫使他們不由自主地選擇與大多數人保持一致,沉默不語。
3.興趣因素:不愿說。
七、八年級的思品教材相對簡單,一些教師設計的問題缺乏挑戰性,學生漸漸地就會失去興趣。而九年級的內容理論性強、比較抽象,學生不容易理解,因而也不愿意說。
二、培養學生說話能力的有效途徑
1.更新觀念,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義務教育思想品德課程標準(2011年版)》強調,在思品教學中,教師要充分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要創設“人人參與”的課堂氣氛,活躍學生的思維,啟迪學生創新。因此,教師要轉變觀念,將課堂還給學生。
在新的教育觀念中,教師和學生具有平等的人格,師生之間是相互學習、信任、理解、合作的關系。教師要放下身段,認真地聽學生說,虛心接受、學習,與學生一起創造和諧、活躍的課堂。
2.激發引導,使學生克服心理障礙。
針對學生不敢說話的心理,教師可采取適當的激發引導方式。
對有自卑心理的學生,教師可采用“從簡至難”的設問法,逐步深入,讓學生敢于開口。
例如,七年級思品《讓人三尺又何妨》一課中有一個關于三尺巷的故事,要求學生對這個故事進行評價。筆者在教學中,沒有急于要求學生評價,而是首先讓一位平時表現得不夠自信的學生語調和諧、聲情并茂地復述這個故事,并對他的復述給予了表揚;然后讓他回答如果張、葉兩家互不相讓會產生哪些后果,并對他的回答予以肯定;最后,才讓他對故事進行評價。通過這一“從簡至難”層層深入的過程,學生在不斷地被肯定中找到了自信,話語自然多起來了。
而對于從眾心理的影響,筆者認為可以采用“咄咄逼人”的方法。社會心理學實驗證明,一旦群體中出現一個偏離者,其他人的從眾壓力會大大降低,因此,在思品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尋找那些有獨特見解卻又迫于群體壓力不敢說話的學生,“逼迫”他們說出自己的想法。
例如,教學《孝敬父母長輩》一課時,筆者故意提出了一個錯誤觀點:孝敬父母長輩就是要對他們言聽計從。提出觀點后,筆者特意稍等了片刻,發現一位平常學習成績不錯的學生左右看了看其他學生,又看了看筆者。于是,筆者采用了“激將法”:“XX,不說話就代表你贊成我的觀點,是嗎?”他急了,說:“老師,你的這個觀點我不贊同?!惫P者鼓勵道:“那說說你的理由。”他說:“對父母長輩違反道德和法律的話,我們不能言聽計從?!痹谒膯l下,其他學生也爭相舉手發言,課堂氣氛一下子活躍了起來。通過爭論,學生最終明白了:能指出父母長輩的錯誤也是孝敬他們的表現。
3.多方開拓,調動學生的說話欲望。
一是演講。
演講主要分為常規演講和即興演講兩種。
常規演講可安排在課前,時間控制在三分鐘以內,由學生按照學號順序,每節課輪流進行。演講內容需自己準備,說話能力較弱的學生可以帶講稿,能力強者只可帶演講提綱。
即興演講主要針對社會熱點話題,當堂闡述自己的觀點。例如,針對釣魚島問題,筆者在課堂上拋出了這樣一個話題:“反日砸車,愛國還是害國?”筆者依然清楚地記得,一位學生分以下幾個部分進行了演講:①釣魚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②譴責日本的荒謬行徑;③國人盲目反日砸車的危害;④維護領土主權要采取正確的愛國方式。他的即興演講既激發了學生的愛國熱情,也啟發他們愛國應采取正當的行為方式。
當然,不管采用哪種形式的演講,教師都要及時予以點評,這將有助于學生提高辨識力。
二是時事發布會。
筆者每個月初都會組織學生進行一次“上月時事發布會”,資料內容由學生收集,并由當月發言的學生負責整理。這樣的形式既培養了學生勤收聽廣播、勤看報的好習慣,又提高了他們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通過模擬擔任新聞發言人,學生的說話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的鍛煉。
三是辯論。
辯論能開發人的思維,開啟人的說話潛能。辯論前,學生要充分準備資料;辯論過程中,學生要聽清對方的話,找出對方表述中的不足與失誤,迅速歸納要點,再用清晰流暢的語言,有理有據地闡明觀點,折服對方,征服聽眾。
根據思品教學實際,教師可每學期舉行一到兩次辯論會,每次一節課時間,以小組為單位進行PK。特別需要指出的是,每一小組必須由兩名能說的學生與兩名說話能力相對較弱的學生組成,以此帶動所有的學生都能參與進來。實踐證明,這樣的組合確實能讓平常不積極發言甚至不發言的學生有效參與到辯論中來,在辯論中鍛煉了說話能力。
培養學生說話能力的途徑還有很多。筆者相信,只要我們廣大思品教師悉心鉆研、努力實踐,就一定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說話能力,使思品課堂充滿活力。
【參考文獻】
[1]義務教育思想品德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施德平.讓思品課充滿活力[J].安徽教育,2013(4).
[3]王云.通過豐富形式激發思品課堂教學活力[J].中學教學參考,2013(30).
(作者單位:江蘇省泰州市沈毅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