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以小組為單位的合作學習、合作管理模式的建立,使課堂不再僅僅是尖子生的陣地,班級不再由少數幾個人管理,每一個學生都有了課堂導學、展講的機會,都擔當了班級、團隊、小組管理者的角色,真正使每一個個體都有了展示自己美麗的機會。
關鍵詞
小組合作 團隊化管理 自主互助
素質教育是充分弘揚人的主體性的教育,要尊重和發展學生的主體意識和主動精神,培養和形成學生的健全個性和精神力量,使學生生動活潑地成長。鑒于此,我校以“班級小組合作團隊化管理促進學生發展的研究”為課題,深入開展研究,以期尋得一個能最大限度地發展學生主體的有效途徑。該課題研究給我們的啟示是:教師的目光不能只盯著最大、最艷、最香的花朵,而要通過小組合作化團隊管理模式,讓每一個個體都努力綻放自己的美麗。
一、“上”字座位是小組合作團隊化管理的序幕
我們將學生的座位按“上”字排開,每4個人為一個學習小組,每2個學習小組為一個合作團隊。小組以“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為原則均衡組合,分組時,根據學生情況,將學生分為A、B、C三類,每組A類生1人,B類生2人,C類生1人。A類生坐“上”的豎畫位置,C類生坐“上”的短橫位置,兩個B類生坐“上”的下橫位置。分組,即為小組合作化團隊管理鳴鑼開道。
二、小組建制是小組合作團隊化管理的基礎
1.自主進行團隊命名與分工。
學習小組、合作團隊建成后,教師要帶領學生一起給小組和團隊命名,要求每個成員都提交命名推薦,內容包括組名及內涵闡述。然后在組內交流、評議、篩選,最終確定本組組名、團隊名。命名結束后,就是成員分工。班級管理分為三級負責制:班委會、團支部為第一級,合作團隊為第二級,學習小組為第三級。班委會、團支部主要負責團隊的管理與考核,合作團隊主要負責學習小組的管理與考核,學習小組主要負責每個組員的管理與考核。為了讓每個學生都有直接參與管理的機會,我們采取班長、團支部書記上下午輪流制,組長、團隊隊長每周輪換制。
2.人人參與團隊的文化建設。
主題文化既是班級建設之魂,也是團隊建設之魂。為了明確團隊精神,強化團隊意識,增強團隊責任感,我們要求每個團隊設計自己的隊徽,創作隊歌,擬定團隊的口號、目標、隊規等。班級開辟成長園地,展示團隊成績及精神風貌。在實施過程中,團隊隊長要充分發揮成員的特長,要讓每一個成員都有事做,堅持做每一件事都要讓更多的成員獲得鍛煉的機會。
三、自主互助是小組合作團隊化管理的中樞
1.自我反省的個體管理。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在我們教育集體的創造性勞動中,有一條信念起著巨大的作用,這就是——沒有自我教育就沒有真正的教育。”可見,自我教育是學生自我發展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所以,在小組合作化團隊管理中,要特別注重對學生自我反思教育的引導。我們要求學生一日三省,做得對的要反省,積累經驗;做錯了的更要反省,總結教訓。我們還要求學生每周寫一篇反省周記,將反省的主要內容分條記錄在每人自備的“成長足跡本”上。
2.職責明確的團隊管理。
初中生的自控能力較低,自我認識的精準度不夠高,自我評價方面也顯示出諸多不足,所以在對學生進行自我反思教育的同時,還需要適當的外部管理監督。團隊管理就承擔著這一職能。每周的班會課上,各團隊先用10分鐘在團隊內部通報交流成員一周的表現,然后由隊長代表團隊在班級做一周小結,并公布下周中團隊亟待改進的不足和共同努力的目標,接受其他團隊的監督。
每一個學生都是學習主體,小組學習管理能將這種主體作用發揮到極致。以學習小組為單位,組長負責監督成員的學習狀態。早上,小組成員先將作業給組長檢查,沒問題的直接交給學科組長;有問題的,組長一方面通過“校訊通”平臺向家長匯報該學生的學習表現,另一方面督促該學生完成作業,并幫助其掌握不會的知識。每天的“課前導學”預備課上,組長組織每個成員根據“導學提綱”的提示充分預習,并安排成員展示預習成果,同時將預習中小組不能解決的疑問記在“導學設計單”上,留待課堂上質疑。課堂學習,組長為主發言人,兩名B類學生為副發言人,C類學生為助理發言人。按問題由易到難,發言順序為助理發言人、副發言人、發言人,這樣安排,能促使小組成員積極參與課堂,主動地展示自己。課后,組長組織成員互相檢查,檢測課堂學習效果。對于學習跟不上的成員,采取一對一的幫扶,C類學生由B類學生輔導,若B類學生理解得也不透徹,就向A類學生請教,然后再輔導C類學生。環環跟進的學習管理,硬性控制了少部分學生的學習惰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了學生間的學習競爭性。
3.富有特色的平臺管理。
為了強化團隊管理的效果,我校充分用好三個教育平臺,即學校的“童心童行道德銀行”“班級循環日記”和“校訊通”。
所謂“童心童行道德銀行”,就是引入銀行的管理理念,模仿銀行的運行方式,規范學生行為、培養良好習慣的一種評價管理機制。班主任任行長,班長任副行長,各合作團隊是儲蓄所,隊長兼任儲蓄員。學生有良好的道德行為時,由個人申請或他人(同學、老師、家長)舉薦,填寫“道德銀行存儲申請表”,經分行副行長確認道德幣數量,由儲蓄員在該生賬戶中存入;相反,學生有不良道德行為時,則在該生賬戶中支出一定的道德幣。儲蓄員每周統計結算一次,在班會課上通報本組成員道德幣的存儲情況,評出每周的團隊“道德之星”,按照《班級獎勵條例》予以表揚獎勵。各班每個月進行一次星級儲蓄所評比,對于選出的“星級儲蓄所”,按照《班級獎勵條例》予以表揚獎勵。
“班級循環日記”是以團隊為單位,每個團隊一本日記本,由團隊成員每天輪流寫,內容以班級見聞為主。教師要鼓勵學生在日記中說真話、抒真情,敢于批評和自我批評,讓循環日記成為學生的“暢心苑”,成為師生、生生心靈溝通的橋梁。
“校訊通”是實現家校良好溝通的綜合素質教育平臺。班級管理用好這個平臺,將班級舉措、學生表現、教師意見等及時與家長溝通,會取得家長對班級教育管理工作的最大理解和支持,真正實現家校攜手共育的愿景。我們不僅將這個平臺用于教師跟家長交流,同時也用于學生跟家長交流。
4.激勵為團隊管理增效。
班級管理要通過激勵,觸發學生努力進步的內在動機,實施積極的外在行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我們在評價中注重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的結合,以學生自主評價為核心,實施評價主體多元化,建立學生、教師、家長、班主任等共同參與、交互作用的評價制度。
在激勵評價的方式上,我們采用了精神激勵與物質激勵、個體激勵與團隊激勵、目標激勵與榜樣激勵相結合的激勵方式。在精神激勵與物質激勵之間,以精神激勵為主導,通過存儲道德幣、評選星級個人、頒發榮譽證書、用“校訊通”向家長發表揚短信等形式予以精神鼓勵;通過兌換道德幣獲取物質獎品的方式進行物質獎勵。
學生是班集體的個體,應有集體的榮譽感、團隊意識。因此,我們更重視集體激勵。如在班級中評選先進團隊小組、先進學習小組等,讓集體激勵與個體激勵相輔相成,通過個體競爭與團隊合作,實現學生個體與團體的共同發展。
四、全面提升是小組合作化團隊管理的碩果
1.學生學會了自制,培養了自我管理能力。
小組合作化團隊管理采用隊長、組長輪換制,讓每一名學生都有機會做管理者,讓班級每一件事都有人負責。這也促使更多的學生在管理的過程中實現了由他律到自律的轉變,學會了自我認識、自我教育、自我控制,使其責任心和自覺、自制的品質得以發展。
2.學生學會了合作,培養了團結協作能力。
在小組合作化團隊管理中,學生找到了集體歸宿感,集體責任感、團結協作意識、樂于為集體奉獻的精神也隨之增強。無論是在班級活動中還是在小組學習中,學生都能以團隊利益為重,珍惜團隊榮譽,努力為集體增光。
3.學生學會了學習,培養了自主學習能力。
在以小組為單位的課前導學、課堂探究展示、課后合作檢測等學習環節中,學生逐步學會了預習、思考、質疑、溫習等學習方法,逐漸成為課堂學習真正的主體,學習自主性得到充分發揮。
4.學生學會了交流,培養了交往溝通能力。
在小組合作化團隊管理中,每個學生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在學習、活動中,學生既要能正確理解他人的意圖,又要能準確表達自己的意愿,這就需要雙向的積極交流、溝通。在不斷實踐中,學生的交往溝通能力也不斷提高。
5.學生學會了競爭,培養了探究創新能力。
在小組合作化團隊管理中,學生既學會了合作,也學會了在合作中競爭。為了贏得團隊間、組際間、同學間的競爭,就必須加強合作,致力于創新,努力以新、奇、巧制勝。這樣,學生的探究創新能力自然得到了培養。
班級小組合作團隊化管理,讓每一個學生都獲得了充分的發展,讓每一個學生都收獲了成功的喜悅,讓每一個學生都綻放了自己的美麗。
作者單位:江蘇省鹽城市毓龍路實驗學校
本文系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立項課題“班級小組合作團隊化管理促進學生發展的研究”(項目編號:D/2013/02/488)階段性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