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中學音樂教學對于學生的未來生活有著積極而深遠的影響。要想提升音樂教學的有效性,需要從改變傳統的音樂教學理念和課堂形態著手。以音樂學科的特點為基點,從有聲、有色、有形三個維度進行研究,可以提高音樂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
音樂課堂教學 轉變 有效性
音樂是現代人文化精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對于改變人的生命量、提增生活意義具有積極作用。在新課程背景下,教師要從改變傳統的音樂教學理念和課堂形態著手,提升音樂教學的有效性。而要實現上述目標,中學音樂課堂要實現三大轉變。
一、有聲至有情:注重音樂教學的情感介入
音樂是聽覺藝術,它通過聽覺通道作用于人的行為、情感和心理。人們通過音高的變化、力度的強弱、速度的快慢、節奏的疏密、音樂旋律的抑揚等來感知音樂中所表達的思想、情感和故事,獲取精神分享。音樂又是一門情感藝術,音高的變化、力度的強弱、速度的快慢、節奏的疏密等,無不浸潤著創作者的思想情感與生活體悟,學習者如果沒有情感的介入和付出,就很難進入特定的音樂情境,與創作者產生思想情感的共鳴。
1.有聲并非有情。
這里的“有聲”既指自然界中的所有聲音,也包括人類生活、生產中的聲音。這些聲音本身并不含有情感,只是人在聽覺感知中,賦予了其喜怒哀樂多種情感體驗,因此,它們是音樂創作活動中的基本元素,是音樂創作的不竭源泉。作為教師,我們要在音樂教學中,引導學生走進自然和生活,注重音樂作品內容與原生態聲音的聯系,在欣賞中強化對特定作品的理解。
2.有聲必須有情。
這里的“有聲”指經過藝術家創作所產生的音樂作品,中學音樂課本中所選入的作品就屬于此類音樂。音樂創作一如文學、繪畫、建筑等其他藝術類型的創作,是創作者在特定的環境中,在對生活的獨特感悟中,創作出的富有激情和藝術表現力的作品,它是用聲音、節奏、旋律來傳遞思想、傾訴情感、表達對生活的理解。沒有哪一首歌曲不包含著創作者的情感,這就要求我們在音樂教學中,必須引導學生投入情感,如果過分偏重于技能方面的訓練,就窄化了音樂教學的價值功能。
二、有聲至有色:搭建音樂教學的聯覺平臺
生活是多彩的。音樂作為一種生活的表現形態,也應該是“有色”的。只是,音樂的“色”需要人們在吸納“聲”的過程中將其自然轉化。就人體器官看,聲音和色彩分屬不同的功能系統,因此,要實現聽覺與視覺的轉換,就需要建立聯覺平臺,將“有聲”遷移轉變為“有色”。
1.借助現代電子技術,增強音樂的“有色”聯覺。
例如,電聲音樂就將聲音與色彩進行了完美結合,隨著音樂旋律的高低起伏、節奏的快慢頓揚而呈現出各種色彩的變化,使“無色”之聲變為“有色”之音,給人的音樂體驗更具體、更可感、更有沖擊力。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就要充分利用現代電子技術,創設便于聲、色聯系的環境,幫助學生提高對音樂作品的理解。
2.傳授相關音樂知識,拓寬音樂的“有色”聯想。
要實現“有聲”至“有色”的轉變,教師在教學中就要教給學生基本的音樂知識和音韻規律,幫助他們建立豐富的“有色”聯想。例如,教師可以告訴學生,高亢、雄壯的聲音通常為紅色,平緩舒展的旋律通常為藍色,輕松歡快的節奏通常為綠色,而低沉的聲響通常為灰色等。這些基本知識有助于學生在學習中產生聯覺,加深對音樂作品的理解。
當然,這樣的聲色聯覺要因人而異,因為不同的學生由于生活環境、成長經歷、性格脾氣、欣賞習慣、審美興趣等的不同,會對作品產生不同的理解,這實屬正常。但是,這樣不同的聯覺結果恰恰能豐富音樂教學的過程,增添音樂課堂的色彩。
三、有聲至有形:拓寬音樂教學的想象空間
音樂不僅是“有聲”“有色”的,還應當是“有形”的,即“可視化”。所謂“可視化”,就是指音樂的旋律線條、章節結構乃至理論知識都可以借助一定的工具和隊形的變化來直觀感受。
1.引導學生用不同的肢體動作進行體驗。
例如,教學《歡樂的啦啦歌》一課時,教師往往比較注重演唱形式的教學,學生沒有肢體的直接參與和體驗,對歌曲及演唱形式的理解就不深刻。如果教師把歌曲的輪唱由“有聲”變成“有形”,讓學生在自身肢體動作的參與及方位移動中進行演唱,他們就會獲得直觀而形象的歌曲輪唱體驗,記憶就會更加長久。
2.根據音樂內容開展音樂情境表現活動,增強音樂的直觀性。
例如,器樂作品《金蛇狂舞》中的C樂段采用了民間十番鑼鼓中常用的“螺螄結頂”旋法,句幅按照“七、五、三、二、一”的板拍逐層縮減。教師在教學中,就可以把學生分成同等人數的兩隊,面對面站立。每唱一個板拍時,每隊邊拍手邊唱旋律,同時走出相等的人數,依次走完“七、五、三、二、一”的板拍時,就組成了“螺螄結頂”的隊形。這樣,不僅增加了趣味性,提高了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也充分體現了音樂內容的可視性。
3.借助工具體驗音樂旋律的線條美。
例如,教學管弦樂作品《紅旗頌》中的歌唱紅旗的主題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站成圓圈,單手握紗巾,在一個樂句的進行時間內,依次把紗巾傳遞給右邊的同學。在整個傳遞過程中,紗巾在空中劃過優美的弧線,直觀地表現出了音樂旋律的線條美。
改變傳統音樂教學觀念,推進音樂課堂教學的轉變,是提升音樂教學實效的必然途徑。我們要不斷優化音樂課堂教學形態,努力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音樂素養,為他們的幸福生活增色添彩。
作者單位:江蘇省無錫市東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