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實際的教學中,部分物理教師總認為學困生是班級的陰影,因為嘔心瀝血的付出往往事倍功半,有時甚至“顆粒無收”。那么,作為辛勤的園丁,我們如何才能種好學困生的這塊“責任田”呢?根據生活中的經驗,優秀的農民種田時,一般都會注重以下方面:“選種”“整地”“光照”“施肥”“澆水”“除草”“收割”。因此,我們不妨借鑒以上經驗,好好地進行“耕作式”培育的嘗試。
1.“選種”:物理學困生的成因分析及應對
要種好“責任田”,“選好種子”是核心。物理教學中如何界定“學困生”呢?學困生的顯性特點是:智力正常,學習成績異常。在學習上其主要表現為:學習上漫不經心,解題反應慢,學習意識差,知識不連貫,做作業時喜歡“模仿”,心理上容易自卑,興趣缺失。
所以要想使之轉化為“良種”,我們在物理教學中要主動轉變觀念。消極、悲觀的心理大多源于他們把失敗歸因于穩定的能力因素,從而表現為學習時不思進取、得過且過。據此,我們應引導他們把失敗歸因于不穩定的學習方法和習慣,指出這些不良行為的危害性,使學困生認識自己的潛力,他們就會逐漸形成積極向上的行為習慣。
2.“整地”:物理學困生學情的掌握與應對
“整地”是“種好田”的基礎,了解學情就是“整地”的過程,但我們分析學困生情況時,由于在教學中所處的角色定位和思維定勢,往往會以居高臨下的姿態和舊印象進行歸因,這樣就可能造成偏差和偏見。為了解決這種矛盾,我們要對學困生平時的行為習慣及時記錄,并用進步的觀點和換位思考的方式進行仔細的研究。
“整地”具體投射到物理教學中,就要求我們做到:在備課時,要判斷出學困生的思維“最近發展區”,把握好教學內容的難易度;課堂上要通過觀察學困生的面部表情和體態動作,估測心理活動的趨勢;在教學過程中要經常分析學困生的學習模式,特別要注意判斷學困生的認知方式和解題習慣;按布魯姆的認知水平分類的要求,做好命題檢測和考后評價,建立學困生的認知結構檔案,包括作業批改、筆記分析、試卷小結等,高效而有針對性地做好學困生在知識結構方面的查漏補缺工作。
3.“光照”:加強與物理學困生的交流
“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長的源泉,“親其師而信其道”,反映了師生關系對學生學習的影響。學生對學習的好惡,可能由學生對其教師的愛慕或厭惡而產生,為此,我們首先要尊重學困生的人格,像“普照的陽光”一樣,以平等友善的態度來面對學困生。和諧地進行“朋友式”的交談時,他們會感到心情舒暢,才能開放心靈,接受熏陶。
其次,我們還應具體了解每個學困生的特點和學習中存在的問題與困難,并且盡最大努力啟發和幫助他們自己解決。要有“為學困生加油”的觀念,因為使一位物理學困生重新走上正軌和使一位優秀生成才是同樣重要的。
4.“施肥”:加強對物理學困生的學法指導
“施肥”是“種好田”的有力保證,物理的學法指導對于學困生就是最好的“肥料”。我們要注重基本內容與基本技能的形成過程,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和物理學困生的實際,開設專門的學習方法課,改變物理學困生死記硬背的壞習慣,引導他們課前預習,先通讀課本,然后細讀理解具體內容,聽課時則要求學困生專心聽教師對重點難點的剖析及思路分析,積極動手、動口、動腦參與課堂教學。
5.“澆水”:加強物理學困生的知識引導
“水是生命之源”,按時澆水對“種好田”必不可少。在教學中,采取統一授課、分組練習、個別輔導的措施,盡量做到“四多”:多鼓勵、多輔導、多提問、多抽查;課后則要求在對課本內容熟悉的前提下再做作業,作業時要集中注意力,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并養成自我檢查糾錯的良好習慣。對能夠認真按時完成作業的物理學困生要經常給予褒獎和鼓勵,形成示范效應,激起他們的成功欲望,喚起自信心,使他們學有目標,趕有方向,逐步提高。
6.“除草”:清除轉化學困生的觀念誤區
“雜草叢生”是“種田”的大忌,在學困生轉化的過程中有不少“雜草”產生,需要我們及時清理,以防蔓延。
“雜草”一:喪失信心。即使是在“黑暗”中的人也有追求“光明”的意愿,一定要堅信物理學困生通過學習是會進步的,只有為學困生插上“信心”的雙翼,他們才會起飛,并且飛得更高、更遠。
“雜草”二:蠻干硬上。物理學困生身上表現出來的缺點和問題要敢抓、敢碰,但我們要明白碰硬并非硬碰,敢于碰硬并不等于魯莽行事,教育的藝術告訴我們: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以柔克剛,剛柔相濟才是王道。
“雜草”三:全面開花。物理學困生的學習基礎差,有的幾乎一竅不通,對他們的輔導,應以某一章為主,就某一章而言,也要先以某一節為主,這樣有利于學困生在短時間內獲得進步,化整為零,體會成功所帶來的喜悅。
“雜草”四:急于求成。做物理學困生轉化工作,特別要注意循序漸進,遵循“螺旋上升式”的教育規律,因為轉化工作絕不會是一帆風順的,有反復、有阻力,甚至會出現暫時的、局部的“開倒車”。對此,我們要有充分的心理準備,不要企圖“畢其功于一役”。
7.“收割”:自主學習能力的突破是核心
“收割”是“種田”的關鍵階段,因為這意味著“種田”勞動成果的展示。我們辛辛苦苦進行的學困生轉化工作是否成功,是否有效果,有什么標準呢?僅僅只看考試成績是否上升了嗎?是的,考試成績的確是一個硬性指標,但不夠全面。也許憑著多做練習,反反復復的練習,憑著嚴厲和高壓可見一時之效,但卻很難避免大部分物理學困生越來越厭學,學了后面忘了前面的現象發生,真是學困,學困,一學就困,越學越困。所以物理學困生是否學會思考問題,是否對學習產生了興趣,是否能在接下去的學習中不再掉回到物理學困生的行列,這些都應該是衡量物理學困生轉化工作是否取得成效的指標。
物理學科的基本特點決定了要想真正掌握所學知識,必須以提高自主學習能力為根本出發點。物理學困生的轉化工作更要將培養自主學習能力貫穿到每一個環節中去,隨著自主學習能力的逐步提高,他們的學習自信心會越來越強,并會“更上一層樓”。
“耕作式”培育不僅是一種教學模式,也是一種學習模式,作為物理教師要充分利用和把握物理學困生的心理特點,加強輔導的層次性,使“耕作式”培育能夠步步為營、層層遞進、逐步加深。
作者單位:江蘇省灌云縣下車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