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課堂教學應該扎根于生活,不能脫離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我們在設計教學活動時,要把抽象的數學知識轉化為具體的實際問題,讓學生看得見,摸得著。
一、活動教學要便于激發學生興趣
要把初中生關注的熱點問題作為活動教學的內容,要用精彩的引導語吸引學生參與的熱情。比方說學習二次函數最大、最小值時可以舉這樣的例子,如果我們去開一家服裝店,服裝的定價過高或過低都不行,那么怎么去選擇一個適當的價格,可以使得店里的總利潤最高呢?這樣的活動安排就有利于激發學生參與的興趣。
二、活動教學要便于學生操作
初中學生動手能力相對較差,知識面比較狹窄,學生個體的數學水平參差不齊,所以數學教學實踐活動課的內容的選擇,一定要具有可操作性。例如:在學習二次函數y=ax2(a≠0)的圖像與性質時,先讓學生回顧“反比例函數”“一次函數”的圖像與性質,回顧畫函數圖像的三個步驟:①列表;②描點;③連線。在教學時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分小組活動,學生自己畫出圖像后在小組進行討論,對圖像從開口方向、頂點坐標、對稱軸、增減性等方面進行探究。教師到各小組中分別點撥并糾錯,通過投影儀展示學生的作品,要求學生觀察并小結。對學生而言,因為圖像是自己畫的,首先就有獲得成功的喜悅,結合教師所給的幾個問題,圖像性質也不難得出,并且容易記住。
三、活動教學要體現學生的參與性
設計活動時要充分考慮學生的情感,讓學生獨立地進行親身體驗、探索思考,并通過付出努力、經受挫折、克服困難、反復實踐從而獲得成功。教師在學生活動時要加強對探究活動過程的指導,課堂上的討論交流必須要以學生為主,并以學生的獨立思考為前提,在自己親身實踐、親悟道理的基礎上進行發言交流。因為,經過獨立思考學生對問題的理解和解決有了自己的見解,在合作探究中才有話可說,才能使更多的學生參與,擺脫那種“少數人說話,多數人旁聽”的低效教學活動。因此,教學中要先指導學生獨立分析、思考,然后開展合作探究。如:在教學“平行線分線段成比例”時,引導學生開展如下活動:①在本子上任意畫三條互相平行的直線l1、l2、l3。②任意畫兩條直線a、b被l1、l2、l3所截,直線a與l1、l2、l3的交點為A、B、C,直線b與l1、l2、l3的交點為D、E、F。③測量AB、BC、AC的長度,測量DE、EF、DF的長度。④計算■、■、■的值,計算■、■、■的值。⑤讓學生思考發現了什么。這樣的活動起點低,學生的參與率高,自然很容易掌握“平行線分線段成比例”定理。
活動將成為未來數學課堂的主要形式,學生在數學課堂活動中思維始終處于積極的狀態,容易將抽象的數學知識內化為自己的經驗,從而易于理解抽象的數學概念,把握數學原理的規律和數學定律的本質,并能對之靈活運用。
作者單位:江蘇省金湖縣楓葉國際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