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選準切入文本的“點”,有助于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使他們更加深刻地把握文本。抓住課文題目,文眼、警句、關鍵詞句,文體特點,深挖文本所蘊含的創造性因素,是創造性地切入文本的有效路徑。
【關鍵詞】教材 創造性切入 路徑
創造性地切入文本是教師的教學智慧和創造個性的集中體現。教師在教學時,要深入研究文本、把握文本,依據教學目標創造性地選擇導讀的切入點,接通文本思路和學生思路,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從而取得最優的教學效果。
一、從課文題目切入文本
課文題目和課文主題存在著重要的聯系:有的題目揭示了全文的中心意思,有的對理解主題有提示作用,有的對把握全文內容具有線索作用……因此,從課文題目切入文本,是引導學生理解文本的有效途徑。
例如,教學《白楊禮贊》時,我們就可以從題目切入:先析題,告訴學生“禮贊”就是“崇敬、贊美”的意思;然后由題目引導學生思考“文中贊美了白楊樹的哪些方面”,并結合學生的討論結果,引導他們理清并歸納出作者由外而內、由形象到精神地描繪白楊樹的寫作思路;接下來,進一步引導學生深入思考“白楊樹與北方抗日軍民之間有什么聯系”“作者禮贊白楊樹的目的是什么”;最后,明確由樹及人進行象征的寫作目的和寫作方法。
由文章題目切入文本,把題目作為導讀線索,引導學生步步深入、探索發現,這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教學內容的零散,有助于培養學生縝密思考的習慣和能力。
二、從文眼、警句、關鍵詞句等切入文本
“文眼”是文章的統領。抓住“文眼”切入文本,能起到綱舉目張、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孔乙己》這篇文章中,孔乙己在眾人的笑聲中出場,又在眾人的笑聲中走向死亡,“笑”中有悲,“笑”就是本文的“文眼”。因此,教師在教學時,就可以把“笑”作為文本的切入點,讓學生思考以下問題:孔乙己有哪些可笑之處?孔乙己可笑的性格特點形成的原因是什么?笑孔乙己的都是些什么人?他們為什么笑孔乙己?這反映了什么問題?孔乙己在譏笑聲中悲慘死去,造成這一悲劇的原因是什么?……這樣,學生就能深切地感受魯迅先生“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沉痛情懷。
文本中的名言警句體現了作者對生活、對人生的敏銳洞察力,從這些名言警句切入文本,也能極大地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例如,教學《愛蓮說》時,教師可以把“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這一千古名句作為切入點,引導學生領會花中君子的形象,如果能配以鮮活的蓮花出水圖,必然能使學生興味盎然,同時在他們心中播下高尚純潔的種子。
切入點也可以是文中的某一關鍵詞句。例如,教學《變色龍》時,除了可以從“變”字入手外,教師還可以由奧楚蔑洛夫穿、脫大衣的詞句切入,引導學生探索這些行為細節產生的前因后果,窺測人物的內心世界。
切入點還可以是文中的某一部分。例如,教學《荔枝蜜》時,教師可以從文章結尾處的“化蜂”入手,并聯系第一段的“厭蜂”,引出矛盾,促使學生進行探索,從而自然地進入對主體部分“念蜂”“贊蜂”的學習。
從文章中的某一個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點切入文本,引導學生追根溯源、層層突破,是避免繁瑣分析,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提高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體現了教師的創造性教學能力。
三、從文體特點切入文本
從文體特點切入文本,有助于培養學生根據不同的文體自讀文章的能力。
教學記敘文,可以把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作為切入點,幫助學生理清行文脈絡。例如,教學《老山界》時,可以引導學生標畫紅軍翻越老山界的線路圖,以此切入文本。
教學說明文,可以從說明對象入手,幫助學生區別事物說明和事理說明,把握說明內容和說明特點,并逐步引導他們學會說明順序和說明方法。例如,教學《向沙漠進軍》時,教師可以從事理說明入手,引導學生針對“向沙漠進軍”設計問題,再理清說明內容“為什么要向沙漠進軍”“怎樣向沙漠進軍”“向沙漠進軍的前景如何”等。
教讀議論文,可以把論點作為切入點。論點是議論文的靈魂,旗幟鮮明地表達了作者的見解和觀點。例如,教學《談骨氣》時,教師可以從“骨氣”入手,引導學生認識作者針對“骨氣”提出的見解——我們中國人是有骨氣的,以區別于孟子對“骨氣”的解釋,這樣,學生從一開始,就能對文本所要表達的內容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教讀小說,可以從小說的三要素切入。例如,教學《在烈日和暴雨下》時,教師可以從環境描寫切入,引導學生分析祥子拉車時的自然環境,并進一步引導他們體會祥子在烈日和暴雨下拉車的痛苦,進而認識到祥子生活的悲慘。
教讀散文,可以從美讀切入。有些散文抒寫了作者對生活、生命、人生的發現、感悟和思考,表達了其內心的感動,這樣的文章充滿了人性美、人情美,充滿了對生命的關懷。教學這樣的文章時,如果從頭至尾逐句逐段地分析,就把文本的靈氣和神韻全卻消磨掉了。因此,教學這類文章時,教師應從美讀切入,讓學生在美讀中獲得心靈的感動,在感動中體悟生命、感受生命的價值。例如,教學《散步》時,教師可以從飽含深情的美讀切入,讓學生在反復地聽讀、自由讀、齊讀中,感受親情,感知責任;然后,在學生心有所動、心有所感、口不能言處,指導他們細致、深入地玩味、揣摩,求得“與作者的心靈相溝通”。
美讀創造了悅耳悅心的聽覺形象,豐富了學生的情感世界,增強了學生對語言、意境的感受能力。
四、從文本所蘊含的創造性因素切入文本
文本是作者精心創造的成果,蘊含著很多創造性的因素。因此,教師要深入課文,對文本中的創造性因素加以認知,捕捉作者的創造智慧,利用這些創造性因素切入文本,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培養他們的創造性思維,激發他們探索的興趣。
例如,教學《從三到萬》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閱讀“從三到萬”這則故事,討論從故事中受到的啟發;然后,引導他們印證并學習作者從故事中得出的觀點。如果學生的認識和作者一致,他們就會獲得一種成就感;如果他們的認識多于或不同于文中的觀點,也會獲得一種發現的樂趣。這樣,既激發了學生探索的熱情,也培養了他們的創新思維。
文本獨特的創造性給語文教師創造性地教學提供了廣闊的空間。教師以優化教學效果為目標,機智靈活地選擇教學的最佳切入點,創造性地教學課文,既能使學生清晰地窺探到作者的寫作思路,從而深刻地領悟全文,也容易引發學生探索的興趣,促使他們積極地思考發現。作為一線教師,這值得我們關注并不斷思考。
(作者單位:江蘇省句容市后白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