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改倡導以學生為本,而學生的學習主陣地是課堂。課程改革主要是兩個方面的改革: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通過教師教學方式的轉變,來達到學生由決定性學習向自主性學習的轉變的目的,“任務型導學”強調了教師“導”和學生在教師“導”的前提下學的過程,從而使課堂互動更加精彩,更具魅力,煥發生命的活力。“任務型導學”教學模式在自身特有的優勢下,初步取得了實踐研究成果,彰顯了課堂特色。
【關鍵詞】課堂活力 學生互動 教師發展
一、“任務型導學”煥發課堂生命活力
新課改倡導以學生為本,而學生的學習主陣地是課堂,因此課堂教學應該是課程改革的主陣地。課程改革主要是兩個方面的改革: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筆者所在學校的課改也是從這兩個方面著手改革的:教師轉變教學方式,參與到學生中去進行探索、交流,將課堂還給學生,在觀察、思考、質疑、探索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在合作、交流的探討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通過教師教學方式的轉變,來達到學生由決定性學習向自主性學習的轉變的目的。
“任務型導學”突出強調了教師“導”和學生在教師“導”的前提下學的過程。強化了學生的自主、探索、反思學習的意識,教師變身為活動的“設計師”“主持人”,學生變身為“操作員”“參與者”。
“任務型導學”課堂為“4+6”導學,即課堂分成四個模塊、六個環節。四個模塊是指:自主學習、活動探究、反思提煉、訓練提升。六個環節是指:給出任務、自主學習、組內探究、展示交流、反思提煉、訓練提升。從課堂結構和內容著手,突出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從課堂終極目標著手,強化關注全體學生,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
二、小組合作學習,學生互動更加精彩
為了促使學生能夠充分進行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我們在班主任隊伍中成立了“學習小組建設”子課題研究小組,研究小組通過進行小組建設方面的理論學習,結合學生問卷調查,初步確定了通過設計任務探究報告的方式促進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案。有了任務探究報告的實施,小組學習向良性發展,同時不斷對組員和小組長進行培訓。在不斷實施改進的過程中,形成了學習小組評價機制。在實施的過程中,我們還開展了以下活動:學習小組長工作職責培訓、組員職責培訓、小組合作學習反饋、學習小組經驗交流、“課改伴我行”征文、“我對課改提建議”征文、“課改手抄報”比賽、“課改我展示”比賽、“學會傾聽、合作”主題班會……
三、教師自主發展,課堂煥發深度魅力
以案例為標本,使教師教學理念落到實處。為了更好地進行“任務型導學”課題研究,一方面各教研組每周進行課改研討,教研組的所有教師對研討課進行評價并在教研活動中進行點評交流,互換意見,最后上課教師根據上課情況和交流意見撰寫教學反思。另一方面每兩周進行一次全校性的課改展示課,由課題組先確定一個主題,全校所有教師根據確定的主題參與聽課并填寫課堂評價表,在展示課之后針對主題進行集中研討點評,最后每一位教師結合展示課并根據自己對主題的理解撰寫課改隨筆,上傳至校園網再次進行研討。通過這一系列的研討,最終形成了具有學校特色的“任務型導學”案例。
四、評價研究和過程管理,彰顯學校課堂特色
評價研究同行,初步具有校本特色。為了能夠更好地開展評價,我們調研并學習了課改先進學校的相關經驗,初步形成了“任務型導學”課堂評價表并定期進行學生、教師問卷調查反饋,從調查中發現了課堂評價表中對學習小組合作學習的關注不夠,缺失聽課教師的自我反思。通過不斷改進完善,我們初步形成了從六個維度對課堂進行評價的量化表和從五個維度就課堂教學充分交換意見的評價方案,從而形成了具有學校特色的“任務型導學”教學模式課堂評價表。
過程管理確保研究有效落實。為了形成學校“任務型導學”課堂模式創建和管理特色,學校建成了四級課改研究管理網絡。第一級是由校級領導組成的工作領導小組。第二級由教科室及各處室組等部門組成,具體負責學校的課題研究規章制度的擬定和組織實施。第三級即各年級組、教研組在學校總的課題研究工作的指導下,結合實際情況,制定出本年級、本學科組的實施方案。各備課組、各教師為第四級,同時也是最為基礎、重要的一級,他們負責各項計劃、活動的具體實施。“四級課改研究管理網絡”使學校的課改研究真正落到了實處,為課改研究得以在全校全面開展奠定了基礎。
五、實踐研究成果,碩果累累成績喜人
1.學校2013年以來在揚州市教學競賽中先后有5位教師獲一等獎,4位教師獲二等獎;在儀征市教學競賽中先后有16位教師獲一等獎,20位教師獲二等獎;在儀征市第三屆真州春耘教學比賽中,學校獲得優秀組織獎,13個學科中,有8個獲一等獎、5個獲二等獎。
2.論文獲獎、發表情況:2013年以來學校教師在研究和反思中積極撰寫論文,到目前為止,有30多篇論文發表在各類期刊上,有140多篇論文在省、市、縣各級教育教學論文評比中獲得一、二、三等獎。
3.課題研究情況:2013年以來學校教師在參與課題研究的同時也積極申報子課題的研究,到目前為止已經申報了6個儀征市級子課題,其中有3個子課題已經順利結題。
通過一段時間的實驗,我們欣喜地發現,課堂上同學們表現活躍,通過小組合作互相取長補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展示階段,每個小組都派出一名代表“講課”,聲音洪亮,板書端正,有的甚至是妙語連珠。我們細心觀察同學們的表情,有激動、有喜悅、有探詢,最重要的是,所有的學生都在動,以前上課時的死氣沉沉、冷漠厭學沒有了,看得出課堂上確實是學生做主,他們的學習有了積極性和主動性。環視教室一周,墻壁上、黑板上,勵志的話語、青春的氣息撲面而來,一看就知道出自于學生的手筆。在這樣的氛圍中,又怎能不讓人生發出拼搏奮進的力量呢?
“優化教學模式,構建高效課堂”,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深化課程改革的根本要求,是切實推進教與學方式轉變、實施課堂評價方法改革、規范教學行為的主要舉措,是提升教師專業水平、促進學生全面成長的有效途徑,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的現實要求。推進“任務型導學”教學模式的目的就是構建高效課堂,切實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和教師的教學方式,促使青年教師快速成長,真正實現教學的“輕負、高效”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