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雷認為,要在日常教學工作中堅守教育理想,首先要有自己的語文教育觀。這也是我深以為然的。因此,我讀王雷的教育隨筆的另一個關注點,就是他在長期的閱讀和教育實踐中形成的屬于自己的語文教育觀。他在這方面的許多精彩論述,都給了我很大的啟發。我試圖做一個概括,他對中學語文教育大概有四個堅守。一是堅守基礎語文教育的“人性”:“教育的實質是人的教育,而應試教育的實質是非人的教育,這是它們的根本區別”(《應試教育的報應來了》);“語文應該是最具人文關懷的一門學科”“作文就是做人”(《誰在寫?為什么寫?》);語文教育的核心是“以文化心”,不能“動心”的知識灌輸與能力訓練都是失去靈魂的“殘缺的教育”(《殘缺的教育:動腦動手不動心》)。二是堅守語文教育的“詩性”:“人是尋求意義的動物,人是尋求詩意的動物,只有在詩意的狀態下,人才出場”(《也說“沒意思”》);“青少年應該和詩歌結下不解之緣”,它“培養審美趣味”,陶冶性情,讓學生的“頭腦、精神直至靈魂變得澄明、豐富、深刻和美好起來”(《語文教學:呼喚詩性——詩歌教學隨想》)。三是堅守語文教育的“生活性”:“教育就是生活”(《教育理想主義者存在的理由》);“為什么不引導學生去關注和思考發生在他們身邊的精彩紛呈的事件?我們天天看到、聽到、感受到的活生生的現實,為什么不能進入學生的視野,進入語文、作文乃至高考的試場?”(《柔性暴力和話語霸權》)。四是堅守語文教育的“書卷氣”:“中學語文教育的任務就是要把學生培養成為讀書人、文化人”(《語文教學:呼喚詩性》);“語文課是干什么的?很簡單:讀書!教師和學生一起讀!”(《語文教育:建構學生的精神世界》);“讀書是一種習慣,習慣是一種生存方式,生存方式就是人的命運,也是民族的命運”(《讀書是一種習慣》);“語文教育的‘北’在哪里?在閱讀和寫作,在思考、對話與交流”(《〈語文考試說明〉該壽終正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