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忙,教育累。教師容易產生職業倦怠,有不少人致力于為教師尋找“解乏”的妙法、智策。依我看,“解乏還需‘患乏’人”,最終能不能走出職業倦怠,取決于我們自身。
我獻一計,或許對廣大教育同仁不無裨益:無妨學會“閉目養神”。
我們是需要不時“閉目”的。“兩眼一睜,忙到熄燈”,是許多人的工作常態,超負荷運轉使大家身心俱疲,心力交瘁。“閉目”能讓我們小憩片刻,緩口氣,放松一下緊張的神經,蓄積一點用于“再戰”的氣力,就像李嘉誠先生那樣,每天來幾次閉目養神,使自己精神抖擻地投入新的工作。
我們是需要不時“閉目”的。可我們往往不愿意這樣,即便是課間休息的幾分鐘,也要拿出手機,快速地“刷屏”,唯恐與這個瞬息萬變的世界“脫節”,跟不上它的步伐。我們獲得很多蕪雜、無效、過眼煙云一般的信息,它們不免碎片化,也使我們的存在趨于“碎片化”——懂得了無數凌亂的“知識”,其中卻很少有能支撐起個人整個教育靈魂的東西。
我們是需要不時“閉目”的。教育理應是幸福的,可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我們也會遭遇一些不如意的、煩心的事情,譬如同事的誤解、學生的叛逆,倘若總是睜大眼睛,總要把這些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那我們就會精疲力竭,頭暈目眩。有時,我們要有一點“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雅量與智慧;當然,在這“閉目”的同時,還要反思自己的行為,并思考化解問題的良方。
我們是需要不時“閉目”的。是的,有時候,我們“忙”在一些不必忙、不該忙的事情上,甚至就“忙”在口口聲聲說“我很忙”之類言語以及進行某些相應行為的過程中,或者說,我們忙在一種自以為很忙的幻象與假想中,就像《愛麗斯漫游仙境》里的那只小兔子,它一刻不停地看表,不停地嘀咕:“沒時間說你好,沒時間說再見,我來不及了,我來不及了!”其實,閉目不看那塊“表”,閉口不說那些話,生活不就變得踏實一些,精神不就變得從容許多?
教學最是勞心的事情,教育最是勞神的事業。既勞心,又勞神,那么就需要或要求我們注重和善于養心、養神。《內經》云:“得神者昌,失神者亡。”如果“失神”了,那么,我們的教育人生便走向了末路,甚至走到了盡頭。教育者千萬不能“失神”。言重一點,確有一些教師正瀕于“失神”的危險邊緣,現在到了“求神”——把“神”找到、“贖回”的關鍵時刻。“求神”的路徑很多,閉目而養之則是一條可行之路,乃至必由之徑。
作者單位:南通市教育科學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