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1年創(chuàng)建以來,大豐實驗初級中學以先進的理念為引領,用精細化的管理作保障,狠抓教育教學管理和質量監(jiān)控,各項事業(yè)蒸蒸日上,教學實績始終名列鹽城市前茅。2010年改制后,學校的中考實績更是持續(xù)名列前茅,已形成良性循環(huán)的發(fā)展態(tài)勢。歸結這些年取得的成績,我校的教學管理呈現(xiàn)如下三個特點:
求真務實,把教學“六認真”落到實處
無論教育改革往何處去,教學質量始終是核心問題,它關乎興亡,是學校發(fā)展的生命線,而教學“六認真”回歸教育本源,強調教學的務實,理應成為教學管理的底線。
為此,學校出臺了一系列的舉措。例如,實施以集體備課為核心的三次備課模式,集體備課不流于形式,而是真正融合集體的智慧,成為教師們坦誠交流的平臺。經(jīng)過多年的摸索,我校逐步形成了“平等互動,自主合作”的課堂教學模式。該模式以“小組合作學習”為抓手,力求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教師做有意識的參與者和引導者。借助課改的東風,我校“兩課一評”“同課異構”“名師示范課”“青年教師匯報課”等校本教研開展得如火如荼,我們的課堂正變得更加有效和高效。
回歸公辦后,學校按照施教區(qū)招收的常態(tài)生源失去了以往的智力優(yōu)勢,學生的基礎與能力參差不齊。面對現(xiàn)狀,我校在學生輔導方面實施兩種策略:一種是針對后進生的“陽光工程”,學校提出了“從最后一名抓起”的口號,對這部分學生降低作業(yè)難度,設置跳一跳夠得著的目標,并明確責任教師;另一種是推行“改薄工程”,通過個別輔導,激發(fā)學生潛能,改進薄弱學科,讓更多的孩子能夠均衡發(fā)展。
五嚴規(guī)定實施以來,學校再也不可能組織學生周末輔導,而學生在完成假期作業(yè)時,會遇到大大小小的困難,各種社會辦學機構趁機不負責任地組織學生集中輔導。為滿足家長、孩子的實際需求,我校又嘗試著成立了“答疑超市”,組織各年級各學科的骨干教師,利用周日下午的時間,在指定的教室內,通過電話、QQ等方式回答學生的提問,學生也可在家長的陪同下來學校詢問。由于效果良好,“答疑超市”又延伸到了平時下午放學后的一小時。
為強化質量監(jiān)控,學校加強考試管理。考試實行全回避的策略,交叉命題、交叉閱卷;學校對試題題型、知識面覆蓋、分值設置、難易度有明確要求;考場安排參照中考標準,甚至考慮到了桌貼號這樣的細節(jié);每學期期中、期末兩次調研測試后,組織學校、年級組、備課組、雙班(我們的教師基本每人任教兩個班級)四個層級的質量分析,對超出警戒線的老師進行年級組和教務處兩個層級的誡勉談話,班子成員超出警戒線,則由校長室直接進行誡勉談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