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素質教育和新課改的大背景下,我們鎮江市各學校在語文學案的運用上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和創新,有效地促進了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結合教學實踐以及交流學習,我對語文學案的運用形成了如下兩點體會與思考。
一、運用語文學案可以轉變教學模式,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運用語文學案可以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例如,對于《甜甜的泥土》這篇課文,按照之前的教學理念,我會在教學中逐字逐句地向學生灌輸“母愛偉大”的思想,雖然教學效果也不錯,但學生總是在被動地接受。
而運用了學案后,這一情況得到了明顯改觀。學生在預習時,對導學部分的幾個問題很感興趣,尤其是看到“在預習中,你還有什么不懂的問題?請提出來。”這一問題后,他們提出了很多有價值的問題,例如:“小亮的媽媽為什么不把奶糖直接送到家里而非要送到學校呢?”“同學們看到小亮咧開嘴的鞋子,為什么沒有嘲笑他?”“小亮在家里受到后媽的虐待,爸爸為什么不管呢?”……針對學生的這些疑問,我在教學中及時調整思路,重新進行了設計,引導他們自主思考,從而有效地解決了他們的困惑。這樣,不但較為輕松地完成了教學任務,而且使學生感到自己受到了教師的尊重,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得到了體現。
二、教師要強化學習,不斷提高語文學案的設計水平
雖然教學是師生的雙邊活動,教學效果的取得有賴于學生在課堂上積極主動地學習,但教師的角色絕不是可有可無的。因此,教師要提高語文學案的設計水平,設計出符合教學內容以及學生實際的學案,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具體而言,語文學案的問題設置要有層次性、開放性和探索性;設計的問題要考慮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理解能力;要讓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能夠解決問題,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調動起進一步探索新知識的積極性。
例如,教學《送你一束轉基因花》這篇課文時,我是這樣設計學案的:先讓學生初讀文章,理解什么是轉基因花,了解轉基因花的特點;然后引導學生思考能否將文章題目改為“轉基因花”,并說明理由;最后,讓學生從文章中找出表達真摯感情的句子并進行賞析。這樣的問題設計就既體現了知識的逐步生成,也帶有一定的開放性和探索性,學生在相互啟發、共同思考的過程中,培養了合作意識和探究精神。
作為語文教師,我們要研究真問題,要真研究教學,從而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提升他們的語文素養。要想實現這樣的目標,運用學案是一條有效的途徑。
作者單位:江蘇省鎮江市江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