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學》教材中對氣質這樣闡述:“氣質是不以人的活動目的和內容為轉移的心理活動的典型、穩定的動力特征。”“氣質”在《辭海》里釋為:人的相對穩定的個性特點和風格氣度。氣質是人的個性心理特征之一,它是指在人的認識、情感、言語、行動中,心理活動發生時力量的強弱、變化的快慢和均衡程度等穩定的動力特征。學科氣質是教師在對所教學科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熟練掌握和對學科本質及精神內化基礎上,在他身上自然流溢的精神之美、文化之美,是由內而外、厚積薄發的人性之美、激情之美。
一名理科教師,如果從來沒有領悟過什么是理性之美,什么是嚴謹、簡潔、和諧之美;一名文科教師,如果從來沒有體悟過什么是人文情懷,從來沒有抵達過他所教學科文化的高地,那么,我們的學科課堂自然是索然寡味的。
數學,是理性之王;數學教師,應具有嚴謹、理性的氣質。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鄭毓信曾經說過:數學教師應該具有獨特的數學氣質,真正的數學氣質來自于數學文化。同時他闡述了數學教師有三個層次:僅僅停留在知識層面的,是教書匠;能夠體現數學思維的,是智者;而能進行無形的數學文化熏陶的,則是大師。這充分詮釋了“嚴謹而理性的精神、敏感與習慣的思維、深度而深刻的文化”的數學學科氣質的三個核心內容。可見,與學科素養相關的人格特征,是教師綜合素養的體現,更深烙著不可磨滅的學科氣質。
教師的學科氣質從何而來
修煉學科氣質首先要對自己進行“氣質定位”,弄清自己擅長什么,想要什么,你的價值在哪里,從而發現自己的亮點,找出自己獨特的教學個性、特長或優勢,然后把自己的學科知識、個性特點、激情和經歷都融入到氣質塑造中去。每個人都具有不同的特質,學科氣質就是要充分開發出個人獨特內涵中最有價值、最有影響力的那一部分來進行修煉。
一個好的學科教師應該具備什么樣的學科氣質?我想,學科素養、文化涵養、人格魅力應是每個教師著力修煉的學科氣質。
1.學科氣質的底氣來自教師的學科素養
成功源自專業。教師專業性的凸顯為學科氣質增加了無可復制的優勢,更說明了氣質不僅僅是一個符號,還包含了優異的教育品位、教育品質和教育品格。優秀的學科氣質意味著信任、忠誠和不離不棄,它會讓你一直擁有無數的教育“fans”。優秀的學科氣質打造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須循序漸進地發展,這需要目的清晰、分段實現、懷想天空又腳踏實地。
對于一個教師來說,要不斷修煉學科知識的寬度和深度。具備系統的學科知識,即能夠明確學科的思想方法、學科知識體系、知識間的內在關聯及學科的學習目標和學習策略。并且,對學科知識的把握能夠做到脈絡清晰、框架分明,能跳出教材看教材、用教材。倘若把學科教師的知識結構比做一座大樓,那么基本的學科知識應該處于這座大樓的底層部分。底層的寬度和深度,決定了整座樓的寬度和高度。舍此而談“學科氣質”,無異于建空中樓閣。語文教師的學科素養與解讀課標、教材的能力,對課堂教學的質量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要想上好語文課,就要苦練內功,提升自己的修養與品位,形成屬于自己的學科氣質。我想真正的學科氣質來自于文化積累與修養。從傳授語文知識,到體現語文思維與情感,再到語文文化熏陶,依仗的便是學科教師自身文化的寬度與深度。一節真正好的語文課,必定有一位學科氣質過硬的教師。
2.學科氣質的靈氣來自教師的文化涵養
“腹有詩書氣自華”,文化涵養關鍵在讀書。曾國藩的教子之道是“唯讀書則可以變其氣質”。他在給兒子的家信中寫道:“人之氣質,由于天生,很難改變,唯讀書則可以變其氣質。古之精于相法者,并言讀書可以變換骨相。”英國大哲學家培根在《論讀書》一文中說:“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自然科學使人精邃,倫理使人莊重,邏輯修辭學使人善辯。”可見,讀書之于氣質的改變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個有讀書習慣的教師,經過書籍日積月累的浸潤,氣質就會逐漸變得高貴而不媚俗,性情逐漸變得細膩而平靜,內心逐漸變得博愛而不自私。一句話,讀書可以使教師的靈魂變得高尚而偉大起來,這樣的教師,自然就會贏得別人的尊重。
潛心讀書使教師擁有濃濃的書卷氣。蘇霍姆林斯基把讀書和寫作當作自己的一種生活方式、人生習慣,看作自己職業的一種責任、一種情懷、一種追求,他不僅讀教育書籍、教育報刊,還讀文學著作、科學論述、學生讀物,從而使自己的身上散發出濃濃的書香。是書香讓他不為世事所迷惑,不為俗務所玷污;是書香讓他的身上有一種與書俱來的超凡的氣質,遠離平庸和世俗,遠離急躁和牢騷,保證心理與身體的健康;是書香使他守住心靈的一份寧靜,即使天空布滿陰霾,內心也是一片晴空!那是一種“坐看窗前云起云落,閑觀庭中花開花謝”的超然心境。我們身邊像蘇霍姆林斯基這樣的書香教師還有很多,魏書生初中畢業,但成就了一番大事業,培養他的是書籍,他那種舉一反三、融會貫通的境界,我想惟屬真正的讀書人吧;李鎮西,一個頗有建樹的教師,有人問他為什么有這樣的成就時,他淡淡地回答說,可能是比別人早讀了一些書,多讀了一些書。
大凡有學科氣質的成功教師都是與書為友的人,讀書的教師總能把目光放向遠處,總能想別人所不想,走別人所不行;因為讀書,讓教師能集百家之長;正是因為書,使教師總能跳出教育看教育。這就是書香教師獨具的超凡氣質之處。
3.學科氣質的大氣來自教師的人格魅力
教師的個人綜合素質也應提高。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以自己的智慧、品德、修養等做好學生的表率。一位教育家說:“在教育中,一切都應以教育者的人格為基礎,因為只有人格才能影響人格,只有人格才能形成人格。”對于學生來講,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師,是大氣的教師,本身就是強大的教育力量。教師的一言一行都給學生做出表率,俗話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學科氣質體現教師的職業素養和道德水平,它帶來的美譽度可以幫助教師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人格魅力,事半功倍地完成工作。學科氣質不能簡單地理解為名氣。它是由學科知識、教學技能、人生經歷、個性和知名度等方面組合而成的綜合體。學科氣質是一種獨特的“識別碼”,它讓你在茫茫人海、蕓蕓眾生中被迅速識別出來,因而教師必須有自己的教學個性、氣質和風格。
學科氣質最核心的內容在于教師的人品,也就是師德。離開了師德修煉,過分追求其他都成不了真正的具有學科氣質的教師。師德高品位,專業高學識,能力多方位,一個教師做到這幾點,也就真正擁有了學科氣質。
教學的全部內涵在于學科氣質
1.教師身上的“學科氣質”,是會逐漸熏染學生的
一個沒有數學味的教師,是不能真正上出具有數學味的課來的。同樣,語文教師不讀書,沒有激情,缺乏詩意,那么學生們怎么會讀書,怎么能有激情并充滿詩意,又怎么會學好語文呢?記得我高中時的數學老師,是一位特級教師,他身上所洋溢的數學的學科氣質,不僅征服著我們,也征服著他身邊的數學教師們。最讓我們傾倒的是,他講題時畫幾何圖形從來不用尺規,“徒手畫圓”是他的絕招,很多的數學定理和公式,在他口中變成朗朗上口、易學易記的口訣。從他的身上,我感受到的是一種駕馭數學教學的高超藝術和對“數學本質的理性和深刻的理解”,是一種“聰慧和思維的敏銳”。這就是他的數學學科氣質。這些都深深地感染著我,影響著我,使我“長大后,就成了你”,自己也成了一名數學教師。著名數學家M·克萊因曾說:數學是一種精神,一種理性的精神。正是這種精神,使得人類的思維得以運用到最完善的程度,也正是這種精神,試圖決定性地影響人類的物質、道德和社會生活。
可見,教師的學科氣質會直接感染并影響學生的學科氣質,也必然會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和美好未來。同時,教師的學科氣質對學生的影響,遠不止是帶他們走進知識的世界,更讓他們對知識和學科有一種純粹的熱愛與敬仰,這構成了教師學科氣質的本色。
2.教師身上的“學科氣質”,是會直抵學生靈魂深處的
在這種“氣質”之下,教師對知識和學科有“一種宗教般的情懷”,是教師獨立人格的外顯,是孟子所說的一個“君子”應該擁有的浩然之氣,它本身就對學生具有恒久不衰的精神吸引力。
反之,一個學科教師,如果從來沒有過激情,沒有過詩意,沒有過精神高地,他就不可能“占據”學生的心靈,他的學科也絕不會有感染力。
有些教師總覺得自己的教學是那么平庸,沒法有效吸引學生,沒有激情,沒有效率,重復,還是重復。他們也常常觀摩名師的課堂,也找人評課并反思,作這個改進、那個修補。但他們沒有意識到,問題歸根結底是出在“底子”上。其實“底子”的核心要素就是“學科氣質”,教師學科氣質匱乏,就“鎮”不住課堂,就“征服”不了學生。“底子”蒼白,無論教學技巧如何高超,其課堂也是索然寡味的,更妄談如何去吸引學生,觸動學生的靈魂。
擁有優秀學科氣質的教師,他的學生若干年后,即使已經忘記了很多單純的學科知識,但他那門課的學科價值和思考方式卻讓學生受益終生。這是個簡單的道理。
其實,每一門學科,背后都是一個廣博的領域。數學,是理性之王;語文,是精神的母體,是文化的脈搏;科學,是科學精神的象征……每一門學科里面都有足夠多的美,足夠多的智力歷險,足夠多的探索發現,吸引每個學生。可以說,學科氣質決定了課堂的生命力。
3.教師身上的“學科氣質”,是一種教育品格
教育品格是一個具有現代精神的教師面對學生時所不自覺營造的知識、素養、思想與人格融匯而成的“教育場”,是一個優秀學科教師學科氣質的基本層面。但更為重要的是,在教師那里,他所教的學科和優秀文化已經內化為個人的氣質,活化為人文魅力的自然流淌。或許,這就是一個教師所能擁有的最好的學科氣質。
讓每個教師“優秀”起來,是一個觸手可及的夢想。這條優秀之路,不是僅僅死盯著學生的分數,不是僅僅切磋教學技藝、技巧,也不是僅僅到大學去“被培訓”,而在于對自己的學科多一份“甘于寂寞”的“癡情”,多一份“油然而生”的“癡迷”,多一份“理想主義”的“癡狂”,多一份內心的沉靜與高貴氣質的沉淀。
一個教師若擁有鮮明的個性特征和學科氣質,無疑就擁有了教育的核心競爭力。優秀的學科氣質的形成并非可望而不可即,大家熟知的魏書生、于漪、錢夢龍、李鎮西、于永正、顧泠沅、孫維剛……無一不是成功擁有了自己獨特的“學科氣質”,成為教育界的“大牌”。
熱愛自己所教的學科,并努力與之融為一體吧!語文教師一看上去就有文學品位,數學教師具有數學品性,這是每個教師都可以追求并能最終修成正果的學科氣質修煉之路。
(作者為江蘇省中學數學特級教師,江蘇省無錫市甘露學校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