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學校從平凡走向優質,從優質走向卓越,必須堅守“教學”這條生命線。近年來,海南中學正是牢牢把握教學這條生命線,以創新教學為永葆教學生命勃發的原動力,以人為本,遵循規律,腳踏實地,銳意進取,在社會不斷變革的當下向著卓越邁進。
以教師為推手,推進教學變革縱深化
我們把教師建設看作是從學校內部萌生教育生命的綠色建設。現代的課堂需要怎樣的教師?如何打造一支既有能動性又有創造力的教師隊伍?在不斷的叩問與求索中,我們響亮地提出了“情態管理”的口號。
我們將情態管理的總目標設定為: 教師能在崇尚道德、理性和事業的前提下達到自我約束、自我勉勵、自我反思,常常處于一種自覺的、良好的、不斷更新的工作狀態中。這一目標的設定無疑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標準,要求他們從制度約束下的被動走向超越規范的主動。從內容上來看,情態管理包括兩個不可分割的部分:一是內化規范。我們通過學校愿景的共同構建、學校規則的共同擬定、規則遵守的互評互糾,讓教師參與到規范的建設與完善中,并在實踐中產生認同感、契合感,進而潛于心,見于行。二是文化營造。學校始終不渝地走文化立校之路。我們通過文化閱讀、文化沙龍等活動,讓教師的心靈與經典、名師產生碰撞,激發火花;通過辦公室文化、教研文化等各種文化形式的構建與豐富,使教師找到精神家園,萌生歸屬感;通過學科培訓、專家講座、名師引領、榜樣示范、課堂競賽、學習觀摩等手段,讓教師在精品課堂、精品學科、名師工程的打造中,文化創造力得以恣意飛揚。
實踐證明,管理方式的適時轉型,有力地推動了教師從一個“守規范”的工作者蛻變為一個“有道德”“會思想”的教育者,讓教師有了更高的追求。于是,課堂上富有激情成為教師的必然,課堂上充分尊重生命成為教師的應然,課堂教學觀念的轉變成為教師的自覺自省,精彩的課堂生成水到渠成,學校先后涌現出一大批銳意進取、教學得法的骨干教師,學?,F已有江蘇省特級教師1名,南通市學科帶頭人7名,南通市骨干教師18名,海門市級以上教學骨干教師共86名,占全校教師人數的二分之一。學校于2011年12月被評為首批“南通市教師專業發展優質學校”。
以范式為助手,推動課堂變革規范化
早在2002年,我校就和“生態教育”結下不解之緣,可以說,“生態教育”就是海南中學的教育命脈,三個“五年計劃”,三項省級課題,“生態課堂”“生態教育”貫穿始終。
跟“情態管理”完美結合。如果說“情態管理”是“規范管理”的提升,那么“生態課堂”就是“規范課堂”的超越。生態課堂凸顯四“生”,即生命,生活,生動,生長。堅持民主教學、開放教學、活動教學、分層教學,使課堂成為每個孩子都能“盡其所長”的場所。
和“學程導航”高度契合。海門教育于2008年提出了“學程導航”范式。海南中學抓住“學程導航”范式推進的契機,進一步完善“生態課堂”。我們進一步明晰課堂教學基本常規底線,建立各學科理想課堂經典案例庫,通過案例示范、學習研修、實戰過關、反思提升,逐步形成生態課堂教學常態,我們提出課堂教學流程的“五個環節”:情境導入、提出問題——學生自學、小組討論——展示交流、點撥提升——鞏固練習、組內互助——課堂總結、達標測評,努力打造“六度”課堂,即:效度,廣度,密度,深度,自覺度,適切度。
春風一度桃李開,滿城盡是香滿園。生態課堂在多方春風的吹拂下,以其精彩、豐富、生動、鮮活、高效獲得一致肯定,有效實現了追求課堂教學效益與生命質量整體提升的和諧統一。
以過程為抓手,凸顯教學管理精致化
我校從動態的視角進行環節、細節、過程性管理,用精致的過程保證精彩的終端。
重視管理導向。我校以海門市教育局關于《初中教學深度變革實施要求》為藍本,提出教學變革底線要求:一是無自主先學的課、無學生展示的課、無課堂檢測的課,一律為不合格的課。二是復習課、講評課無備課案,備課案無小結內容、無調整反思,一律為不合格的備課。三是布置作業不批改的教師、無錯題再練的教師、無校級研究課的教師,一律為教學工作不認真的教師。2014年,我校根據南通市課堂教學改革指導意見,對課堂又提出三點基本要求:“限時講授、合作學習、踴躍展示”。教學的底線要求和基本要求,使教師的教學指向性更加明確,使課堂更加高效。
重視“三個環節”。一是備課環節。我們提出一課三備的要求:個人獨備,鉆研教材;集體備課,共享智慧;二次備課,彰顯個性,從而使每位教師的備課都具有“資源化+個性化”的特點。無論是一備二備還是三備,我們都要先備學生、備學情,把學生的需要放在首位。二是上課環節。我們加強課堂狀態管理,要求教師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課堂教學中,同時還加強學習的管理,教會學生如何聽課、做筆記,如何思考、發表,切實做到高效學習。三是作業環節。強化量和質的管理,每個班級都有一本作業審批本,從學科作業的精選,到錯題再練的整理,學校都有明確的要求。
重視教研活動。我們以備課組為單位,精細教學管理過程。一是逐步建立階梯訓練的資源庫。精選、精編、精練、精講習題,尤其主觀題。要求老師定下心來選題、做題,每一個知識點、考點都要保證在訓練題中出現,不能搞“題海戰”。二是逐步構建校本化的單元復習教學案。樹立單元復習即學期復習、中考復習的意識,立足于中考,關注教材和學生實際,從重點梳理、易錯點再現、基礎再練、考題鏈接、復習檢測等版塊進行復習教學案的校本開發。三是要求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備課組要逐步構建周末預復習單,并結合學科特點,形成學段系列,語文、英語增加周末閱讀清單,包括閱讀內容閱讀任務和閱讀反饋。
重視教學診斷。學校對教師的課堂進行實時監控,組建督導團每周抽簽上課、聽課、評價,掌握教學一線最真實的基本信息,對發現的問題及時反饋交流,并及時糾正。學校堅持開展每月一次的教學分析會。每個教師都要對近期的教與學的情況進行過堂式總結自診;分管學科的校行政責任人,更是要從數據分析入手,從橫向、縱向進行全方位的剖析。除教師教學分析會外,我們還邀請家長對教師的教學進行評價。
“仰望星空,使人眼界高遠;腳踏實地,更知使命重大?!焙D现袑W是一所年輕的學校,未來的教學之路還相當漫長而艱難,幸好,已經開了好頭。我們將在教學管理之路上不斷前行、不斷探索、不斷轉型,以求不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