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數學教師,我們不但要關注課堂講解的有效性,更要關注作業設計的有效性。我們應該想學生所想,優化數學作業的設計,避免低效作業;要充分調動學生做作業的積極性,讓學生在完成數學作業的過程中享受到學習數學、運用數學的快樂,賦予數學作業生命的色彩。
一、作業設計要注重激發學生興趣
具有情境性的作業設計,能融入學生的生活,對學生有一定的吸引力,促使學生認真主動去完成。因此,教師要善于運用生活中的知識來設計符合學生認知規律、貼近學生生活的問題,把數學作業融入到生活之中,從而來激發學生完成作業的興趣。
比如,學生學習了有理數的混合運算后,筆者設計了“二十四點”游戲的作業題,讓學生完成。這樣的作業設計,讓學生在快樂的游戲中學習,不僅鞏固了學生的運算能力,還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同時,對作業設計的大膽突破,使完成數學作業的過程變得更加輕松、更加活潑。
二、作業設計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
筆者常在作業的設計中設置了一些能增強學生合作探究能力的問題,幫助學生樹立學習數學的信心。
比如,在學習相似三角形知識后筆者設計了這樣的作業:請4人為一組,利用相似三角形的相關知識,來測量旗桿的高度,不能爬上旗桿,也不能想辦法把旗桿倒下,測量的工具有卷尺、標桿、鏡子等。課后,學生們的興趣表現得非常濃厚,他們積極開動腦筋,很好地進行探究活動,不僅鞏固了課堂所學的知識,也培養了他們合作探究的能力。
三、作業設計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每個學生都有創造欲望。學生的創新想法、創新活動往往來自對某些問題的興趣和好奇心。這些往往又需要教師來挖掘、來引導。教師的挖掘、引導,不僅表現在數學課堂的教學過程中,在作業的設計上同樣可以做得很好。
比如,在講授“從問題到方程”這一課時,筆者設計了這樣的作業:你能根據方程2x+3=10編一道應用題嗎?這是一道開放性的問題,讓學生自編題目,不僅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自己的觀點,體會學數學用數學的快樂,更能拓展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四、作業設計要注重層層遞進,訓練學生的數學思維
作業的設計要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關注每一位學生,讓學生通過努力都能夠完成練習,而不是給學生帶來負擔,增大壓力,失去信心。因此,筆者在作業設計中,做到了由易到難,層層遞進,作業分層,作業經常通過問題串的形式出現,來為學生減負。
比如,學習了二次函數的應用后,我設計了這樣的作業:
已知函數y=mx2+6x+1(m是常數).
求證:不論m為何值,該函數的圖像都經過y軸上的一個定點。
問題1:若該函數是一元二次函數,寫出m的取值范圍。
問題2:若該函數的圖像與x軸只有一個交點,求m的值。
問題3:若該函數的圖像與y軸只有一個交點,求m的取值范圍。
學生通過這一系列有層次的練習,不僅拓展了知識面,鞏固了知識,而且訓練了數學思維。
(作者單位:江蘇省丹陽市后巷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