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簡介
《學生第二》
作者:李希貴
出版社: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內容簡介
這既是一部教育管理隨筆,也是李希貴老師教育生涯智慧的結晶。李老師熱愛教育工作,竭忠盡智地迎接著每一天的教育生活。作為教師,他心系學生和學生的未來;作為校長,他關注教師以及教師的生命成長;作為教育決策者,他不斷思考著教育的方向和真諦。這本書,既是一位教育管理者的深沉思考與睿智敘說,更是一位獻身教育的前輩寫給后生們的寶貴經驗和學習資源,動人心扉,啟人心智,發人深省,催促著每一個教育人盡力盡心地成長、成熟!
推薦人語
我第一次翻開這本書的時候,就被書名吸引著。而當我翻開扉頁,讀完自序后,我被作者石破天驚的觀點震驚著,更為一位教育領導者有如此溫暖的情懷所感動著。
我感動于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良苦用心,讓教育工作竟如此詩意和美好。
我感動于一位教育領導者的獨具匠心,讓教育工作竟如此藝術與智慧。
在感動之余,我也跟隨作者的指引,情不自禁地尋思和叩問:李老師為我們高舉起“學生第二”的鮮明旗幟,那么,就教育而言,究竟什么才最重要,可以稱得上是第一呢?這本書里,或許作者沒有直截了當地闡明觀點,但他用自身幾十年的行動和堅守,演繹出了精彩的思考和對教育的深刻理解。
是的,于教育而言,我們教師不應當是第一嗎?教師第一,并不是說教師的地位比學生高,教師享受的待遇要比學生好。記得德國教育家雅斯貝爾斯曾說:“教育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教師就是一棵搖動其他樹的主樹,這棵樹應當是孩子們的表率、模范和榜樣,應當是社會正能量的化身,方能搖動更多的小樹向著正確的方向搖動,方能喚醒更多健康的、積極向上的靈魂。教師,既是教育教學的策劃者和執行者,也是決定教育境界和教學水平的最核心因素。可以說,教師強則教育強,教師智則學生智。孔子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如果說,學生是教師的影子,那么唯有身正,其影子才可能不斜。我們很難想象,一個沒有高尚品德的教師,能教出擁有高尚情操的優秀學生;一個缺乏敬業精神的教師,能帶出有高度責任心的學生;一個人格不健全、心靈不美好的教師,能培養出身心健康的學生。
身正方能為世范,學高才可為人師。古往今來,師者賢能則門下能者聚,師者無能則誤人子弟。我們常說:要給學生一滴水,教師就必須有一杯水。當下,甚至有人一針見血地指出:學生往往可以原諒教師的嚴厲,但無法原諒教師的不學無術。這些說法都要求教師應當有相對淵博的知識和通達的學識。更何況,在當今的知識信息社會,知識就像滾雪球一樣急劇膨脹并快速陳舊。教師若是一直手持當年的那張知識的“舊船票”,恐怕很難站穩在現代講臺這艘“快客船”上。這就提示我們需要一直行走在專業化發展的道路上,不斷充電,與時俱進,和學生一起成長。
“無德”不能做教師,“無能”不能做好教師。從這個角度看,“學生第二”,既抓住了教育的前提要素,又含蓄地提醒教育領導者要重視教師的人格與專業發展,更是委婉地告誡廣大教育工作者要自加壓力、負重前行、當好先鋒。
《學生第二》一書中,李老師沒有刻板地說教,要求我們做什么,不做什么,呈現的幾乎都是他自己在怎樣做。讀這樣的書,實則在聆聽動人的故事。掩卷回味,留在腦海中的盡是教育的赤子情懷和高妙智慧。
(作者單位: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前黃實驗學校)
在線試讀
教育是塑造人的事業,以學生為本,塑造他們美好的人生,是我們不懈的追求。可是,要知道,這一切都只能通過教師來完成。用幸福才能塑造幸福,用美好才能塑造美好,“親其師”才能“信其道”。任何關愛都必須經過人的傳遞才顯得真切、動人,誰都沒有辦法改變這一點。一位教師,在校園里、課堂上,舉手投足間,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既可以春風化雨,也可以“近墨者黑”。學生正是在耳濡目染間長大成人的。可是,長期以來,我們有沒有想一想,長年累月生活在學生中間的老師們,他們生活得幸福嗎?他們的心情還好嗎?他們的臉上還有微笑嗎?
一位教師,當他的家庭問題、待遇問題、被社會認可的問題等都不成問題了,他們自然就會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學生身上。學生中心、學生主體地位是靠教師去實現的。對校長來說,教師就是實現你的教育理想的天使,只有當教師從自己的角度出發,覺得應該把學生放在首位的時候,他們才會發自內心地去這樣做。想一想我們現在的學校,更多地給教師的是壓力。不錯,壓力就是動力,但是,我們也不能忘了另一句話,“沒有壓力不行,僅有壓力不夠”。對一個從事著塑造人這一崇高職業的教師來說,如果他的動力不是來自于熱愛,而僅僅是來自于壓力,這樣的塑造,其結果肯定是十分可怕的。
新一輪課程改革把課程目標從過去的“一維”改為今天的“三維”,從平面變為立體,我們不僅要教給學生知識,培養學生的能力,而且要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為此,長期以來被忽略的育人者的情感態度問題,也理應被提到應有的高度。值得慶幸的是,我們現在已有好多學校開始致力于培養教師在學校的“幸福感”,這是教育的理性和管理的智慧。
松下幸之助有一句話,聽了著實讓人感動。他在為松下公司定位時曾說,松下公司主要是制造人才,兼而制造電器。在這樣一家“主要是制造人才”的公司里,還有誰會心有旁騖呢?正是松下幸之助對員工的一片赤誠,才最終把松下公司建成了充滿人文關懷的家園。所以,無論從哪一個角度講,我們今天的學校管理者都應該善待我們的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