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教師職業的專業性是不大為社會認可或尊重的。有種流行的說法:醫生越老越值錢,教師越老越沒人要。說法有些偏激,但最起碼,教師職業的專業性亟需加強已是不爭的事實。教師當自強,只有不斷提升教師職業的專業水平,才可能贏得更多的職業尊嚴和社會尊重。
有人對當前教師專業追求的現狀做了很好的概括:剛上崗——不敢無憂;發展期——我心依舊;正當年——還能追求;高原期——曾經擁有;更年期——想著退休。教到老,學到老。學校有必要針對教師階段性的專業發展規律,扎實有效地開展校本研修,促進教師成長,實現全體教師“洗頭”“洗手”“洗腳”的三大目標。
“洗頭”即轉變觀念,更新理念,這是頭等大事和難事。如何改,關鍵要有觸動。我舉個如何看待優差生的例子。特級教師魏書生說:所謂后進生,可能他們一點都聽不懂課程,還堅持在那里坐著。天長日久,他們磨出的是何等頑強的毅力!長期的教育經驗使我感到,大部分后進生都是心地善良、心胸開闊、待人誠懇的。北京大學錢理群教授尖銳地指出:我們的大學,包括北京大學,正在培養一大批“精致的利己主義者”,他們高智商,世俗,老道,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體制達到自己的目的。這種人一旦掌握權力,比一般的貪官污吏危害更大。我們的教育體制,正在培養大批這樣的“有毒的罌粟花”。兩相一比較,正確的學生觀就顯現出來了。
“洗手”是指提高能力,比如在課改中改課,錘煉教學能力。有些老師擅長講授,依賴于“滿堂灌”,“教你千遍也不厭倦”,可學生就是不領情,于是開始抱怨:講了n遍了,還是學不會!教育的規律不去掌握,教學的方法不去研究,教學的技能不去錘煉,憑著自己比學生早學了點,靠著自己一成不變的講解,課堂怎么會有生命和活力,老師怎么能得到學生的喜愛和尊重?所以,“在游泳中去學會游泳”,摒棄已有的依賴,不斷改進教學的方法,才能使我們強大起來。
“洗腳”是指要提升教師的品位,變普通為優秀,由平庸向高雅邁進。一些教師身居普通崗位,容易安于現狀,不求有為,甚至妄自菲薄,我們就應該給他們打氣,都是師范畢業,憑什么我不如那些名優教師、特級教師?只要有追求,我們一樣也能做得出色。我們更要鼓勵教師,要腳踏實地,扎實工作,教師要有教師的體面,教師要有教師的尊嚴,“貧居陋巷也不改其志”。在一個地方,特別是鄉村,教師往往是精神的標桿,學校代表著文化的高度。薪火相傳、文脈不斷,教師責無旁貸!
讓教師贏得專業的尊重,就讓我們從尊重專業、重視專業的提升做起吧!
(作者為江蘇省中學語文特級老師,金壇市第五中學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