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對話意識、期待意識、聯想意識的缺失,是導致學生閱讀興趣減退的重要因素。重視在閱讀教學中培養這三種意識,使其成為學生的一種自覺,有助于閱讀教學走向實處。
【關鍵詞】閱讀教學 對話意識 期待意識 聯想意識
閱讀可以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和審美情趣,但在實際教學中我們發現,學生剛開始閱讀課本時,大多抱有很大的興趣,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興趣逐漸消失。
我認為,這是因為我們的教學出了問題:每學一篇課文,總是要求學生劃分段落、分析藝術手法、提煉中心思想,還要從中歸納出知識點以應付考試,久而久之,學生自然無法享受到閱讀的快樂,取而代之的是說不出的苦澀。
要想改變這種狀況,我們就要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對話意識、期待意識和聯想意識,并使其成為學生的一種自覺。
一、對話意識
閱讀教學是教師、學生和文本之間的對話交流過程,三者之間是平等的主體與主體的關系。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不是高高在上的存在,而是要憑借內在的修養獲得學生的認可,從而達到傳授知識的目的。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教材中的每一篇課文都是經過認真篩選的,集經典性與人文性于一身。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給予學生充分的自由,讓他們深入文本、沉浸其中,與文本直接“對話”,與作者“正面”交流,而不能把學生當作接受知識的容器。而且,每一名學生的生活經歷和個性感悟能力都不一樣,閱讀文本后獲得的理解與感受自然也不一致,因此,教師要允許學生讀出自己的“味”來,這樣,才能突破文本意義結構的封閉。
例如,《故鄉》中有這么一段話:“阿!這不是我二十年來時時記得的故鄉?”其中的“阿”的讀法就頗值得探究。在《現代漢語詞典(第6版)》中,“阿”字的讀音有“┓ē”以及同“啊”的4種讀音(ā、á、ǎ、à),那么在本文中,這個字究竟該讀哪一種音呢?學生經過討論,認為應該讀“ǎ”,意為“驚疑”,理由是:在“我”的記憶中,故鄉是美麗的,而看到眼前“蒼黃的天底下,遠近橫著幾個蕭索的荒村”,再加上這次回故鄉就是為了別它,“本沒有什么好心緒”,所以讓“我”難以置信,也不愿意相信,從情感上接受不了。
這是閱讀文本時的一個細節,如果不注意就會忽略;而如果不仔細研讀文本,不能聯系上下文揣摩作者的心思,就有可能把這個字讀錯,那就誤會了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因此,研讀的過程就是對話的過程,是以己之心貼“我”心。
二、 期待意識
“閱讀期待”源自接受美學,它是讀者內心所預想的情景,反映了其知識層次、個人愛好和閱讀能力,構成了一種綜合的閱讀要求和欣賞水平。
日常教學中,這種意識的確沒有得到很好的重視,而且,要將這種意識具體落實到教學中,也是有一定難度的,因為,這要求教師能夠很好地把握文本、處理文本,不能只做一個“二傳手”,不能死抱著預設的目標不放、走流程,而是要盡可能地設置具有一定挑戰性的問題或情境,讓學生進行辨析和碰撞。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進行適當的點撥或補充,從而引導學生走向解讀文本的更深層次。這樣,才能培養學生的期待意識。
這樣的“期待”既不能太容易實現,否則,學生就會失去興趣;也不能大大超越學生現有的水平,否則,他們就會望塵莫及,達不到應有的效果。
例如,《注定飛翔》這篇文章講述的是一只老鷹在峭巖上教兩只雛鷹學飛翔的故事。這兩只雛鷹從來沒有走出過洞穴,因此學飛翔時的心情很復雜。以前,老鷹教雛鷹飛翔時,一般是雛鷹的父親在峭巖的上邊把雛鷹推下去,雛鷹的母親在下面把雛鷹接住,現在父親不在只有母親,所以,母親的心理也是非常復雜的。
一位教師在執教時,很好地處理了文本:他將文本內容一分為二,要求學生根據前半部分內容推測后半部分故事情節的發展,同時,讓學生認真品味前半部分中老鷹和雛鷹的心理,并從文中找出相關的依據。這樣的文本處理方式一下子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他們展開了熱烈的討論,課堂效果非常好。通過這節課,學生閱讀時的“期待意識”也得到了很好的培養。
三、聯想意識
聯想既是一種心理活動,也是重要的構思方式。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聯想意識非常重要,因為,這不僅關系到對學生遷移能力的培養,而且有助于他們解決開放性的試題。
我們所使用的課本中,有不少文章出自同一作者之手,或屬于同一時代、同一風格,借助這一條件引導學生加以聯想,也是深入理解文本的有效方法。
例如,執教《阿長與<山海經>》時,講到“我”想到《山海經》中那些奇怪的畫,現在不知道放在哪里了,又不好意思逼叔祖去尋找,“問別人呢,誰也不肯真實地回答我”,我就提問學生:“為什么別人不肯真實地回答我?”這一問題引發了學生的討論。有一位學生聯想到之前學過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講“我”到三味書屋學習,在上了生書、將要退下來的時候,向先生提問“怪哉”一蟲是怎么回事,卻得到了“‘不知道!’他(先生)似乎很不高興,臉上還有怒色了。”的結果,進而得出結論:在陳腐落后的時代,小孩子是不允許有這樣的奇思怪想的,因此,“誰也不肯真實地回答我”也就不足為奇了。由此可見,培養學生的聯想意識是非常有意義的。
閱讀教學占據了我們平時教學中的大部分時間,是否重視閱讀教學,能否做好閱讀教學,直接關系到學生的語文素養能否提升。因此,我們每一位語文教師都有必要認真研究閱讀教學,讓學生真正愛上閱讀,在閱讀中收獲知識和快樂。
【參考文獻】
[1]張慧.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培養探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9.
[2]李秀芳.在期待中引發心靈共鳴——論初中語文閱讀教學[J].語文教學通訊(學術刊),2013(3).
(作者單位:江蘇省海門市東洲國際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