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任務型教學中存在“機械操練型”“內容封閉型”“脫離體驗型”等虛假任務類型。有效的任務應當具備開放性、趣味性、交際性等特點,這有助于學生更好地參與任務、完成任務。
【關鍵詞】任務型教學 任務設計 基本屬性 實用案例
一、問題的提出
新課程改革以來,任務型教學法一直是英語教學實踐者認可的重要教學方法。任務型教學法以任務貫穿教學過程,以參與、體驗、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在任務的執行過程中挖掘學生自身的認知潛能,讓他們在實踐中感知與運用目的語,體現了較為先進的教學理念。
目前,盡管任務型語言教學理論在全國推廣力度較大,但由于語言環境、師資狀況、客觀條件等諸多制約,在實際操作層面尚存在許多問題。其中,比較普遍的問題是任務設計的質量良莠不齊,甚至存在違背交際教學理論的虛假任務。
1.機械操練型。
例如,在一次對話教學中,一位教師設計了“對話表演”任務,要求學生每4人一組,練習課本上的對話,并推選代表進行表演,用時少而且語言準確的幾個小組將獲得獎勵。表面上看,這個活動強調合作、強化語用、鼓勵競爭,課堂氣氛一般也會較好。但是,由于評價標準是速度與準確性,因而語言基本功好的學生自然會代表本小組進行展示,其他學生只能旁聽。而且,這樣的任務根本無法實際應用,只能算是背誦性的操練。
2.內容封閉型。
例如,教完《牛津初中英語》7B第七單元Reading后,一位教師要求學生兩人一組,以記者采訪Lin Tao的形式編寫對話,對話中,要用how old,when,what,who,how等設計問題。應當說,這樣的教學活動符合任務設計的一些特征,如目標的清晰度、語言表達的自主性等,但這個話題的內容是完全封閉的,討論內容沒有任何個性化的表達空間,問與答都是在不存在信息溝的前提下設計的。由于交際教學的內核是強調特定語境下的真實交流,因而這個任務僅屬于相對復雜的書面表達練習。
3.脫離體驗型。
例如,一位教師在教學Festivals of the Dead這節課后,要求每位學生獨自選擇一個節日制訂活動計劃。課本中提及的盂蘭盆節、萬圣節以及與文本內容接近的清明節是學生選擇最多的幾個節日,但是,由于學生對盂蘭盆節、萬圣節等的了解主要來自課本,缺少相應的生活體驗,而至于清明節,主要就是與父母一起掃墓踏青,話題的張力明顯不足,因此,課堂氣氛并不熱烈,即使主動發言的學生,也只有三言兩語。
二、有效任務設計的三個基本屬性
任務型語言教學強調通過交流學會交際,它不僅關注語言,而且關注學習過程,同時,把學習者的個人經歷作為課堂學習的重要因素,強調課內語言學習與社會語言活動的結合。
傳統的課堂教學以教師活動為基礎,如提問、講解、復習、布置作業等,這種教學方式不能保證對學生的學習、認識活動過程進行全面掌控。任務型教學則從學生學習的角度出發,以任務驅動學習。教學活動中,教師應圍繞特定的交際項目,設計出具體的、可操作的任務,讓學生通過表達、溝通、解釋、詢問等語言活動形式完成任務,以達到學習語言、掌握語言的目的。
一般說來,有效的任務應當具有三個基本屬性:開放性、趣味性與交際性。
開放性,即允許學生自主地表達真實的,與生活情境一致的觀點與建議。例如,組織評價性任務時,教師要鼓勵學生表達自我,如描述童年時期的旅行,評價汽車的優缺點,分析男女分校學習的優劣等。
趣味性,即任務要符合學生群體的生理特征與心理特征,要讓大多數學生樂于參與。例如,火星生活與地球生活的情況比較(《牛津初中英語》9A第一單元)這個話題容易激發學生的興趣,教師在布置相關任務時,就可以由此切入,引發學生探索的熱情。
交際性,即情境真實。我們必須記住:實際交往中,了解相關信息是第一位的,語言形式的正確與否則是第二位的。
盡管現實的英語課堂教學缺乏最佳的任務型語言環境,學生與教師自由使用英語的水平還不夠高,加之應試教育的特殊性往往使教師更重視語言形式而非意義,但在設計任務時,我們還是必須兼顧有效的任務的三個特性,這有助于學習者知識與技能的建構。
三、任務設計的幾個實用案例
1.羅列型任務:Western festivals of 2015
教師列出英語國家的一些重要節日的名稱,并提供一份2015年年歷,要求學生兩人一組確定今年具體的慶祝日期。本任務的難點在于,部分節日并非安排在固定日期,如“感恩節”“復活節”等,對此,教師應鼓勵學生通過討論或查閱資料完成任務。
2.統計型任務:Favorite colours
教師設計好調查表,將全班學生分為若干組,邀請志愿者擔任記者,分別采訪每一位學生并做好統計,了解學生選擇該顏色的原因。調查者在黑板上反饋調查結果并進行總結。本任務的挑戰性在于,學生選擇顏色容易,但說明原因較難,且答案有很大的開放性。
3.傳遞型任務:What did he say?
教師將需要強化的句型用一句話的形式同時告訴每組第一位學生,要求他們立即輕聲傳遞給身后的學生,看哪個組做得又快又好。這源于教學小游戲,但具有相當的實用性,教師要確保競賽的公平性。此外,設計好恰當的需要傳遞的內容也十分關鍵。本任務的挑戰性在于,下一位學生并不知道傳遞的信息內容,而且在接受信息后,還要準確地再往下傳遞。
總之,課堂教學任務設計的核心是借助生活情境,鼓勵學生積極合作、探究學習,讓他們在語境中理解語言,在語境中操練語言,從而減少和避免失誤,提高理解能力以及口頭表達的正確性,更好地參與并完成任務。此外,任務設計應當有層次有梯度,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表現并體驗成功。這些,都是我們廣大一線教師在教學中需要關注的方面。
【參考文獻】
[1]Ellis,R.Task-Based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M].Oxford:Oxford University,2003.
[2]Jill Hadfield. Classroom Dynamics[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
[3]黃誕平.從多維視角看任務型語言教學中的任務設計[J].廣東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6).
(作者單位:江蘇省蘇州工業園區星海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