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課堂教學改革越來越重視學生的學,越來越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以及思考問題的方法。關注學習策略,有助于促進學生更好地發展。
【關鍵詞】學習策略 學生發展 教學改革
隨著課堂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大家逐步意識到:課堂教學中,學生才是學習的主人,只有學生進入了學習狀態,教學才是有效的。
近年來,我校本著“問題即課題,教學即研究”的思想,以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策略為抓手,在如何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嘗試。
一、明確會預習是有效學習的開端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學習也要有計劃性,因此,學生在課前要養成預習的習慣。課前,教師要充分結合學科特點、教學內容、學生的實際情況等,布置相應的預習內容。
例如,語文課文的預習內容可以這樣設置:①通讀這篇文章;②通過查字典等途徑認知生字詞,一要知道字或詞的讀音,二要弄清楚字或詞的含義,三要嘗試著運用這個字或詞;③務必記下不明白或不理解的地方。
而對于注重探究與實驗的學科,教師則要根據教學內容,靈活地安排預習內容。
例如,物理、化學等學科中的實驗預習往往就是了解實驗原理、實驗器材、實驗步驟等。
對學生而言,學會學習、理解學習的策略與方法比掌握一定的知識更重要。因此,教學的真諦是讓學生“學會學習”。現代教育教學觀認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育教學的過程要關注學生是怎樣學習的,是怎樣學會的。作為“學習主體”的學生只有掌握了有效的學習方法、學習策略,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學習,才能為日后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承認課堂是允許學生出錯的地方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要怕學生出錯,因為,只有出錯的課堂才是真實的課堂,只有出錯的學習才是學生真實的學習。
例如,根據學科特點,對預習內容的檢測主要是檢測學生對預習內容的記憶與理解情況,這樣能夠將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暴露出來。該環節可以這樣操作:對于剛剛進入初中階段的學生,只要他們認真預習了,就算過關,這樣做的目的是讓他們養成預習的習慣;而對于八年級、九年級的學生,課堂檢測的形式就可以靈活多樣。教師必須認識到,學生學習成績上不去的根本原因是他們不會學習,要想解決這一問題,僅僅依靠教師的講解與督促是不夠的,必須要讓學生參與進來,并將其變成一種自覺。有智慧的教師一定是善于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教師,也一定是懂得教給學生學習策略的教師。在對學生進行預習檢測時,教師要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從上課伊始就讓學生體會到成功。即便學生犯了錯,也要引導他們認識到為什么會出錯,怎樣才能避免出錯,這樣,就消解了學生的心理負擔,讓他們更有信心投入到接下來的學習中去,努力達成課堂教學目標。
三、懂得學生需要教師的引導
學校是學生學習和成長的地方,學校教育階段是一個人的價值觀、世界觀形成的重要時期。在學校中,培養人是第一要務。培養好學生,讓他們健康成長,將來成為對社會有用的棟梁之材,是學校的立校之本,是教師的工作之基。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教給學生探討的技能,讓他們學會通過探討辨明正誤、拿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能在未來的社會生活中,獨立面對各種各樣的問題。
在課堂探討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解決預習過程中的“不明白”;進一步理解和掌握知識的意義和內涵,明白知識產生和發展的過程;掌握知識的內部結構;學會運用知識。教師還可以根據課前預設,展示自己的備課思路,和學生分享自己在探索知識的過程中所看到的沿途風景。同樣,學生也可以與大家分享自己對學習內容的思考,展示獨到的見解。
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務必做到了解學生對學習重難點的思考過程,看到他們的學習困難之處,并通過分析和引導,讓他們明白,這些地方為什么難學,應當怎樣突破;如果只掌握了部分內容,余下的內容應當怎樣突破;等等。
課內探討既是為了解決問題,更是為了發現問題。教師只有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才能幫助他們更好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這是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的關鍵。
四、意識到讓學生學會反思是有效學習的根本
學生學習的結果不單單表現為教師的評價,還表現為他們是否養成了自我反思的習慣。現代教育教學觀主張,我們既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也要關注他們的學習過程;既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教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這樣的評價有助于改進和優化教師的教育教學,有利于學生的學習與成長,促進學生的有效發展。
自我反思的目的是讓學生自己總結學習經驗與方法,發現學習中的問題與不足,以便更好地促進學習。
此外,我校在研究學生學習策略的同時,也關注教師的教學策略。在學校層面上,我們用學校的管理策略影響和帶動教師的教學策略,再用教師的教學策略帶動并教會全體學生學習。在平時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我們倡導并鼓勵教師用激勵策略催生學生主動學習,用等待策略引導學生嘗試學習,用迂回策略引發學生深度學習,用合作策略鞭策學生共同學習,用喚醒策略誘發學生學會學習,用共贏策略促進學生分享學習,進而實現讓所有學生都能學得有效的目標。而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的不同環節,我們也分別使用了預習策略、表達策略、作業策略、反思策略、合作策略、提問策略、總結策略、糾錯策略以及自覺策略、自悟策略和自省策略等。
教學要著眼于學生的未來。因此,作為一線教師,我們要教給學生學習的策略,讓他們在輕松愉悅中,得到發展,收獲學習的樂趣。
【參考文獻】
[1]陸璟.PISA測評的理論與實踐[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
[2]楊向東,崔允漷.課堂評價:促進學生的學習和發展[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3]馬小為,龐彥福.初中數學有效教學模式[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
(作者單位:江蘇省無錫市江南大學附屬實驗中學)
本文系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立項課題“初中學科學習策略的構建與教學實踐研究”(課題批準號:C1438)階段性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