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費者購買意愿”前景樂觀推高三方信心指數
盈石集團研究中心對樣本數據的統計分析結果顯示,2015年中國商業地產信心指數為119.1,較上一年提高七個點。中國商業物業市場信心指數持續領先,達到124.8;寫字樓市場信心指數僅為107.1,則與之相差17個點。與去年相比,2015年中國商業物業市場信心指數提升十個點至124.8,顯示市場整體形勢趨向樂觀。
從商業物業市場參與方的角度來看,品牌商超越服務商位居第一,其信心指數達到127.8;服務商則緊跟其后,信心指數為123.8;業主方信心指數也高達121.1。從城市級別來看,一線城市依然取得最高值,其商業物業市場信心指數為129.1;三線城市躍居第二,其商業物業市場信心指數達123.2,高于二線城市的121.3。
通過與上一年調查結果進行對比,可明顯看出2015年商業物業信心指數在各方面都有提升。這主要是由于包括業主方、服務商及品牌商對“消費者購買意愿”持樂觀態度的人數占比,較上一年均上升了20個百分點以上。其中,品牌商最為樂觀,高達71%的品牌商都相信消費者購買意愿將在2015年提升。
此次調查中,消費者相關評價指標是影響受訪者做出市場判斷的第二大因素,因此在盈石集團研究中心的商業地產信心指數體系中,這個指標在商業物業市場的評價體系中所占的權重僅次于經濟環境指標,達到30%。在權重較大的情況下,消費者相關評價指標的大幅提升,明顯拉高了整體商業物業市場的各方信心指數,這也可以說明為何直面消費者的品牌商取得了最高值。商業物業市場的受訪者對消費者相關評價指標的一致看重也說明了在競爭日益激烈的零售市場中,理解消費者的喜好、習慣和結構已經成為制勝的關鍵。
盈石集團研究中心總經理、皇家特許測量師學會(RICS)中國商業地產專業委員會主席張平女士指出,品牌商對消費市場增長的堅定信心在此次調查中凸顯,2015年商業物業信心指數得到顯著提振。相較于業主方的保守,服務商信心指數更貼近直面消費者的品牌商,這也體現了服務商把握市場脈搏的專業能力。
非零售類品牌高度樂觀行業增長潛力巨大
本次中國商業地產信心指數調查還發現,非零售類品牌商的信心明顯高于零售類品牌商,其中生活配套類品牌商的信心指數最高,為145.6,餐飲類品牌商的信心指數也達到131.6,零售類品牌商的信心指數僅為123.4。從關鍵指標來看,由于對電子商務和市場競爭加劇的憂慮,零售類品牌商對行業發展持樂觀評價的占比較低,而餐飲、生活配套及娛樂等非零售類品牌商在行業發展及拓展計劃上尤為樂觀。
從盈石集團研究中心跟蹤的行業數據來看,非零售類品牌商對行業發展的高度樂觀早已有跡可尋。隨著我國居民消費結構升級,大眾化及生活配套類等非生活必需品的消費持續升溫,非零售類品牌行業增長潛力巨大。在2014年,居民外出就餐需求推動大眾餐飲企業收入增長13.2%,較中高檔餐飲企業高11個百分點;文化旅游需求旺盛,電影總票房繼續保持全球第二的位置,達到296.4億元;商務部統計全年旅游總收入約3.25萬億元,增長11%,出境旅游首次突破1億人次。
大宗交易更受青睞佐證大資管時代的到來
此次中國商業地產信心指數調查結果顯示,相比對消費市場的普遍樂觀,業主方及服務商對物業銷售市場態度較為謹慎,僅約四成在銷售指標打分較為樂觀。
其中服務商對商業物業銷售市場的態度趨向保守,他們對商業物業的資產價值判斷更為冷靜。而在交易宗數上看,數據顯示受訪者對大宗交易比散售交易更有信心,這也從側面證明了商業物業市場在走向大資管時代。
消費市場雖長期被看好商業物業發展仍需創新
在這次中國商業地產信心調查中,商業物業信心指數(CRMCI)進一步趨向樂觀,并且保持高于寫字樓信心指數的水平。
消費市場的增長潛力被長期看好,品牌商對行業發展的信心也走強。但是,部分零售類品牌商反饋依舊面臨電商、人才流失等挑戰。因此,一些品牌商提出自身行業成熟度有待提高,提倡對品牌定位、消費者習慣的捕捉要從長遠看。從行業外部挑戰來看,品牌商認為商業物業在招商中對國外品牌的過度推崇,導致商場和國內品牌商的租金博弈加劇,無形中加大了國內品牌商的經營難度。
而對商業物業市場的服務商及業主方來說,目前市場存在的同質化、供應量過剩等問題依然不容忽視。有受訪的服務商和業主方提出了對商業物業市場的未來發展方向的見解:現有物業運營需要進行精確的市場研究,以主動理解并適應市場變化,加大培養商業運營人才;購物中心運營需推陳出新,獨辟蹊徑,尋求上升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