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剛過去的酷夏,第十三屆中國國際數碼互動娛樂產品及技術應用展覽(ChinaJoy)在上海召開,四天的展會迎來了27.3萬人次觀眾,比去年增加約兩萬人次。經過了十多年的積累,上海已被業界譽為國內首屈一指的互動娛樂創新創業高地。最新發布的《2014上海游戲產業出版報告》顯示,去年上海網游銷售收入377億元,占全國的32.9%。而七萬多名平均年齡27歲的上海網游人,無疑是打造上海娛樂創業高地的主力軍。
7月29日,第十三屆ChinaJoy在上海開幕。ChinaJoy是玩家的樂園,更是游戲企業競技的擂臺,全球700余家游戲企業攜旗下近4,000款游戲匯聚黃浦江畔。ChinaJoy已經成為和美國E3、東京電玩展齊名的世界互動娛樂產業盛會。這無疑驗證了一點,近年來伴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中國的游戲產業發展達到了新的高度。
上海市新聞出版局副局長祝君波表示,這個產業已經跨過了1,OOO億的銷售收入,去年達到了1,140億的規模,其中移動手機的市場達到了274億。
原創網游收入增長78.2%
最新發布的《2014上海游戲產業出版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2014年上海網絡游戲(包括客戶端游戲、網頁游戲、移動游戲和電視游戲)銷售收入約為377億元,約占全國銷售總額的32.9%。其中,移動游戲貢獻明顯,銷售收入約為55.8億元,同比增長率約為154.7%。
移動游戲行業,是目前上海較為關注的戰略性產業之一。2014年,上海不斷加大調整傳統互聯網企業的力度,同時對移動互聯網等新興產業予以規劃調整,其中,移動游戲發展被提升為重點領域,為移動游戲等創新創意型科技企業成長和發展騰挪空間。比如將“全球移動互聯網創新基地”“Unity游戲及應用大賽項目”等納入文化發展支持項目,以及提出對國家重點鼓勵的文化產品出口實行增值稅零稅率的稅收支持政策等。移動游戲興起不僅促進了游戲產業內部結構的優化升級,而且其“輕資產”“高成長”“創新型”在2014年成為上海游戲出版產業的重要標簽。
來自報告的一組數據:2014年,上海移動游戲銷售收入約為55.8億元,同比增長率約為154.7%,增長速度略低于2013年,但高于2014年全國移動游戲市場。此外,2014年上海移動游戲市場占有率約為14.8%,比2013年的8.6%增長了近一倍;經上海市新聞出版局報送的游戲產品中,移動游戲產品數量占全部游戲的比例約為41.6%,相比2013年的14.8%增長接近三倍。
報告還顯示,國內外企業在滬抱團發展電視游戲產業鏈各環節,上海崛起為電視游戲產業新高地。自2014年以來,全球兩大游戲主機廠商微軟和索尼相繼在上海成立公司,從事Xbox One和Play Station 4等的加工生產和銷售。同時,東方明珠與百視通的整合,以及互聯網電視牌照的推動,也在促進Xbox與Play Station兩大游戲主機平臺更快加入家庭娛樂領域。報告認為,在萬事待興的電視游戲領域,上海2014年在電視游戲業務開拓方面初見成效,其中東方明珠和百視通分別以46.0億元和23.2億元的營業收入,開始形成高產值的市場發展趨勢。
在百視通等大型企業推動下,上海不僅在全國拓展出2,000萬IPTV用戶,而且帶動PPTV、土豆網等嫁接電視游戲產業鏈,并逐漸培育出“增值業務付費試用”“正版游戲購置”等消費習慣,在全國處于領先地位。與此同時,巨人網絡、九城等十余家企業在滬成立國內首個“家庭游戲產業聯盟”,集聚中國本土開發者研發電視游戲,豐富電視游戲產業上中下游及外圍內容和服務,助力構建并持續優化電視游戲產業生態鏈。截至2014年年底,上海市新聞出版局報送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審批的主機游戲達到22款。報告認為,隨著上海電視游戲生態系統逐步完善,將會推動中國整個電視游戲產業進一步發展提升競爭優勢。
當然,在看到移動游戲、電視游戲數據大放異彩的同時,最值得一提的是,在ChinaJoy創辦之初,幾乎是海外引進游戲的天下,但原創網游已占據絕對優勢,上海自主研發網絡游戲銷售收入約為299.6億元,同比增長率約為78.2%。
創新團隊成就創業神話
技術與產業的發展讓移動互聯技術降低了創業門檻,產業持續興旺的同時,產業競爭也在迅速加劇,給企業帶來的不僅是成果,更是強烈的危機意識。過去開發一款客戶端游戲需要三至五年,投資上千萬元。到了手機游戲時代,一款游戲的開發周期僅為幾個月,成本也只需百萬元。但是相應的,每年有數以萬計的新游戲誕生,能賺錢的卻不到1%。
在創業成本大幅降低的情形下,如何提高創意的市場競爭力,如何提高企業的存活率,成為互動娛樂產業破解的題目。
在這樣的局面下,“創新”無疑是其中最大的奧秘,也成就了“創業神話”。隨著網頁游戲、移動游戲以及電視游戲等細分市場的快速發展,2014年上海游戲出版產業新崛起一批高收入的游戲企業,如以游族網絡、37游戲、莉莉絲科技等為代表的研發、運營及相關產業鏈企業,其中2014年度游族網絡的營業收入達到約8.4億元,37游戲達到約六億元,與傳統龍頭企業如盛大、巨人、東方明珠、百視通等形成集群集聚效應,為上海上中下游的產業協作與配套完善注入更多力量,以及貢獻全國近三分之一的產值,推動上海游戲出版產業繼續保持全國領先的發展趨勢。
在龍頭企業集聚的帶動效應下,由上海成長起來的中小游戲團隊日益受到資本市場青睞,上海成為全國游戲行業并購活動中的重要地區。據悉,駿夢游戲、都玩網絡、火溶信息、游唐網絡、酷寶信息、天游軟件和寶酷網絡等七家公司的合計收購金額達到57.265億元,上海在游戲出版產業領域所積累的人才、技術等優勢再次被市場認可。
比如,從三個人創業起家的莉莉絲科技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其研發的首款手機游戲《刀塔傳奇》于去年2月25日在蘋果商店(AppStore)正式上線后,刷新了各種行業指標和排行數據,長期保持暢銷榜第一。從落戶上海到拿到風投,再到躋身業界前列,前后不過兩年。這家位于漕河涇的公司很酷,占地4,000多平方米,公司里有貓合、魚塘、小劇院、冥想室,甚至還有滑梯,可以從樓上的酒廊直接滑到下面的辦公區。
然而難以想象的是,2013年這家公司才剛剛成立。彼時,三名“85后”年輕人從騰訊游戲部門辭職,創立了這家小公司,當時啟動資金僅僅65萬元。未滿兩年,就已發展到約100名員工。
“上海的創新創業環境為互動娛樂產業提供了快速成長的能量。”莉莉絲相關負責人表示,2013年是莉莉絲創辦元年,同時也是中國游戲產業的一個盤整年。大公司不斷兼并收購小公司,對市場進行“卡位”,提高門檻阻止后來人進入。游戲市場,已是一片廝殺的“紅海”。雖然銷售額上千億元,但能夠真正賺錢的游戲公司卻不到2%。
一款游戲推出后,兩個月內若沒有“過億票房”,那就注定沉寂失敗,和拍電影的風險一樣,有太多不確定性。這種情況下,莉莉絲能殺出重圍,除了創新別無他路。“刀塔傳奇”改變了以往卡牌游戲撞擊式的玩法,屏幕頗具動感,顛覆了這個品類的固有模式。甫一面世,就大受歡迎。
在業內人士看來,上海游戲產業朝氣蓬勃,聚集了大批富有創新精神的網游人無疑是其中的關鍵。
提高上海就業顯神通
作為變革最快的互聯網行業,網絡游戲對促進全民創業、推動就業有著很顯著的作用。上海市新聞出版局副局長祝君波指出,2014年以來李克強總理多次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而網絡游戲產業作為文創產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可以說是創業創新的典型代表。
他以上海為例,指出在企業創業方面,上海95%以上的網絡游戲公司是民營企業。從第一代創業人陳天橋、史玉柱、王子潔到第二代的創業人汪海斌和今天的紀學鋒先生相比,他們已經算是第二代了’都是以網絡游戲為切入點,進行有益的探索。
“我們去過一些游戲公司,發現這些公司沒有什么行政級別、資歷、職稱等等,真正做到了‘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很多年輕人在這里大展宏圖,為我們上海和中國贏得了聲譽。在促進就業方面,到2014年年末,上海這個行業從業人數已經有七萬多人,去年還只有六萬多人,所以這個行業的人數也在快速增長。”祝君波說。
以盛大游戲為例,這家公司在業內最早啟動中小團隊扶持計劃,至今共投入扶持資金超過10億元,投資、入股或采取其他合作方式扶持的中小開發團隊和創業公司,總計已超過50個。小團隊能快速適應市場變化,降低試錯成本,而公司提供的配套團隊,則能幫助創業者實現創意轉碼。
“過去,盛大游戲靠著一部引進游戲撐起90%產值,現在公司每年都會推出約20款新游戲,自主研發產品的產值比例較從前增加了30%。”盛大游戲副總裁朱笑靖說,作為創意產業,需要更多觸角接觸市場,而人才作為創新核心,對于企業發展至關重要。
“激發每個人的積極性、創造性,大船才更容易在行業轉型中掉頭。”巨人網絡總裁紀學鋒說,如果游戲從業者把進入大公司視為“安逸穩定”,再厚的家底也會被吃完,應鼓勵創新,讓掌握核心競爭力的年輕人當上老板。
目前,包括巨人、盛大在內的滬上網游巨頭,不僅組建投資聯盟,同時還鼓勵企業員工內部創業,把創意項目變成創業型公司。
產業內的充分競爭,讓上海的企業家生成了前瞻性的戰略眼光。一個個已經成熟的大型游戲公司都著手在企業內部培育創新因素,讓自身的產業鏈不斷拉長。比如,游族網絡在做大做強游戲業務的同日寸’就跨界到電影領域,正致力于將硬科幻小說《三體》搬上大銀幕,目前,該電影的前期拍攝已經完成,進入了后期特效制作階段。
外部環境持續優化
另外,上海企業能夠全力拼內功,也在于外部環境的持續優化。
2014年以來,上海游戲出版產業在政府與園區及行業組織的引導推動下,扶持創業孵化與投資服務的體系越來越成熟,不僅引入國內首個移動游戲創業孵化器“應用谷”,成立上海游戲產業孵化器,建設“海外人才離岸創業基地”等項目,而且組建投資聯盟,形成以游族網絡、盛大、樂逗為核心的投資者,以50家天使基金和風險投資基金為活躍投資體的創業服務平臺,整體上提升了上海游戲開發者技術及產品創新的融資環境。
據統計,2014年,上海有規模以上的軟件和信息服務企業近5,000家,從業人員約60萬人,實現5,000多億元收入,其中游戲等互聯網信息服務業貢獻1,095.98億元。
產業環境的改善,也可以從文化創意園區的功能轉變看出變化。目前,園區已從過去的招商引資轉向幫扶企業孵化及參與成長與文化產業整體聯動發展。以此為創業者提供“高開放度、低創業成本”的制度環境,同時還通過自主升級,與產業整體保持聯動發展,比如施行的“雙千計劃”能夠將創業者的月度居住成本、辦公成本壓縮壓制在1,000元左右,保證團隊及產品創新原動力,再比如推出的“張江小貸”為600余戶中小企業貸款近17億元,從創業融資等方面給予入駐企業支持。
另外,上海文化金融稅收等利好政策釋放發展熱情,也進一步吸引了游戲產業持續增強創新活力。在《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文化市場開放項目實施細則》指導下,2014年上海在資金、金融、文化等方面推出一攬子政策,鼓勵游戲出版等文化產業發展。
特別是在以中小團隊為研發主體的創業需求日益迫切的背景下,類似于連續三年的一億元文化發展專項資金、提高至40%-60%的文化企業融資擔保項目代償實際損失的補償比例以及增加對文化企業貸款貼息的支持力度等利好政策,無疑為上海游戲出版產業營造出更加開放輕松的政策制度環境和市場環境。據統計,截至2014年10月底,浦發銀行文化類企業的授信余額超過100f乙元,其中文化類小微企業的貸款余額達到20億元。
同時,在稅收方面,上海對國家重點鼓勵的文化服務出口實行營業稅免稅,例如游族網絡、愷英網絡等八家上海游戲企業就入選《2013-2014年度國家文化出口重點企業目錄》,其中游族網絡獲得“國際級文化‘走出去’專項扶持資金”195萬元,而在政策和資金層面上獲得重點扶持,上海因此在全國26家入選游戲企業中占到了30.8的比重。在包括但不限于上述利好政策影響下,2014年上海游戲企業在投融資、進出口和稅費等方面進一步減輕負擔、提高發展活力,整體上促進上海游戲出版產業增強技術創新、產品創新及模式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