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眼里,賽里木湖是悲情的湖。
雖然,它有驚世駭俗的美,它有處子般的恬靜,但是,大西洋暖濕氣流在這里回旋起落,凝結成最后一滴眼淚,便注定了它的悲情身世。
撥開天山峰巔白絮般的云彩,如同揭開覆蓋在賽里木湖臉上的輕紗,賽里木湖的盈盈眉眼處,凝聚著令人欲泣的神情。欲泣,不為因雪而白頭的滄桑,不為因風而皺眉的凄婉,只為在這里流傳的悲情故事和在這里演繹的悲壯歷史。
清早從塔城出發,經過阿拉山口、艾比湖、怪石峪,到賽里木湖時已是晚上九點。從東面進入景區,沿北岸往西行,準備繞湖一周,從南岸出景區,進果子溝。湖面吹來凜冽的風,倒映點點星光,車燈投射在夜空,劃出兩道光柱。光柱下,草場、沼澤、灌木、溪流,一閃而過。在如此寂靜的夜晚,走在如此寂靜的湖岸,走著走著,便走進了遠古,走進了洪荒曠野……
眼前出現一個開滿鮮花的美麗草原,一對青年男女策馬向天邊奔去。這是不是傳說中的蒙古族青年契妲和雪得克呢?這對熱戀中的情人在草原上放牧,相親相愛。他們不屈服于草原暴君的淫威,以死相抗爭,雙雙殉情。山川為之震顫,天地為之悲愴,大草原頃刻變成一片瀚海,一對戀人化作湖心形影不離的小島。
那駕著八匹寶駒坐著青銅車,與馭著青赤二龍坐著云香車緩緩而行的,是周穆王與西王母嗎?當年,周天子西巡至群玉山,與西王母同游瑤池。臨別前,西王母深情款款地問:“將子無死,尚能復來?”周天子回答:“比及三年,將復而野。”然而,周天子最終未能履約復來,不是負心,而是他有“和治諸夏,萬民平均”的重任在肩。西王母倚窗向瑤池拋灑相思淚水的身影,永遠地留在李商隱纏綿悱惻的詩中:“瑤池阿母綺窗開,黃竹歌聲動地哀。八駿日行三萬里,穆王何事不重來?”我明白了,古代瑤池,不是青海湖,不是天山天池,它是賽里木湖——古時候,賽里木湖就叫天池,是新疆海拔最高的冷水湖。
我們的車繼續疾馳,雪亮的車燈光柱牽引著著我的思緒穿越時空隧道,飄向遠方。遙想西漢張騫曾幾度出使西域,受命游說游牧于賽里木湖一帶的烏孫,聯手抗擊匈奴,我們的腳下,是否就是當年他策馬奔馳的地方呢?他是否曾在這里勒馬駐足,眺望賽里木湖的美麗,回想策動烏孫無果而難過流淚呢?策動不成,漢朝轉而與烏孫國聯姻,遠嫁了兩位公主細君與解憂。細君公主在烏孫生活了五年,帶著強烈的思鄉之情香消玉殞;而解憂公主則在烏孫生活了五十年。一個堪稱英雄的昂藏漢子未能完成的使命,卻由兩個弱小女子來承擔,其中的艱辛無法言說。我想,我們腳下之處,兩位公主也一定走過。
又一陣湖風刮來,隱隱中,我聽到一個細弱的聲音,如泣如訴:“吾家嫁吾兮天一方,遠托異國兮烏孫王。穹廬為室兮氈為墻,以肉為食兮酪為漿。常思漢土兮心內傷,愿為黃鵠兮歸故鄉。”這不是細君公主在怏怏病中吟唱的那首《黃鵠歌》嗎?傾聽這穿云破空而來的憂傷和透出的曠世凄情,天地能不為之悲憫嗎?原來,賽里木湖的咸水,不僅是大自然礦化所致,更多的,是融進了多少年、多少代人悲情的淚水。今夜,賽里木湖又多了我的一滴淚。
當肆虐了一夜的風終于歸于平靜時,我們從睡夢中跳了起來,朝著湖邊奔去,去迎接賽里木湖第一縷陽光。
佇立湖邊,我著實呆住了。這就是賽里木湖嗎?這分明是浩瀚無邊的海。說她是湖,卻有大海般的藍,藍得純粹、清澈、深厚;說她是海,卻又波瀾不驚,文靜得像待字閨中的女子。湖面冷艷、凄美,這種美來自遠古,是天工制作的絕世作品。朝陽從湖心小島后面冒上來,纏繞山腰間的云變成美艷的緋紅,雖是飄逸的,動感的,卻又仿佛是靜止的,透露著無盡的矯情羞意。剎那間,蔚藍的湖面涂抹上了金黃色的油彩,因而使這沉寂的湖面、凝固的遠山有了生動的氣韻。雖然寒風依舊刺骨,我卻感受著來自心靈的溫潤,昨晚的悲情猶如天邊一縷云煙,隨風飄散。沉醉中,耳邊飄來一位老人的聲音:“你寶石藍的湖水,一見便教人心神蕩漾。”這位老人曾對家鄉故土說:“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曾經,老人在賽里木湖邊低回吟哦,那浸透淚水的雙眸,那深情凝望的目光,一如現在的我。
(選自《人民日報》2015年1月31日,有刪改)
閱讀思考
1.文章說賽里木湖是悲情的湖,請根據全文概括與之有關的悲情傳說和歷史故事。
2.請從修辭角度出發,對第三段的畫線句子進行賞析。
3.文章結尾處,作者自己也是淚浸雙眸,說“賽里木湖又多了我的一滴淚”。請分析作者落淚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