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題】
春天的雨,細膩而輕柔,給山野披上美麗的衣裳;夏天的雷,迅疾而猛烈,為生命敲響熱烈的戰鼓;秋天的風,涼爽而愜意,為落葉送去溫馨的祝福;冬天的雪,慈祥而溫厚,為莊稼帶來多情的呵護……
閱讀上述文字,請以“季節”為話題,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指津】
一、抓特征,巧選景物
描寫季節景物,不能像照相機一樣,毫無選擇地把所有景物全部拍攝出來。在寫作時,同學們應抓住季節的主要特征,選取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些景物進行描繪渲染。比如在《春》中,朱自清就依次描繪了春草圖、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迎春圖等,體現了春天的勃勃生機和美麗宜人的景物特征。
二、景與情,有機融合
王國維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一切景語皆情語。”沒有感情色彩的景物只不過是蒼白的“軀殼”,難以達到感人的目的。寫景貴在有情。因此,同學們在描繪客觀景物的同時,也應把自己的喜怒哀樂等強烈的感情融入作品中去,使讀者產生共鳴,獲得美的享受。
三、借修辭,描摹神韻
景物描寫最能體現一個人的觀察能力及文筆的細膩程度。因此,在進行景物描寫時,同學們務必要借助聯想或想象的表現手法,運用比喻、擬人、排比等多種修辭手法,把景物的特征與神韻生動形象地描繪出來。
四、巧構思,抒發真情
在結構上,同學們可用小標題的形式結構全文,也可圍繞“季節”這個話題,將自己的人生、童年、學習等方面與其相關聯;更可用生動有趣的語言將文章寫成寓言、童話、散文詩等體裁,但不管怎么寫,都不要與話題內容脫節。
【學生佳作一】
四季·童年
□謝艾芯
每一個清晨都預示著無限的希望,每一縷星光都閃爍著如歌的往事。最近,我常常會想起那如畫的四季以及那段不會重來的童年……
靈動的春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童年的我,總是和小伙伴們一起搖晃著樹干,企圖制造一場唯美的花雨;也總是幻想著從樹上會飛下來個可愛的精靈,揮舞著仙女棒賜予我們魔力……不過,這畢竟只是美麗的幻想,從樹上掉下來的常常不是精靈,而是蟄伏的毛毛蟲。即便如此,我們仍樂此不疲。
熱情的夏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夏天到了,我最喜歡釣小龍蝦了,且美其名曰:“消滅禍害。”那時,我們兩人一組,和我一組的是個男孩,我倆是最佳拍檔。他技術好,而我準備的鉤鉤和餌料也不一般:平常的鉤子都是彎一下,而我在原來的基礎上加了倒鉤刺,只要蝦一咬鉤,就絕對跑不了。在餌料方面,我選擇了最好的綠藻,再加上新鮮的蚯蚓,不愁蝦不上鉤。直到現在,我仍為自己釣蝦的熱情詫異不已。
豐收的秋
“梅子金黃杏子肥,麥花雪白菜花稀。”秋天,村里的杏都成熟了。可村里有個怪習俗:吃杏只能在一星期里固定的那幾天,其他時候,就算果子生生爛在樹上也不能動。城里有收購杏子做蜜餞的,一斤三塊,對當時的我們來說,也是小小一筆橫財。于是大家就動了心思——不讓采,還不讓撿嗎?做蜜餞的對果子的要求不高,村里人也因我們小,睜只眼閉只眼。我們邊吃邊撿,吃得肚兒溜圓,籮筐滿滿,再拿了錢去換些糖果。那香甜的味道,至今令我難忘。
詩意的冬
我打小就喜歡雪,連帶著喜歡上了冬。我記住的第一首詩不是《詠鵝》,而是白居易的《問劉十九》:“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江南的雪,自不可能如毛澤東詩中的“千里冰封,萬里雪飄”般蒼茫雄渾,倒可用岑參的“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來形容。雪落時,不能用鼓聲的熱烈來比擬,也不同于鋼琴的清脆動聽,更不似小提琴的綿長柔和,似乎只有琵琶的“弦弦掩抑聲聲思”“冰泉冷澀弦凝絕”才能道盡這一份欲說還休的滋味。那一刻,我總是懷著近乎虔誠的心伸出舌頭,想要嘗嘗這來自高空的饋贈,那股沁人心脾的涼意,直透肺腑。
四季如畫,童年如歌。從最初的飛揚灑脫到現在的漸漸沉穩,我一直認真地譜寫每個音符,用心奏出一曲屬于自己的四季之歌。
點評:四季輪回,童年的人、事、物在作者面前躍動著。春來桃花朵朵,夏日溪邊釣蝦,秋季果園拾杏,冬天觀雪嬉戲,鄉村里處處洋溢著作者的歡聲笑語。此外,文章還運用小標題式的結構行文,字里行間洋溢著作者的歡樂及對童年的懷念,增強了讀者的閱讀興趣。
【學生佳作二】
走過四季
□朱孟熹
像我這樣一個生長在城市里的人,對四季其實并沒有什么特別的感覺,只是從天氣的變化上感受到一些罷了,然后把這些零零碎碎的感受加起來,也就湊成了我對四季的感悟。
春天是充滿生機的。“野芳發而幽香。”是的,春天的花總是那么惹人注目:顏色艷,開得盛,還散發著淡淡的幽香,那些個并非細心栽培的野花也是姹紫嫣紅的。春天的草,綠得透亮,讓人移不開眼。那滿池的水雖算不上清澈,卻也是極美的,不知被什么染綠了,只見得碧波蕩漾。
夏天是沉穩淡定的。“佳木秀而繁陰。”在夏天,春天的嫩綠、淺綠在經過長時間的沉淀之后變得深沉了許多,不再那么晃眼,更多的,是給人一種成熟穩重之感。那滿池的荷花在淤泥的襯托下顯得越發水靈,蟬慵懶地趴在樹干上,不厭其煩地叫著,似乎也在感嘆著夏的炎熱。
秋天是既凄涼又歡樂的。“秋風起兮白云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在我眼里,秋天不過是幫冬天作鋪墊而已。不信,你看,那凄涼的秋風正無力地卷著地上早已枯黃的樹葉。可對面的果園里卻是另一幅動人的景象:一個個紅燈籠般的柿子沉甸甸地掛在枝頭,果農的嘴咧開了;不遠處的楓葉就像一簇簇火苗般,跳躍著,歡樂著。
冬天則是冷艷絕美的。“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經過秋的一番打理,冬天便開始慢慢步入天地間了。“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你看,那冰雪中,傲然挺立的紅梅恣意開放著,它用生命點綴著冬天,奏出了一段最動聽的樂章。
一年四季,有所長,有所短,但都是美的。人生亦是如此。
點評:如題目所講,作者用生動的筆觸寫下了對每一個季節的感受,雖然沒有很奇特的切入點,但融入了作者的真情實感,讀來引人深思。“四季如人,有所長,有所短,但都是美的”這句話既是對上文的總結,又是對全文的升華。
【指導并置評:陳蓉蓉】
【延伸文題】
請以“傾聽自然的聲音”為題目,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思路點撥:看到這個題目,同學們很容易就能聯想到自然中的種種聲音:風兒吹過的聲音、細雨灑落的聲音、鳥兒啾啾的啼鳴……由這些聲音可以感受到自然之美,可以寫出佳作,但也容易流于浮淺。如果同學們能將人生哲理寓于自然景物中,就可以使文章深刻且富有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