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需要勁爆的故事:花樣年旗下子公司彩生活2014年6月上市后,股價呼嘯而上,靜態市盈率達70多倍;萬達商業地產只是將原計劃上市的旅游地產資產替換為部分O2O資產,估值立馬翻了一倍;小米的雷軍斥資1億元投資一家名為you+國際青年社區的創業公司,只是因為這家公司的公寓項目是以打造“年輕人線下社交平臺”為特色……扇動“蝴蝶效應”的翅膀,就是社區O2O。
社區O2O開啟的新時代
在房地產領域,歷史演化的邏輯有四步。第一步是有了“商品房”的概念,單純為了滿足人們“住有所居”的需求。第二步是有了“社區商業”的概念,以5分鐘步行為范圍,將人們的購物形態從大商場轉換為鄰里型購物,房地產行業進入一個拼“配套”的時代。第三步是O2O概念的提出,同樣源于美國,讓互聯網成為線下交易的前臺,房地產行業進入一個拼“以人為本”的時代。第四步是伴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社區O2O以互聯網思維的形式全新出現,房地產行業將進入一個拼“服務體驗”的時代。影響將如何?至少目前彩生活明確提出了“零物業費”的理想,房地產不得不重視“大數據”“眾籌”這些新玩意兒了,大商場這一誕生于20世紀50年代的商業神廟也正在持續衰亡……
人類每一次的時代轉換,都是以科技的重大發明為標志。一方面,科技的重大發明促進生產力的巨大發展,物質財富進一步豐富,人的需要層次進一步提升,“社區商業”時代滿足的是人們的生理需求,O2O時代滿足的是人們的心理需求,社區O2O滿足的將是人們的精神需求。另一方面,“科技延伸媒介,媒介更新人文,人文重塑商業規則”,移動互聯網將使終端網絡、內容網絡、關系網絡、服務網絡互連互通并基于這種連接社會協同,包括人在內,所有的一切都既是終端,又是內容、關系和服務,時代變換加速進行,產品對產品的顛覆、行業對行業的顛覆,最終必將演進為時代對時代的顛覆。互聯網巨頭、商業巨頭、房地產巨頭為何紛紛都加入對社區O2O的角逐,只因為這將是一個新的時代。在這樣一個新的時代,再談論商業地產、商業綜合體、購物中心等實體商業,似乎就有點“土鱉”了。
?社區O2O對商業模式的沖擊,我們只需要看美國著名的百貨零售集團梅西百貨的“攻略”就會明白傳統商業的“無奈”:支持Apple Pay、當日送達、線上購買線下取貨、專職建議師、現場互動屏幕直接下單、購物App、圖像搜索、手機錢包、RFID應用和擴展、Shopkick?逛街應用、智能試衣間、梅西數字出版、梅西桌面搭配……在本質上,梅西百貨的這些并不是創新,而是為了生存而不得不采取的融入社區O2O的對策。移動互聯網時代,“社區”早就超過了社會學的概念,但“社交”的本質沒變;社區O2O的“線下的商務機會”也將不再局限于物理的“社區”。有多少種契合人性的“社區”創意,就會有多少種社區O2O的商業模式,但毫無疑問,未來一定是屬于社區O2O的。
房地產轉型的機遇
對于電商來說,“社區”可買的東西顯然不止“油鹽醬醋茶”,凡是居家需要的、個人生活需要的,都會是暢銷的。一個城市的三口之家,每年消費的傭金提成最低300元,那么,圈住10萬戶,就能賺3000萬元,這還沒算平臺衍生出來的眾多收益,那么,如果圈住100萬戶、1000萬戶呢?可見,社區O2O是一個多么大的“金礦”!
2014年12月末,中國社科院發布的《社會藍皮書》顯示,“90后”大學畢業生可能成為不買房一代。很多人吐槽“不是不買房,是買不起房”,但這確實可能是“老眼光”:“買不起房”是因素之一,但更重要的是“不是不買房”,而是“為什么要買房”“買什么樣的房”,所以《人民日報》這次說對了,“是觀念進步”。“90后”是誰?他們是數字世界的“土著居民”,是生存需求已經不再強烈的一代,互聯網思維已經內化到他們的骨髓,沒有理由不享受生活。租房為什么不能是一種更好的選擇?我國也必然逐漸像美國一樣,隨著經濟新常態的持續,除了買房時的成本與稅費,買房后的房產稅、保險、社區費等都可能隨之而來;隨著新型城鎮化戰略的實施,租售比也必然下降,租房比買房更便捷,面對高房價,喜歡“隔段時間就換換空氣”的年輕人,買房為什么還要成為首選呢?
理論上,房地產業是介于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之間的、具有復合特征的產業。但在長期“買地—蓋房—賣房—賺錢”的模式下,房地產業主要是以第二產業的面貌出現的。但是,當社會進化到“不買房一代”成為社會主流的時候,第二產業的模式還能奏效嗎?即使是物業出租,如果不考慮生活的便捷性,不真正將房屋設計為“數字土著”的家,能吸引得到租客嗎?作為第二產業的房地產的“黃金時代”的終結,是不可逆轉的趨勢。“上帝關上一扇門,必然會為你打開一扇窗”,賣房賺錢的門越來越窄,但植入互聯網思維之后,依靠“運營+服務”的第三產業的“黃金時代”必將開啟。房地產業從重到輕,徹底變為服務業,這就是生存之道、發展之道。
社區O2O的轉型實驗
互聯網的精神就是開放,社區O2O的想象無限,也對一切創業者開放著,易居中國與新浪、微博、分眾、申通聯合推出了社區增值服務品牌“實惠”;順豐大面積鋪設名為嘿客的線下連鎖店;還有以社區001、小區無憂為代表的社區O2O平臺在資本的助力下迅速崛起。然而,房地產與“社區”有著天然的“血緣”關系,房地產開發商憑借其強大實力,以互聯網思維孵化的每一個項目都可能獨當一面,特別是房地產開發商自帶的物業公司,更是社區O2O的天然入口,網上繳納物業費、網上報修、物業投訴、房屋出租等,一項服務就可將居民拉上社區O2O的“賊船”。更重要的是,物業公司是互聯網時代居民最便捷、最值得信賴的“落地點”,所以不懼互聯網龍頭掌握了大量客戶資源,不懼互聯網龍頭控制了多數用戶的流量入口。社區O2O時代,物業公司將不再是雞肋。
房地產商當然難以戒掉“賣房”的癮。要想將房子賣給“不買房一代”,談何容易。幸運的是,房地產遇上了眾籌。目前,房地產眾籌大約有三種模式,一是投資理財型,大家有錢賺,本質是推廣;二是營銷推廣型,朋友圈營銷傳播品牌;三是金融產品研發,分解購房者的首付壓力。然而,置于社區O2O的概念之下,這三種模式都因為風險太高,現在的火爆避免不了終將淪為噱頭的必然。眾籌指的是在互聯網上面向大眾籌集資金,以幫助籌款人完成某個有特定意義的項目。如果從賣房的角度,房地產眾籌應該回歸互聯網思維,是基于共享、參與、掌控基礎上的“自建住房”,應該是買房者先選地、先設計、先出錢,房屋還沒開建就已經賣出去了。居住地產如此,養老地產、旅游地產也都應該如此。對開發商來說,房地產眾籌不僅是一個“自建住房”的過程,更是構建社區O2O的天然過程。
從運營、服務的角度,彩生活毫無疑問具有代表性,花樣年的總裁潘軍甚至說“只做兩件事”:一是提供專業服務、二是搭建社區平臺。“未來,我們希望能免除業主的所有物業費,并在海量業主用戶群基礎上,通過增值服務創造一種全新的物業公司盈利模式。”因為“在業主和物業管理公司之間有太多的服務可以深度挖掘,像購物需求、理財需求、租售需求、支付需求、咨詢需求、社交需求、管家需求等,這些需求僅其中一個或許就是一個巨大的寶藏”。目前,彩生活不但推出了涉及物業繳費、維修、社交、餐飲等服務于一身的彩生活網站,更在國內465個住宅小區內推行其彩之云App應用,全面貫通社區的O2O業務。
社區O2O不僅僅是商業模式
縱觀人類社會的發展史,商業對社會發展的推動作用有目共睹。因為商業能夠創造利潤,所以技術推動社會進步往往選擇以商業模式為起點。購物空間立體化、購物時間碎片化、購物方式移動化、信息傳播社交化,移動互聯網時代消費者購物的四個新特點,催生商家集群效應的社區化商業將向社區O2O的商業模式發展。目前,完成社區O2O交易閉環的路徑,雖然都以社區為單位,以家庭為入口,但有兩種探索模式,一種是以小區無憂、社區001、叮咚小區為代表的“線上社區+線下整合”順向實現O2O的模式,另一種是以剛剛獲得6000萬元天使投資的新潮小區為代表,走的是“軟件+硬件”“廣告+服務”模式,通過線下的LED屏進行強勢推廣,向線上軟件導流,通過線下到線上逆向實現O2O。
“科技延伸媒介,媒介更新人文,人文重塑商業規則”。《時代的變換:互聯網構建新世界》一書將互聯網時代的“媒介更新人文”概括為四個方面:思維模式更新,從理性時代到感性時代;時間感更新,從慢時代到快時代;空間感更新,從科層時代到扁平化時代;目標感更新,從奮斗時代到娛樂時代。所以,基于“品質、價格、內涵”的體驗,將決定成敗。社區O2O是一種商業模式,更是一種人文生活方式,能否在社區O2O的叢林中生存并崛起,關鍵就看對人文生活方式的理解。我們都是別人的機會,所有人也都是我們的機會;如果我們不能成為別人的機會,我們就沒有機會。“創新有一種說法,領先半步叫超越,領先一步就是死”,互聯網構建新世界的邏輯就在那里,我們所需要做的就是,從空間和時間中準確找到自己的位置,在互聯網構筑的數字世界中找到自己的方向,存活在那種趨勢和邏輯中,把不屬于那種趨勢和邏輯的東西拋棄掉,最終基于社區實現線上和線下的平衡。
社區O2O毫無疑問是剛需、高頻類產品,更易吸引用戶,并更適合用互聯網的方式尋找盈利模式。有人的地方就有家,有家就有社區,社區就是一道天然的“護城河”。阿里巴巴首席執行官陸兆禧說:“六億的農村用戶可以再造一個淘寶,再造一個阿里。”所以,我們也看見電商巨頭紛紛將眼光投向農村,試圖再來一個“農村包圍城市”。那么,社區O2O,我們眼光顯然也不能只盯著城市。互聯網時代,沒有對手,真正的對手只有自己。
編輯:嘉文38037358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