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老齡化問題越來越受重視,如何解決老有所樂的問題,成了社會壓力,也是擺在高校面前的一項課題。本文以贛州為例,重點就高校如何辦好老年大學的教學工作進行探討
關鍵詞:贛州市 高校老年大學 教學工作
老年教育是終身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構建和諧社會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辦好老年教育,不僅是老年群體的自身需要,更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需要。辦好老年大學,必須:研究老年教學的有效性。有效性教學就是在教學活動中,教師采用各種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時間、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好的教學效果,實現特定的教學目標,滿足社會和個人的教育價值需求而組織實施的活動。
一、贛州人老齡化現狀
目前,贛州人口老齡化將面臨系列困難:老年人口發展進一步加快,預計今年內全市60歲以上老年人將超過130萬,年均凈增老年人超過4萬人;高齡老人進一步增多,預計今年全市80歲以上高齡老年人將達到16萬人,占老年人口的10%,年均凈增高齡老人約7000人。隨著人口平均年齡的提高,高齡化程度比重將逐年增加;“空巢化”趨勢進一步突出,預計到今年底,全市65歲以上的“空巢”老人將超過33萬,超過老年人口的四分之一。隨著第一代獨生子女父母進入老年,“空巢”老年人將進一步增多,社會養老供需矛盾更加突出;農村養老問題進一步凸顯,贛州市75%的老年人生活在農村,城鎮化速度加快后,農村勞動力轉移和大量青壯年外出務工,農村老齡化水平高于城鎮,農村養老問題將越來越突出。因此,贛州可借助現有的高校資源辦好老年大學,解決部分困難問題。
二、發揮學員的學習主動性
高校要辦好老年大學,就要充分發揮學員的主動性。老年學員學習的主動性最能反映教育有效性程度。老年人入學動機不是為了就業,不是為生活所迫,不是要拿文憑或就業資格證書。老年人的學習己超越了平常教育的功利性,為的是自我保健、運動身體、娛樂休閑、享受生活、發展自我。他們上老年大學、學某個專專,都本于興趣,自由擇定。來學習完全自覺自愿,主要是追求個人身心健康,不需要施加壓力迫使其用功。但無壓力不等于無動力。他們來學習時都抱著一股熱情,學習效率的高低也基本上靠自己的努力。老年人憑興趣來學習,動力來自內部,來自自我的需要。老年學校就是要在無壓力教學業中教好課,啟動學員的內部動力。傳統的師道尊嚴在老年大學沒有任何意義,教師要擺正自己位置,嚴謹治學而虛心待人,貢獻心血而不驕不躁。教師要實施情感教學,主動與學員拉近關系,對學員以表揚為主。要發現和挖掘老年學員的興趣,把教學變成歡快的娛樂,變成高級的享受。老年大學應當確立學員學習的主體地位,引導學員提高學習興趣,讓他們充分感受到學習成功的快樂。從而使他們愛上學習,主動學習,自主鉆研。教師的教學,要以尊重并發揮學員的主體性為前提。要根據老年人的特點傳授知識和技藝,引導和幫助學員提高學習興趣,研究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要讓學員自由、自主地學習和鉆研,引導學員走向成功的快樂。要讓老年學員感覺到,老年大學既是學習場所,又是文化樂園;既是健身場所,又是精神家園。真正讓學員通過學習,挖掘潛能,開發智慧,發現才藝,激活靈感,燃燒激情,讓人生煥發出燦爛的夕陽之美,有大器晚成的成功之樂,有沁入心田的幸福感覺,在不斷認識和不斷實踐中實現新的人生跨越。
三、采取因老施教的教學方式
采用符合老年人接受方式是提高效率的關鍵之一。因老施教,耐心細致,個別關注,督促實踐,鼓勵微小進步。教學方式的選擇適應不同文化層次的學員,讓他們都能保持學習興趣。進步快的,學而不厭;進步慢的,學有信心。要從聯系實際入手,采取邊學、邊練、觀摩、互評等學習方式,讓學員既學得會,又用得上,自身有發展,于家于國于社會都有益。
老年大學的教學應把具象、說理、練習三者統一起來。面對接受能力相對較差、反應程度相對較慢的老年學員,為了幫助他們掌握技藝、更新知識,具象方法是應當優先加以重視的。如講理財、保健,要多講案例;講音樂、舞蹈,要精講多練;講繪畫、書法,要多做示范;講傳統戲曲,要學演結合;講文學創作,要多析范文。如果說具象方法解決感性認識問題,那么理論傳授方法則要解決理性認識問題。講法律,要在案例基礎上講法理;講音樂,要介紹大師的不同風格;講繪畫,要在示范基礎上講章法;講文學創作,要在分析范文基礎上講文學理論。具象與理論傳授兩種方法是由外到內去影響學員的思維。要真正掌握技術,還必須由內到外,讓學員進行反復練習,表現自己老年大學教學方法實際上是幫助學員實現兩個飛躍: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飛躍;再由理性認識到操作練習的飛躍。這樣由實踐到理論,再由理論到實踐的傳授方法,讓老人們感到其樂無窮,自然而然地提高了學習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