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為了滿足《數字電子技術》課程教學的需要,結合我們多年的授課經驗和現有實訓設備,編寫了教材。本文介紹了教材的基本思路,在內容的選取上做了大膽創新,增強了實踐教學,突出高職特點。
關鍵詞 數字電子技術 項目 教材 編寫
一、引言
《數字電子技術》是應用電子技術專業基礎課程之一。我校自2008年課程改革以來,《數字電子技術》經歷了省精品課程、國家精品課程,參與了國家資源庫建設,積累了豐富的資源和實踐經驗。《數字電子技術》教材編寫緊密結合實現技能型人才培養目標,從內容選材、教學方法、學習方法、實訓配套等方面突出高職教育的特點,突出應用能力培養的特點,擺脫理論分析長而深的模式,增加并充實應用實例的內容,對職業崗位所需知識和能力結構進行恰當的設計安排。在知識的實用性、綜合性上下功夫,理論聯系實際,加強操作與實訓,把學生應用能力培養融于教材之中。
二、教材開發思路與方法
《數字電子技術》以典型電子產品為載體,將單項技能進行綜合應用作為教學主線,每個產品經過精心的教學設計形成綜合性學習任務,開展行動導向教學,培養學生電子電路分析、制作與調試的核心專業能力,同時培養學生的產品意識、團隊協作能力,認知產品世界的社會性,從產品的建構過程中形成學生個人對未來工作的建構能力。
用一個綜合的具有完整工作過程的產品把學生的學習知識串起來,以解決學生只是學習零碎知識而用不出來的矛盾與尷尬。應用電子技術專業構建了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專業課程體系改革,《數字電子技術》教材編寫模式跳出了傳統基礎課程的編寫方法,采用行動導向教學,任務驅動的編寫思路。
1、遵循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開發理論,突出崗位核心技術的實用性。教材應在對行業領域相關職業崗位廣泛調研的基礎上編寫而成,注重專業理論與崗位技術應用相結合,將實際的工作案例引入教學,淡化繁復的理論推導,選擇形象生動的例子。
2、以能力為本,知識夠用為原則,強調“教學做”一體化設計。理好學與做之間的關系,便于學生在“學中做,做中學”,有利于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提高能力。
3、采用項目化教學、任務驅動的方式。項目的選取考慮到趣味性、實用性、典型性、綜合性、覆蓋性、可行性等。
4、教材編寫人員多元化。數字電子琴項目由本校和公司合作研發,擁有專門的數電實驗箱,體現了教材的實用性、先進性。
三、教材內容選取與組織
經過大量調研,我們選取典型產品“按鍵式電子琴”作為教學情境的載體。按照產品工作流程分解成若干個單元工作任務,并按照從簡單到復雜的認識規律進行排序,最后完成把功能單元組合形成整機這一綜合性學習任務,當產品的整機完成了以后,學生的知識和能力也隨著產品成果的形成而形成。
為了讓學生理解現代電子技術的飛速發展,先讓學生用比較低端的技術來實現產品的功能。這樣無論是原理還是結構都會很全面地展示給學生看。編寫中注重采用最先進的電子設計自動化技術,如: Multisim11、EDA 技術作為開發手段實現產品的仿真設計。
在分離式集成電路電子琴基礎上,讓學生運用現代 EDA 技術實現單片電子琴,與實際的電子琴產品進行接軌,熟悉 EDA 技術的基本開發流程。
四、教材特色
《數字電子技術》課程教材具有如下的鮮明特色。
首先,有效整合教材內容與教學資源,打造立體化、自主學習式的新型教材。在教材的關鍵知識點和技能點上,通過不同的6類圖標注釋資源庫中所配備的相應特色資源,引導學習者依托紙質教材實現在線學習,借助多種媒體資源實現對知識點和技能點的理解和掌握。
其次,本書在數字電路教學中強化學生的硬件架構能力和軟件思想。在EDA技術應用上給出了基于FPGA的組合邏輯設計和時序邏輯設計,簡單介紹了原理圖輸入與Verilog語言輸入兩種方法的開發流程,使學生能夠運用數字電子技術的小型案例來學習高端數字技術的發展理念。
五、結束語
《數字電子技術》課程打破了傳統的傳授式教學方式,以“行動導向” 的新型教育理念為指導,注重改革和創新,緊密圍繞電子琴展開。電子琴的設計圍繞電子線路核心知識,內容精練、重點突出、緊跟市場主流技術,設計巧妙,整個課程在實訓室里完成,通過邊學邊做、邊做邊學的體驗式學習過程,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了學生的實踐動手、獨立思考及團隊合作能力。該課程的教學注重教學方案及教學內容的設計,知識容量大,操作性強,網絡資源豐富,課堂過程中更多要求學生自主操作和團隊協作完成學習內容,有效解決。
參考文獻:
[1]余紅娟.數字電子技術[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2]黎藝華,謝蘭清.高職數字電子技術項目課程教材建設探索[J].教育與職業,2011(15)
[3]佘新平.《數字電子技術》教材建設的探討與實踐[J].長江大學學報,2009,6(3)
(作者單位:金華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