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012年11月28日中共黑龍江省農墾總局委員會(擴大)會議明確提出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和省委十一屆二次全會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強工、興城、優農”統籌發展方針,推進農墾工業化、農場城鎮化、農業現代化與信息化同步發展,為墾區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努力奮斗。如今,將近兩年的時間過去了,會議精神落實得怎樣?墾區的發展又如何呢?
【關鍵詞】農墾工業化;農場城鎮化;農業現代化與信息化
2012年11月28日中共黑龍江省農墾總局委員會(擴大)會議明確提出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和省委十一屆二次全會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強工、興城、優農”統籌發展方針,推進農墾工業化、農場城鎮化、農業現代化與信息化同步發展,為墾區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努力奮斗。如今,一年多過去了,會議精神落實得怎樣?墾區的發展又如何呢?帶著這個問題,2014年7月5日-14日,我們陪同新疆兵團第十師北屯市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專題研討班赴寶泉嶺管理局、建三江管理局、紅興隆管理局的部分農場進行了為期10天的實地調研。現將結果匯報如下。
此次下場深切感受到在總局黨委的統一運籌下,在各管理局黨委的直接領導下,各農場齊心協力,我們所到之處無不體現出現代化大農業的特色。此次農場之行共去了20個農場,最深的感觸就是農場景色有山川有平原,農場規模有大有小,農場人口有多有少,但都具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一切工作為了全面落實農墾總局黨委(擴大)會議精神,為墾區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努力奮斗!因此盡管農場各異,但做法卻大同小異。為了突出地域特色、體現農墾特點,推進農墾工業化、農場城鎮化、農業現代化與信息化同步發展,他們主要在三件事上下足了功夫。
第一件事:如何做大做強工業企業,推進農墾工業化。
(1)科學規劃,強壯龍頭,實現“強工”攻堅新跨越。寶泉嶺管理局制定了工業發展規劃,打造特色鮮明、布局科學、結構合理、體系健全、帶動力強、綠色環保、績效雙優的“一區五園、三業十品”工業格局,即建成功能完善、產業集聚明顯的一個省級開發區、五個總局級工業園區;形成礦產加工、食藥加工、清潔能源三大支柱產業;涵蓋石墨、米、乳、油、肉、醬、菜、藥、酒、秸稈綜合加工十大類。
(2)新型工業化建設基礎先行,為打好“強工”攻堅戰做好了充分準備。近年來,建三江管理局精心謀劃新型工業化發展方式,圍繞稻米產業鏈謀篇布局。目前,全管理局已形成140余家大中型米業組成的具有400萬噸加工能力的產業集群,年創利潤達1.5億多元,吸納就業1.2萬余人。今年實現工業增加值16.5億元,同比增長36%。
第二件事:如何完善小城鎮建設,推進農場城鎮化。
(1)寶泉嶺管理局城鎮建設有新進展,職工群眾共享發展成果。社會事業蓬勃發展,社會管理不斷強化。管理局社區衛生服務體系不斷完善,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穩步推進,平安管理局建設進一步推進。
與此同時,根據管理局文化根基深厚這一特點,管理局確立了文化興局戰略,以提升文化軟實力、創建北大荒文化建設示范區為目標,傳承北大荒先進文化,全面建設北大荒精神家園。管理局依托各級文化單位,豐富傳播手段,拓展傳播渠道,創新傳播方式,促進文化事業快速發展。如今管理局文化品牌進一步提升,重點文化成果豐碩,群眾文化活動進一步豐富。
(2)建三江管理局城鎮化建設水平不斷提高,城建完美收官,城管提檔升級,助推墾區構建綠色城鎮體系。農場的城鎮化率已達到100%。
同時為了讓職工群眾更好地適應城鎮化生活,建三江管理局不斷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為“強工”攻堅跨越發展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隨著城鎮化的快速推進,管理局借鑒城市社區管理經驗,不斷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初步建起了黨委領導、行政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社會管理框架,使職工群眾真正實現了老有所養、老有所樂。
而小城鎮建設的飛速發展,使生態環境也有了極大的改善,在洪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我們就驚喜地看到了藍天碧水、一派和諧的景象。
第三件事:如何發揮大農業特色,推進農業現代化。
(1)多年來,建三江管理局始終堅持強基礎、調結構、上科技、建體系、提標準、增實力的發展方針,強力推進現代化大農業建設。農業水利化、機械化、信息化水平在墾區領先,資源利用率、土地產出率、勞動生產率在墾區最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在墾區最強,農業現代化已走在了墾區的前列。
(2)農業現代化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他以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為基本原則,以確保糧食安全、生態安全、資源安全、提高稻米綜合效益,促進和諧發展為目標,按科學發展的要求,充分運用先進農業科學技術,先進工業精良裝備和先進管理、經營方式的集成理念,吸取前人生產經營的優秀成果,農藝農機結合,良種良法配套,把標準化貫穿到整個生產鏈條中,實現生態、生產、經濟三者協調統一的綠色稻米產業發展的綜合體系。這一點從各個農場的做法和效果即可看出。第一,水稻智能化育秧—避免了人工育秧出苗時間不一且無法擺脫病蟲害困擾的弊端,既把病蟲害消滅在萌芽之中,確保苗肥苗壯,又可保證出苗時間不誤農時,增加產量。而且我們所到之處稻田平整,地里不見一根雜草,在二道河萬畝大地號你可以看見綠色的稻田一望無際,與天相接,讓人憧憬著秋天的收獲該多么心花怒放。同時各農場均搞了綜合利用,育完秧后的大棚又因地制宜培育了各種經濟作物。這樣,通過電腦無人化管理提升了科技含量,確保了秧苗的質量,解決了職工的實際問題;多種經營又能充分利用資源,增加了農場收入。在七星農場,那里的北大荒現代農業發展中心就向我們作了很好的展示。第二,建立新型農機具合作社—既充分體現大農業的特點,又為職工群眾消除了后顧之憂。黑龍江墾區經過三代北大荒人的辛勤耕耘,萬畝良田已連接成片,在這種情況下由農戶各家各戶小農機具經營顯然不切實際,但讓職工自己養大農機也有些力不從心,農機具合作社恰好解決了這一問題。既方便了職工,又便于統一管理、提高效益,凸顯了大農業、大機械、大科技的特點,其結果也必將帶來大糧倉。這些你都可以在各農場的農機具合作社得到印證。而在友誼農場的農機博覽園則向我們展示了墾區農機現代化的發展歷程。第三,加大科技人才的引進力度—確保墾區的發展能夠后勁十足。各農場各出奇招,廣泛吸引了大學生到農場來安家落戶,他們帶來了新的知識、新的理念,為墾區的發展注入了新鮮血液。
短短幾天的墾區之行結束了。我們所看到的每一個畫面,接觸到的每一個農墾人,無不展現著農墾人沒有辜負歷史的重托,他們創造了中國農業發展的奇跡,在積累極大物質財富中放大了一種精神——北大荒人60年積淀下來的“艱苦奮斗,勇于開拓,顧全大局,無私奉獻”的北大荒精神!北大荒正在用他獨特的自然美、生態美、和諧美、現代美譜寫著現代農業和諧發展的樂章。
回顧歷史,一件件物品、一張張照片無不浸透著創業者的斑斑汗跡和睿智思想;凝望現在,一片片綠油油的稻田、一排排威武的現代化大農機均展現了當代農墾人的科技領先、氣魄豪邁;放眼未來,先輩、吾輩、來人,與時俱進,機遇即握,同心共濟,承運而興!
此次農場之行使我們深切感受到墾區奮力超越的號角已經吹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藍圖已經繪就。站在新起點上,讓我們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定信心,聚精會神,開拓創新,墾區人民奮力攻堅克難,共創北大荒更加幸福美好的未來! [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