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農村建設中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文化建設,在農村的文化建設當中,可以豐富農民群眾的精神生活,建設新型農村,構建和諧社會,推動農村的全面發展,從而為農村提供思想保證精神支持。本文論述新農村建設中文化建設所面對的困難以及重要意義,以供參考交流。
【關鍵詞】新農村;文化建設;思想建設;意義
1.農村文化建設的現今情況與現實困境
在當今的社會條件下,可以說,農民的發展決定著社會的發展,農民的生活水平決影響著國家人民的生活水平,因此我們也可以充分的感受到建設新農村的重要性。然而新農村的建設道路是曲折漫長的。究其根源,我們不難發現,農村經濟難以發展的瓶頸在于思想觀念、文化教育以及,文化素質的低下決定著急需脫貧的農民并不能很好地解決溫飽問題。然而雖然人們意識到了構建新農村必須要進行文化建設,但是由于各種環境的影響和制約,新農村的文化建設面臨著一定的困難與困境。
首先,受中國根深蒂固的小農思想,當代農民的生活習慣、思維方式、道德意識中體現出了農民工特有的保守思想,不開放,缺乏激情,始終以狹隘的家庭觀和金錢觀為主,同時也體現出了,斤斤計較錙銖必較的思想特點。同時,由于農村人民的知識不夠豐富,明辨是非能力不強,很容易受到一些腐朽文化的影響,使農民的思想更加的封閉和狹隘,也就讓真正的新農村文化建設的新思想難以在農村進行傳播,農民也難以接受和理解新思想。
其次,在城鄉一體化的發展階段,二元模式的影響依然存在。由于這種模式的影響隨著城鄉的發展,就不可避免的出現了發展不均衡的現象,使得農村與城市的文化發展有著很大的脫節和落差。而這種落差不單單體現在文化上,更體現在思想與行為上,城市人與農村人之間產生了一道難以跨越的鴻溝,而由于城市文化的入侵,農村文化反而變得四不像起來,失去了自己本質的特點,又找不到新的文化發展方向。
第三,農村的教育水平并不能滿足農村文化建設的需要,影響了農村文化的建設。由于我國的教育資源不平均,教育設施不平均,教育資金不平均,使得農村的教育能力低下,農民接受教育的機會少,教育水平低,接受教育的概率也低,使得農民中具有先進思想觀念和文化的人比較少,在全國將近五億的農村勞動人口中,文化水平在小學及小學以下的占到了將近90%。然而,受教育的成本距他們所能創造的經濟收入相比還有著一定的差距,使得廣大農民望而卻步,放棄了接受教育的機會。而思想水平又影響著他們的經濟收入,這樣惡性循環,使農村進入了無法走出的困境。
第四,由于全國各地的經濟發展的不平衡,也使得農村經濟發展不平衡,從而也就導致了農村地區文化發展的不平衡,在東部地區的經濟較發達的農村當中,在強有力的經濟的推動下,這些地區的文化建設也具有蓬勃的發展動力,從而推動著農村人民的文化水平和思想水平的提高,達成一個良性循環,使得農村繼續良性發展。然而由于中西部地區經濟發展相對落后,影響著該地區農村文化教育的落后,也就成為了新農村文化建設中文化建設的一個困難之一。
2.加強農村文化建設的意義
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當中,文化建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因為它具有無法代替的重要作用,即同化,整合,規范群體的心理和行為。所以在新農村的建設當中除了要加快經濟發展,改善農民生活環境以外,還有就是要建立適合農民的新的文化環境和文化觀念,只有這樣才能進一步激發農民們的創造熱情,對農村的發展提供軟實力上的保障。
新農村建設當中的文化建設有利于增強農民的凝聚力和團結力以及創造力,有利于突破傳統小農文化中的人與人之間的隔閡。中國農村一直是以血緣宗族為主線的社會模式,雖然在一定時期內,這種方式有利于生產生活,但是在新時期的新條件下,這種以單個個體存在于社會的模式實際上是當前經濟模式的一種阻礙。思想往往使得人們對群體利益漠不關心,甚至認為個人利益高于集體利益,所以極大地影響了農民之間的凝聚力。所以新農村建設當中的文化建設有利于轉變中國農民的思維方式,可以使他們適應新形勢下的,新型的發展模式,要打破他們固有的守舊的思維,形成團結向上的社會集體,提高他們的生產生活熱情,從而更好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新農村建設當中的文化建設同樣可以為農村的發展提供精神上的動力。當代先進文化的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為社會的發展提供精神動力,由于舊的思想影響農民在生活上有一定水平以后就滿足于現狀,表現出不思進取,不積極從事生產生活的現象,因此,新農村建設當中的文化建設,就是要在農村建立起一個積極的向上的精神動力,以先進的思想和科學的理論來進行文化建設,是農村的發展能夠緊跟新的時代。
新農村建設當中的文化建設可以為農村的發展提供智力上的支持。只有農民自身的素質提高了,農村才能隨著農民的提高而提高。當前形勢下我國的農村不僅教育水平低,而且缺乏對教育重要性的認識,對科學的學習與工作有著不屑的心態。當今社會發展非常迅速,各種科技手段也是日益的推陳出新,農村的生產模式已經走進了規?;s化,如果農民還是以守舊的觀念來看農業生產,那么將難以適應新形勢下的農業生產。所以新農村建設當中的文化建設可以促進農村教育的發展,提高農民對現代科技的認識,培養出適應新社會的新型農民,促進新農村的建設以及農村現代化的發展。
新農村建設當中的文化建設有利于城鎮化水平的提升。中國現代化的轉型的關鍵在于中國的城鎮化水平,然而真正的城鎮化并不意味著城市的硬件設施上進行城市化的改造,而是實現人的城鎮化和現代化,它的本質就在于農民具備城鎮化思維,素質,能力。新農村建設當中的文化建設可以提升農民的整體素質,轉變他們的思維模式,推動農村轉型,從而加速中國的城鎮化進程。
3.加強農村文化建設的措施
要加強農村文化建設首先要了解,文化建設的指導思想和目標任務,要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落實科學發展觀,始終把握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積極構建公共的文化服務體系,保障農民群眾的基本文化權益,積極推動文化產業,大力發展先進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發展,摒棄落后愚昧文化,發動社會的各方面力量來參與農村的文化建設,有效地利用文化資源,在農村開展文化傳播活動,提高農民對文化建設的積極性。
要豐富農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手持各式各樣的文化傳播活動,廣泛開展文藝演出三下鄉等活動,發掘各地的文化資源歷史遺產,自然遺產,推動旅游文化的發展和傳播,使農民在農村的發展中享受自然文化的成果,鼓勵各個團隊深入農村進行文化建設,為農村提供更好的精神食糧。要加大農村文化建設的資金投入,給農村文化建設給予必要的保障,鼓勵社會人積極投身于文化事業,形成多種所有制的文化發展體制,積極探索現今條件下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發展途徑,使之適用于農村文化發展,并推動農村文化建設。
【參考文獻】
[1]馬帥帥.孫成榮.農村群眾文化建設在新農村建設中的作用研究[J].中國市場,2010(26).
[2]唐金培.深入開展新農村文化建設的思考[J].實事求是,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