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很多人都知道發霉的食物最好不要食用,但是很多人太節儉,認為多洗幾次、多煮一會兒就會沒事。其實,即便是蒸煮也不能將霉菌全部殺死,尤其是發霉的食物,很容易產生毒素。黃曲霉毒素非常耐熱,溫度達到280攝氏度左右時才能裂解,我們煮飯的溫度根本達不到這個溫度。這種企圖靠“高溫殺菌”來去除食物霉菌然后繼續食用的想法是不可取的,因為即便是把食物中霉菌去除了,霉菌產生的毒素依然存在。
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真菌毒素有黃曲霉毒素、青霉類毒素和鐮刀菌毒素等。其中,黃曲霉毒素是一種毒性極強的劇毒物質,在1993年被世界衛生組織劃定為1類致癌物。黃曲霉毒素主要危害人以及動物的肝臟,嚴重的時候導致肝癌甚至死亡。黃曲霉毒素是黃曲霉和寄生曲霉的有毒代謝物,而霉菌廣泛存在于自然界中。有數據顯示,黃曲霉毒素的致癌力是苯并芘的4000倍,二甲基亞硝胺的75倍,慢性接觸除了會誘發肝癌,還會誘發胃癌、直腸癌、乳腺癌、結腸癌等;短期大量攝入時,還會導致急性肝炎、肝細胞脂肪變性等。導致癌癥的原因很多,但發霉的食物是最常見、最容易被忽視的致癌因素之一。
黃曲霉很容易在種子類食物,如果仁、含油種子(花生、玉米等)等中滋生,其適宜生長環境為26~28攝氏度,而且溫度越高生長得越快。尤其是溫度在28~33攝氏度、濕度在80%~100%的環境中時,黃曲霉很容易產生毒素。尤其是當食物在這種環境中存放時,更易產生黃曲霉毒素?;ㄉ约盎ㄉ破繁晃廴镜母怕首畲?,再次是玉米、大米、面粉等,還有乳以及乳制品等。從地理分布看,東南沿海一帶食物更容易被污染。
要想減少因霉菌誘發的癌癥,最直接簡單的方法就是遠離霉變食物,也就是盡量不吃或少吃發了霉的花生、玉米、瓜子等以及被黃曲霉毒素污染的乳以及乳制品。
要想遠離發霉食物,還要防止食物霉變、減少污染。首先,先來看如何預防食物霉變。目前城市家庭中,存貨現象日漸減少,但仍有一些老人主張存貨,很多忙碌的上班族也會或多或少地存一些糧食和油。
目前市場上有很多小包裝的米、面,一般都用編織袋包裝。編織袋包裝確實起到了通風的作用,但是,如果買回家后存放的環境太過潮濕,如放在廚房水管附近,則大米很容易吸水;如果通風不及時,又遇上連續陰雨天,則很容易發霉。另外,做飯時記得用干的勺子或其他工具從大包裝中盛取大米,以免勺子中的水滴在米袋中。
如果購買的是散包裝的大米,若用塑料袋存放,一定要密封好,以免空氣中的水分進入。如果進水,不透氣的塑料袋會成為很好的保濕袋,從而導致霉變。建議用陶罐盛裝;若沒有,也可用飲料瓶。將瓶子洗干凈晾干,并在一個比較干燥的天氣下將糧食放進去,快速擰緊蓋子。
不過還是建議購買糧食的時候最好少量購買,或者買真空的小包裝,因為霉菌在真空條件下很難活動。
一些豆子,如黃豆、紅豆、綠豆等,在炎炎夏日也很容易生蟲、發霉。因此,保存豆子的時候也建議要通風、干燥。
不過,也可以將豆子裝在密封袋中,放在冷凍層凍30天左右,再取出來放在常溫下,可以防止霉變,亦可防止生蟲。
饅頭、米飯也很容易發霉,尤其是饅頭,悶熱的夏季也很容易發霉。做好的米飯、饅頭、包子等近一兩天吃不完,如果冷藏保存或者常溫存放,極易發霉。尤其是冷藏,不但會發霉,還會發生回生現象讓米飯、饅頭等變硬、口感變差。
因此,像米飯、饅頭、花卷等淀粉類主食建議冷凍保存,在放入冷凍室前,還建議您根據家人的食量分裝到保鮮袋中,封好口。吃的時候,只需用微波爐加熱即可,而且口感也不錯。
花生、核桃、開心果、瓜子等在陰雨天,或者氣溫回升的春夏季節,開口幾個小時就會變軟反潮了。而一旦水分上升,就很容易發霉,從而產生黃曲霉毒素。如果存儲條件不當,會導致霉變。因此,購買會堅果后,可以在天氣好的時候晾干,或者用微波爐或烤箱等低溫處理一下,然后分裝在小袋子中密封存放。
西紅柿經低溫冷凍后會變得軟爛,或出現散裂現象,表面有黑斑,煮不熟,無鮮味,嚴重的則腐爛;香蕉在12攝氏度以下的地方貯存,會使香蕉發黑腐爛;鮮荔枝在0攝氏度的環境中放置一天,即會使之表皮變黑、果肉變味;餅干、巧克力冷凍后反而會加速它們霉變。
腐爛的水果等不建議去掉腐爛部分繼續食用。有實驗證明,在我國東北、北京、河北、山東及甘肅等地也先后在采集的蘋果、山楂及其制品中檢出(其中每千克蘋果最高檢出量達953微克)黃曲霉毒素,在腐爛部分周圍1厘米處的正常果肉中也能檢到毒素。
由以上數據可以看出,每種食物都有自己的“小個性”,因此在存儲的時候一定要按照食物自己的特點進行儲存,不能一樣對待。
另外,為了防止霉變,減少霉菌污染,建議少量購買,尤其是在高溫多雨季節。還有就是在購買時要注意挑選,看是否有霉變、發芽等,也要聞一聞是否有霉味。再者就是如果發現有個別霉變(如玉米個別霉變),要挑揀出來,吃的時候記得充分清洗,去除表面的毒素。
預防食物霉變也是預防癌癥的一個重要手段。另外,也不要忘記:預防腫瘤要從改善生活方式入手,良好的生活習慣、合理的膳食結構和健康的心態是預防癌癥的關鍵。